图游徽州40:溪居水墨画里的戴家岭脚
这一次唐里之行,最核心的目的地就是戴家岭脚,书面名叫对岭脚,用唐里话“dai gou ling gou”,所以我一直把它当作对角岭脚,还有个雅名“对川”。
“daigou ling gou”是老方的老家。老方大名叫方长根,是黄山联洁公司的董事长。联洁公司大家不清楚,但街道上穿着黄背心扫马路的大家都见过,他们就是专门负责城市保洁的。联洁公司和昊天保洁是黄山市城市保洁的先驱,引领了这个城市的卫生保洁。但是后来把市区保洁交给了所谓的上市公司,而事情还是本地在做,只是提高了费用而已。我妹妹小红枣嫁给老方已经快二十年,但这个经常挂在他们嘴边的“dai gou ling gou”在我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是个什么模样。这次老方约我一起回他老家看看,我激动了半天。
“dai gou ling gou”在小源村下游一华里,基本上算连着的。我们是从小源往下走的。小源是溪流的名字,水致清,两边的青山倒映在水面上,在阳光的辅射下,泛出一片片金色的涟漪,偶尔能见到水底石斑鱼在水底串来串去,很是惬意。
小源河在“dai gouling gou”上村口拐了个九十度的弯,河对岸冲出一片沙洲。河水急拐弯的地方有潭,那就是老方小时候摸鱼摸虾的地方。潭边垂直砌着河磅,上面盖有一间茅草房,说是农家的牛舍,现在堆柴禾用,但更像过去村头水碓。后面是一片树林,古树参天。树脚下积了厚厚的树叶和杂草,偶有一些石苇探出积叶,在寒风中摇曳。这景很是入画。
老方的家在村正中央,老房子比他后来盖的新房子看上去更结实。之前他一直给我介绍说他家三层老房子,那在徽派建筑中也自是比较高大的。今天去一看才知道原来他说的三层楼房,其实就是两层,只是前厅比较高,后半部分夹了层阁楼,也分出两间小房供住人。这样的设计是十分巧妙的,该高大的地方即高又大,住宿的地方仅仅能摆下一张床和一小桌,非常符合前二十年现代人提出的住宿观念:睡觉的地方不宜大。老方就是住在这阁楼上,一直到初中毕业后出去谋生。老房子里堆放着已经弃用的各种农具和柴禾。在柴堆后面依稀还能看到几十年前他父辈留五的对联,行书隶书各一对,那对联上的字绝非现在一般的书法家们可以比拟的。老方说,那就是他家隔壁的什么人搨的。遗憾的是,老房子的大门和边门都被人家偷走了,真是不可思议。
说老方家老房子比新房子结实是有道理的。老方的新房子是西式两层洋楼,一楼是客厅,二楼是房间。上二楼需要穿过院子上到对面厨房的平台上折一下再上二楼。由于老方常年在外,家里无人照应,院子里长出了杂草,厨房的外墙由于打水(风将雨水吹打在墙面上),上面的石灰已经剥落,湿漉漉地上面已经开始长出青苔,再不打理可能就会倒塌了。
这个村历史上有故事,解放前这里就是这片山汰的商贸信息中心,解放后成立供销合作社,这里是代销点,有个掌柜叫“东海”,齐武人,当时周围几村老头子每天都来这里聚头,一盘花生几块豆腐干一杯酒,可以喝一个下午,其他的就说不清楚了。有一个能说清楚的,跑广州去了,叫方永平。这家伙牛逼哄哄的,早在九十年代有本事就跑到广州开起了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在那时候我们根本搞不清楚这是做什么的,可这家伙就专门挣美钞欧元,替外国在国内做市场调研,挣得是金银满钵,买下广州半条街(有点点夸张)。现在更是不得了,投资药厂、基金等等行业,具体他不告诉我。哼!
(左边这位大佬就是方永平先生)
我们从“dai gouling gou”村下水口出村,回头一望,这村就处在山坳里,典型的背靠青山,前面临水,左右还有青山环抱,好一派风水宝地。民居依山而建,一层高过一层,村后是一大片古树林,树梢后面又隐隐约约露出几间土房,红色的墙体在青山绿水和古居民背景下特别耀眼,这完全就是一幅穿越了几百年历史的溪居水墨画嘛。
好地方!
《对角岭脚》
对角岭脚好地方,
十村八汰最中央。
一年四季山常绿,
春夏秋冬水流长。
上一村:唐里小源
下一村:棉纸的故乡__庄坑
(读后什么感受?请留言、纠错。)
(转发是对家乡和作者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