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介绍脊柱颈椎后路单开门
一、简介
颈椎椎板成形术起源于1977年Hirabayashi发明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2001年日本再次推出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改良技术,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其减压原理为尽可能在不破坏颈椎后方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扩大椎管以解除脊髓后方的压迫,同时脊髓后移躲开其前方压迫,从而达到间接减压。
二、植入物
颈椎后路ZJ板
同样的设计适合不同的个体及医师的选择、颈椎后 ZJ型板预裁预弯解剖设计、符合物理学强度 。
三、应用
颈椎后路系统(以下将其简称为“单开门”)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外形设计上,根据手术后椎板向背侧撬起而预弯,有单弯和双弯,楔形板。
2、低切迹,对周围软组织刺激小,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
3、可以维持扩大的椎管,保证脊柱的稳定,在椎板成形术后保护脊柱。
4、纯钛材质,可塑性强,6种规格尺寸可供选择。
5、螺钉有自攻、自钻两种形式可供选择。
颈椎后路板系统现已非常成熟,有并发症少、颈椎运动功能保留、可以早期活动等优势。用于:
1、用于下颈椎和上胸椎(C3-T3)椎板切除术后。
2、保留颈椎前凸的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OPLL)。
3、保留颈椎前凸的先天性椎管狭窄。
4、保留颈椎前凸的颈椎病。
5、保留颈椎前凸的后方韧带肥厚压迫。
四、临床手术
局部解剖
1、体位俯卧位,头部支架固定,最好头部轻微屈曲。颈部的适度屈曲能减少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重叠,使椎板成形更方便,同时有助于减少硬膜外和椎体周围静脉的出血。
2:手术显露
以 C3---C7 为例,取后路正中切口,显露范围为C2下缘至T1上缘。向两侧骨膜下剥离至颈椎侧块中部,外侧的肌肉一般不剥离,减少手术中出血。只需稍许分离 C2 椎板下缘的伸肌附着点,显露 C2--C3 椎板间隙。 注意:在应该减压至枢椎节段的,保留枢椎后弓的完整和其上面的大部分肌肉的附着点同样可以减压。用枪钳和磨头除去枢椎椎板下缘、中间的松质骨以及腹侧皮质骨,使椎板成穹顶样成形。
3、正确的开门
A、开⻔及⻔轴的方位一、椎管内占位对称,根据医生的习惯开⻔。 二、椎管内占位不对称,则选择空间相对大的一侧作开⻔,原因对椎 管内容物骚扰小,不易损伤脊髓。 三、病情需要同时做椎孔切开减压时,开⻔应选择在同侧。四、开⻔工具选择枪钳和磨钻。
B、开⻔及⻔轴的位置开⻔位置选在椎板与侧块联合处,骨槽外缘对准椎弓根内缘。
C、开⻔及⻔轴形状开⻔开成纵行骨槽 ⻔轴开成楔形骨槽,夹角 45 度---50 度,保留 1mm 厚度的松质骨和皮质骨。
D、开⻔节段的范围为椎管及其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的全部或部分椎板。
E、⻔轴侧开槽准备好后。切断开⻔区上、下的⻩韧带,分离硬膜囊壁组织和静脉。用枪钳切除 C2--C3 和 C7--T1 处的⻩韧带。可以轻轻翻开椎板的同时用神经剥离器分离静脉,依次打开各椎板。打开椎板前,用弯探针检查,椎板下组织已完全分离。
F、开⻔工具
开⻔侧用 3mm 磨钻去外层皮质骨,部分松质骨和内层皮质骨,然后用 1mm 枪钳咬除剩余的内板骨质,⻔轴侧用 3mm 磨钻去外层皮质骨,部分松质骨即可。
尺寸与椎管比例大约 2:1 ————引自脊柱内固定应用指南
G、开⻔节段的范围为椎管及其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的全部或部分椎板.
H、⻔轴侧开槽准备好后。切断开⻔区上、下的⻩韧带,分离硬膜囊壁组织和静脉。用枪钳切除 C2--C3 和C7--T1 处的⻩韧带。可以轻轻翻开椎板的同时用神经剥离器分离静脉,依次打开各椎板。打开椎板前,用弯探针检查,椎板下组织已完全分离。
4、防止关⻔及塌陷
J、颈椎后路 ZJ 型板的定位利用试摸确定颈椎后路ZJ 型板的型号。
K、钻孔和植入螺钉使用手动或动力钻,在侧块的螺孔上钻孔。用螺钉起子植入螺钉。
五、使用工具
六、器械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使用前产品及工具应高温高压灭菌。建议采用满足WS 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的高压蒸汽灭菌方式灭菌。推荐灭菌条件: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温度:121℃,暴露时间:30分钟,气压:102.9kPa(1.05kg/cm2),干燥时间:45分钟。高压蒸汽灭菌器必须经医院证实可靠有效,并且定期检查,以确保器械在暴露时间内都能达到推荐的灭菌温度。
未消毒的器械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预清洗、清洗和消毒。可重复使用的工具在手术后必须立即进行预清洗、清洗和消毒,清洗及消毒应符合WS310.2-2009的要求。
七、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