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人间世浩淼烟波客
蟾宫曲·叹世
元代: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我本是人间世浩淼烟波客
明人李云龙的痕迹,大抵在今天番禺的相关记载里,才能归拢出其模糊的身影。少年名士,无所事事,纵横书卷,后在袁崇焕制三边处当幕僚参谋。随着袁崇焕的横死,李云龙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
不知原是客中身,少年云游的烟波客李云龙,无限怅然地去罗浮山悟道。已经羁旅数载,衣衫褴褛。当然彼时罗浮之南的麻姑台与白莲池,晋、唐以来,隐隐有不少修行者往返其间。
这时距离李云龙在袁崇焕那里混口饭吃,还有段时间,故此貌似有远大志向,志大才疏的才子,依然在浪迹天涯中。傍晚才子伫立在江边,灰黑色云彩聚拢的薄雨,密密地浸润了他,魂牵梦绕的南方。
类似的地方,好像李云龙再来就是袁崇焕死后,山涧的水气,因为昨夜绵绵不绝的雨,而敷贴在人的身上,难以忍受。原来声音小的瀑布,掩盖了旁边风吹动的毛竹碰撞,寂寞无人,确实是个怀念的好地方。
不知道李云龙是不是怀念在三边总督府的日子,其实他不过是袁崇焕众多的清客之一,抱负谈不上,只不过袁崇焕给众多恃才自傲的才子们,提供了一个饱食终日发发牢骚的地方。
可疑的是,袁崇焕的表彰决定,是乾隆皇帝第一个提出来,大概意思就是“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历史基本都是当权者的权谋,一般人都被碾作尘埃,不值一提。即便偶尔提及,也是为铺垫历史的自圆其说。譬如成王败寇,乾隆就说不是将领的问题,是朝政的问题,简而言之便是崇祯的问题,自己取而代之似乎名正言顺了。
捋一捋现成的东西,仍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唏嘘,文人治军,心太急了,或许也是查良镛言袁崇焕为了讨好崇祯,史实就是向皇帝立下了军令状,5年收复辽东,结局是被皇太极倒攻到了京城......
袁被杀的波澜不惊,唯有《明史·袁崇焕传》,对于袁督师的死,记载着这样一句话,“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满清修明史共历四代人,约耗时140余年方完成,自然也不仅仅为袁崇焕一人说好话的缘故。
国人的春秋笔法,历史的考证左右逢源,袁可能就是个眼高手低有点帅才的文化人,在边界与敌人虚与委蛇,双方相安无事数年,军费渐长,练了无数兵,带了无数将,也杀了毛文龙,满清愈打愈大,终成国之大患。
打仗安边是要花钱的,一番纠缠下来,无数银子不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按照《明史》说法,袁督帅与皇太极边打边走,终于到了北京城下。这一幕,类似戏台上的正角,反角。
在这之前,袁崇焕写过一首《边中送别》,其中极尽了复杂无奈的心思,这种为什么带诸多兵到处跑的委屈自辩,使后人怀疑这可能是康有为梁启超的伪作。除了时间的荒谬,因为“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的解释,更像预知冤屈在即的箴言。
至于大明的消弭,洪承畴是贰臣甲,吴三桂是个人名利的极致,自尽的崇祯只是死的有气节,没扑腾几时的小南明继续党争和腐败,李自成存在于姚雪垠的长篇小说里......再也无他,灰蒙蒙一片。
【 绘画:牧溪 】
前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入群请加花花君
备注入群
花花视界微信群
浊世流转的清凉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zhl172901515】
更多微信公众号
夏之桑榆
或许除了设计、摄影、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子淦语妙天津卫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烂柯记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