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资本”论

王通讯,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投入人才研究,中国人才学理论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日益增多的人为财富。而这些人为财富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创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会有日益增多的人为财富呢?它们又是凭什么创造出来的呢?
  古典经济学家解释说,“土地”、“劳动”和“资本”就是人们所凭借的三大要素。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与贝克尔首次提倡人力资源理论。他们认为“劳动”这个词,还需要仔细研究。他们说,原来解释的缺陷,是把参与劳动的人们都“同质化”了。其实,人与人并不一样,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健康的工人与只拥有健全骨骼、健壮肌肉的文盲就大不相同,前者较之于后者,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且能够提高其他要素的利用效率。这两位学者将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由投资而形成的知识、技能、智慧称作“人力资本”。
  这么一来,世界上就有了三大资本:物力资本、财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前些年,世界银行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对世界财富的分布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致的估算:人力资本的占比约为64%,物力资本的占比约为20%,财力资本的占比约为16%。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最大财富。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三大资本拥有数量相当的国度或区域,为什么贫富程度各不相同呢?当然,原因可以找到多种多样,其中有一条十分重要,就是将这三类资本结合在一起的力量、程度、效果不一样。
  为了探讨其中的原因,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首次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后来,美国学者普特南把“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在国际学术界广泛传播开来。普特南指出,所谓“社会资本”,就是“能够通过协调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现在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当各方都以一种信任、合作与承诺的精神来把其特有的技能和财力结合起来时,就能得到更多的报酬,也能提高生产率”。如此看来,世界上除了人们常说的人力、物力、财力三大资本之外,还存在第四大资本,即“社会资本”。
  显然,社会资本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却是生产性的,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以诚信为中心的人们之间的互联、互助、互惠。或者说,它有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缺少三大资本的任何一项都难以创新;但是,只有三大资本,缺少第四资本,创造社会财富照样受到严重障碍。如何认识和加强社会资本积累,是当今中国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也应成为今后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其实,以诚信为中心的互联、互助、互惠,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只是由于过去人们的交往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所以成效之取得受到限制。人类社会越是发达,人们交往越是密切,社会资本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研究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社会资本的多少,已经成为能否实现市场繁荣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资本的多少,并不只是一个概念问题,还是一个实际问题。在实际操作上,社会资本的检测与衡量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指标:互联、互助与互惠。互联倡导的是相互连线,而不是封闭; 互助倡导的是相互帮助,而不要冷漠; 互惠倡导的是要懂得利人,而不只仅仅利己。
  社会资本的作用,说到底是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成事业成功。可以设想,一个不讲诚信、随时可以撕毁协议、人人需要处处设防的社会,怎么能够顺利地达成共识、实现共赢呢?反过来,大家恪守协议,讲究信用,互助互惠,能不利于合作多赢吗?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是对社会资本的作用最到位的美学描绘。
  这些年来,我们都在为教育和经济“两张皮”而苦恼,为科技与经济相分离而烦心,为政企学研难以合作而纠结,为实施协同创新而费周折,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社会资本短缺”的反映。举一个实际例子,科技部前部长徐冠华说:“我国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只有25%,发达国家是170%。许多留学生反映,他们在国外做实验,可以使用价格高昂的先进仪器,回国后才发现,国内许多好仪器都在少数人手中,一年用不了几次。很多专家不愿分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利用率低。”
  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人社部、国家民政部等都已发文要求加强市场与行业诚信建设,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这项工作提高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的高度来认识,那就更富理性,更到位了。(责任编辑/吴文仙)
论文来源:《当代贵州》 2013年30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1/view-4799305.ht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