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事件”的写作指导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分组、下楼、排队、核检、回班,用时大约一节课的时间。回班的路上,我便酝酿如何指导同学们以这次核酸检测为话题写日记。

01

写出独特感受
回到班里,我便问同学们:“做核酸的感觉如何?”“难受!”“恶心!”“酸爽!”“没感觉!”“挺舒服的!”……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我说:“我们的感觉各有不同,谁的感受更真实更客观呢?”
同学们都愣了,一会儿有同学说:“都真实客观,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
我说:“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个体的独特感受,写文章,只有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得细腻,也才有真实感。

02

写出对比变化
“那我现在个别采访一下,说一说你在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张晨旭。”
张晨旭站起来说:“我最开始是有点激动,兴奋,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做核酸检测。做的时候有点紧张,做完觉得也不是那么痛苦。”
我点头肯定:“这种独特感觉就更具体了,我想问一下,咱班有多少同学是第一次做核酸?”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我们在做核酸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些好奇或者害怕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做核酸,一根那么长的棉签插进嗓子钻,总有不适的感觉吧?但当做了核酸检测之后,会发现,真实的感觉跟自己的预期是有出入的,有的可能觉得很痛苦,但做完发现,没那么痛苦。有的可能没当成回事,但做了之后,感觉比想象中的难受?”
很多同学都点头称是,很有共鸣。
我说:“这也是我们的写作的一个思路,纵向比较。按照做核酸前,做核酸中和做核酸后的思路来写,突出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五首》的结构思路:起承转合,使文章达到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的效果。”

03

写出众生相
“除了写自己之外,我们还可以写别人。你在做核酸的时候,有没有观察别人呢?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嘛,我要采访一下王义贺。”我说到这儿,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
大家笑什么呢?因为今天王义贺比较悲催,被做了三次核酸。当第一次做完核酸后,他没有立马起身离开,还坐在椅子上听从医生的安排。医生把他的棉签放到试管里,又扭头把试管放入试管架上,再转过身体又拿了一根棉签准备给下一个做采集。医生没想到对面坐着的是已经做过核酸的王义贺,就让他张嘴,而王义贺也没有解释,就又张嘴做了一次。给他做完之后,医生发现了问题,名字跟试管对不上号,之前的两个试管都作废,又让他做了一次,你说我们的王义贺可怜不可怜?
但是人家王义贺挺乐观,虽然不好意思,但嘴巴却很硬说:“无啥感觉,嗯,还挺舒服的。”我说:“确实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同,有些同学并不觉得很难受,但有些同学却非常敏感,难以忍受,是不是董宏伟?”董宏伟非常认同地连连点头。我亲见着董宏伟的难以忍受,医生拿棉签一放进他的嘴里,他就往后躲,一连放了三次,医生才勉强取样儿。
这边葛恩聪也频频点头,说:“恶心得很!”葛恩聪难受我也知道,我还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呢,留下了他“恶心”的证据。我把照片找出来让他看,他笑得捂住了脸。
我说:“通过我的采访,我们的写作素材是不是更多了?当你自己的感受贫乏时,你可以写'众生相’,不仅增添了字数,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04

升华情感
我接着说:“同学们,当你在做核酸的时候,你没有关注到医护人员?”“他们全副武装!”“他们每做一个核酸检测就消毒。”“他们很辛苦!”同学们纷纷说道。
我说:“是啊,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逆行者,此刻就在我们学校,他们为我们全校师生做核酸需要在这儿坐一天,每人做几百人的核酸检测。当看到他们的辛苦劳动时,我有些遗憾,忘了提醒咱们大家,在我们做完核酸时,对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
同学们都沉默了,尹绪康猛地站起来,作势往外冲,说:“我们现在去吧!”
我说:“现在就别去了,把我们的感谢留在日记里,同时,把这次的遗憾变成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要时时记得,对为我们服务或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谢感恩!我们今天的日记就写《核酸检测有感》,相信大家应该有很多素材可写,有很多话要说吧。”
至此,用大课间的20分钟时间,我给同学们上了一小节写作指导课,讲到最后又升华到了思想教育课,但这种思想教育自然生成,并不刻意,从同学们的沉默和尹绪康的要去补“感谢”,我觉得它比专门地讲感谢感恩更走心!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