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对宝钗与黛玉的感情有何不同?看他挨打后的细节,两同两不同

话说那一天,宝玉因为与蒋玉菡从忠顺王府逃走和金钏儿跳井自杀之事有脱不开的关系,被贾环加油添醋告了一状,就挨了父亲贾政好一顿打,几乎打个半死。

直观的记录是,从王夫人的眼里看,“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从袭人的眼里看,“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着实叫人触目惊心。

宝玉此番挨打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咱不管它,只说宝玉通过这一顿打得到的“收获”

宝玉有收获吗?我们好像没有看到日后宝玉就按着父亲的愿望去行事啊,似乎反而是可以借着挨打受了身体上的伤害和精神上的惊吓,更加自行其是了。这算收获吗?

我的想法是,宝玉是有收获的,不过不是这个“收获”,而是他得到了一种来自宝钗和黛玉的情感上的新认知,姑且概括为“两同两不同”吧。

01同样被心疼,感受却不同

宝玉挨了这一顿打,不消说来看他的人很多,毫无疑问,就像是现今有重要人物生病住院时那样,前来探视的人中,有的是带着真情实感来的,有的是带着功利目的来的;有的是来慰问的,有的是来“打卡”的……当然,这些也都是正常的。

就宝玉这次挨打的“收获”来说,前来探视他的人中,最有回味价值的大概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了。

宝钗与黛玉是分头先后来怡红院探视宝玉的。

宝钗来看宝玉时,宝玉已经可以“睁开眼说话”,等于已经过了危险期,宝钗一看就“宽慰了好些”,大概就因为心里一宽,平日里的十分谨慎也随着原先的担心消解了两三分,就说出了一句半句“敏感”的话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这句话一下子把她对宝玉的关切给暴露了。不过宝钗却反应很快,一下子又意味到话语中的敏感成分,“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但宝玉是天生情根,兼得了警幻仙子的调教,早就把宝钗那未曾从容说完的话语中的关键信息给抓住了: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他为宝钗话语“亲切稠密”地心疼他而非常畅快,把身上的疼痛都忘了——这“心疼”于他,是一种享受。

对,这里我们需要细品的是,宝玉就宝钗对自己的心疼,回馈的并不是类似“ 我用所有报答爱”这样的方式,而是“扩大、深化这样的心疼”。看他怎么想的:

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你看,宝玉是把宝钗对他的心疼当作一种特殊的美感来享受,当作一种客观主体来欣赏;为了能够享受和欣赏,他甚至愿意“一时遭殃横死”。

这真是有点像日本的“物哀”,重要的不是哀伤,而是哀伤所呈现的特别的美感。

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宝钗那隐隐约约的“真情流露”,宝玉的感受并不是“怦然心动”,进而报答这种感情,而是去感受这种流露本身的美好,表明他对宝钗是真的没有多少爱情。

因为,为爱而报答是拉近距离,目标是融为一体;而享受和欣赏却要保持甚至拉开距离。

这里我想起了《父母爱情》,一个画家爱上了女主人公安杰,为她画了好多画,有一次江德福问她是不是喜欢那个画家,安杰的回答是:“我没有喜欢过他,但是,我喜欢他喜欢我的那种感觉。”江德福不是很懂这话的意思,但我相信我们都会懂;懂了这个,我们也就懂了宝玉对宝钗的态度。 

而宝玉对黛玉就不同了。

黛玉来看宝玉的时候,宝玉正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她,“犹恐是梦”,“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才认出是黛玉。这一方面是刚在做梦,是被黛玉推醒的,另一方面也表明宝玉其实下意识地一直在等黛玉来看自己。不过,真的来看他了,面对“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的黛玉,宝玉应该感到她对自己的万分心疼了吧,按对待宝钗的方式,似乎该是“心中大畅”,感到“可玩可观,可怜可敬”才是,但宝玉说的却是这个(照他在黛玉面前说话的方式,所说即所想):

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他先责备黛玉不该冒着暑气来,万一中了暑可怎么办;再说自己挨打其实并不重,只不过是装出来吓唬人的,让黛玉不必伤心。

谁先谁后,孰轻孰重,宝玉的话里明明白白。

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就黛玉对自己的心疼,他的回馈方式也是“心疼”,并且是更多的心疼:只因心疼,他的话变“重”了;只因心疼,他把伤说“轻”了。

在我们直观感受里,是不是就是对女朋友的态度? 我想,这也正是宝玉和黛玉的感受。

这样,就可以明显看出,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的确与对宝钗不同了吧?

02同样是心疼,内涵却不同

而从宝钗与黛玉的角度看,她们同样对宝玉挨打感到心疼,但内涵也还是不一样的。

先看宝钗和黛玉分别为宝玉带来了什么。

宝钗为宝玉带来了一丸药,这是治伤良药,“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很见宝钗心意的。

只不过,她是“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怡红院的,倒似要告诉大家她专程送药来似的,也可见其一路款款走来从容不迫,虽说也在担心宝玉的伤,总还是不那么急迫,脸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伤感焦虑神色。如果其后来看宝玉的凤姐到得早一点,宝钗也不会有什么尴尬的。

黛玉则不同,她没给宝玉带什么药来;她肯定不是像宝钗一样手托药丸大大方方地来的,只怕是衣袖掩面连走带跑地避着人来的,因为她的”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分明已经哭了好久好久。她知道这是招人笑话的,所以后来凤姐来看宝玉时,她赶紧从后门走了。她只是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

那么她带来的是什么呢?是“痛”。

与宝玉一样的痛,只不过,她不是痛在身体,而是痛在心灵——或许更痛,痛彻心扉。

清楚了:宝钗给宝玉带来治伤的药,黛玉给宝玉带来一起受伤的心;或者说,宝钗给宝玉治伤用药,而黛玉的方式是与宝玉一起痛苦。

这“心”,就是恋人之心;这“痛”,就是爱。 

再看宝钗和黛玉分别对宝玉说了什么。

话不止一句,考虑到她们这次来看宝玉是因为他挨了父亲的打,那么我们就重点关注一下,她们针对这一事由对宝玉的劝诫。

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黛玉: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话虽不同,但意思好像差不多,就是让宝玉再也不要像以前那样没谱了,要好好走父亲所要求的路!

但事实上,方向虽一致,内涵却大不相同的。

从宝钗的话语可知,她一直就是这个观点,并且早就劝过宝玉,无非是他不肯听,以至于在歪路上越走越远,弄到今天挨父亲的一顿好打,这反而正是对她以前的话的正确性的一个证明;现在是该好好反省,浪子回头了。这是一个有点顺理成章的结果,这句话里甚至包含着心疼之外的某种先见之明式的自得。

黛玉就不同了。

从她好不容易说出的这一句“改了吧”,正表明她向来与宝玉的观点一样,并不稀罕那“仕途经济”,而追求自由自在,但舅舅的这一顿毒打,让黛玉陷入了巨大的冲突里;可以确定地说,黛玉在听闻宝玉挨打之时起,她就以泪洗面,在与宝玉一起感受那种痛苦的时候,也挣扎在是继续我行我素还是听从家长安排的冲突里;她说“改了吧”是一个沉重的决定,而之所以做出这个沉重的决定,是因为她怕宝玉会再受到伤害。这是一个扭转她与宝玉人生观念的结果,里面有着撕裂般的疼痛。

所以,同样是对宝玉的关爱,可以说,宝钗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人生走向的关切,而黛玉更多的是对生命苦乐的共情。

 总结一下,通过以上的两同两不同,我们是不是可以明确宝玉与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是不同的呢?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以为妥否?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