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个部位出汗,提示身体虚了!收好2个方补一补

儿学堂

学了那么多,目的是要会用!周末我们花上1分钟的时间,看看在生活中怎样实际运用吧!

孩子这个部位出汗,

提示身体虚了!收好2个方补一补

以下是真实案例

如果是你的宝宝,你会怎么做呢?

问:

许教授您好,2岁1个月的男孩,20斤,88厘米,肠胃差(婴儿两个月时乳糖不耐受),语迟,多动,性格超级急躁,不满就大声尖。

孩子胃强脾弱,胃口很好,吃饭的话大口大口往嘴里塞,基本上不经咀爵就咽下去了,大人尝试阻挠或者小口喂他就嚎啕大哭,我担心脾胃消化不了,就把午晚餐都改为了吃粥,很浓稠的白粥,有时会放姜或陈皮,偶尔小米粥、茯苓粥、芡实莲子粥、山药粥等,再吃些肉饼和青菜胡萝卜,根据消化情况来定量。睡前奶一般在9点左右,戒了几天戒不掉,反而更加恋奶了,现在就慢慢减量,一般120毫升水就兑半勺或一勺奶粉。

1岁半前都处于过度喂养状态,导致经常拉肚子和半夜哭闹。孩子趴着入睡,每晚都会醒来一两次喝水后再继续入睡,两年来睡整觉的次数屈指可数。大便基本都是一天一次,大多数都是前硬后软。孩子很容易积食,舌厚腻,三星汤冲剂或煲四星汤,有时加上保济口服液连用三天,没什么改善。

父母体型都消瘦且肠胃差,爸爸从小就有手足汗,鼻炎,皮肤易起皮疹等,现在孩子都有上述症状。出生后就开始不管冷暖、身体其他部位不出汗的情况下手脚都会不定时的同时出汗,严重的时候像一层层蒸汽雾水一样,出汗后手脚冰凉的。这样很影响日后读书写字运动之类。望许教授能够指导下如何调理好?

答: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出汗可以维持阴阳平衡,因此夏季阳气最盛出汗多,冬季阳气收敛出汗少,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生理特点是稚阴稚阳,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出汗量是成人的2~3倍,尤其是吃了热的食物、穿衣服过多、盖被子过厚等等都会导致孩子出汗,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孩子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过多,家长就需要警惕了,这种不正常的出汗属于“汗证”。

汗液的正常代谢需要五脏六腑的协调运作,脏腑失和会造成出汗异常,当孩子某个部位异常出汗,就是身体释放的信号,提示孩子脏腑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理。

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有明显的手足汗问题,今天就借着这个案例讲解一下。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孩子的主要情况:

● 主要症状:手足出汗,易积食。

● 舌象:舌淡嫩,苔白厚腻,中部有缺损。

● 大便:一天一次,前硬后软。

● 睡眠:趴睡,夜醒。

● 情志:语迟,多动,性格急躁。

● 其他症状:黑眼圈,鼻梁有青筋,肠胃差,鼻炎,容易皮疹。

手足汗、反复积食,提示孩子长期脾虚

根据家长的描述,父母体型都消瘦且肠胃差,孩子父亲从小就有手足汗、鼻炎、皮肤易起皮疹等,现在孩子都有上述症状。所以,孩子的问题一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先天禀赋不足,二是后天喂养习惯不当导致的脾虚,而反复积食、黑眼圈、鼻梁有青筋、大便前干后软,都是长期脾虚的表现。

《伤寒明理论》中记载:“四肢者,诸阳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脾主四肢,手脚经常出汗的孩子,大多是脾胃功能较弱所致的。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虚弱,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被运化吸收就会变成“积食”,积食没有及时消导就会让脾胃受累,脾胃长期受损形成脾虚,一旦再感受寒邪,阴寒内盛,阳气变弱,孩子固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手脚大量出汗。

再者,脾为肺之母,脾虚导致肺气虚。肺脾气虚导致肺卫不固,腠理疏松,同时脾虚失运又会让体内的津液疏布不足,加上积食不及时消导,入里化热煎熬津液,就会容易出汗,出汗又会加重孩子体内津液缺少的情况,让孩子的身体陷入恶性循环。而肺主皮毛、司呼吸,孩子脾虚导致肺虚,因此也会出现鼻炎、皮疹等问题,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胃强脾弱,就是一种典型的脾虚

胃口好不长个,就是胃强脾弱。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的任务是接受、消化食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的腐熟之后进入肠道,由肠道进一步来区分精华和糟粕。精华由脾来将其升华成为营养、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五脏六腑,就是运化吸收的过程。而当胃消化食物的功能过于亢进,脾的运化功能跟不上,就会出现胃强脾弱的情况,归根到底,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脾虚。

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本身是很贪吃的,胃口很好,吃饭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看到自然是开心的,以为孩子能吃是福。但殊不知,这样的饮食习惯会给孩子的脾胃带来巨大的负担。小儿脾常不足,一生下来就是脾胃弱的,消化功能不完善的,尤其是这个孩子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就更为虚弱。家长长期过度喂养增加脾胃运化的压力,脾胃受累,孩子反复积食,就会睡不安稳、频繁夜醒,“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这样的道理。孩子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生长发育也会收到影响。

肝木克脾土,土虚则木乘之,脾土一虚弱,肝木就会显得亢盛,孩子也容易脾气暴躁。这种情况在胃强脾弱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案例中的这个孩子也不例外,家长要注意适当地引导,不要过度责怪孩子,因为这并不是孩子“不乖”,而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舌苔中部有缺损,是长期脾虚导致的气阴两虚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照片里舌是偏嫩的,舌苔则是白厚腻,但舌体中间有凹痕,脾胃区更是舌苔缺损,孩子脾虚的情况非常突出。

上面提到,孩子是长期脾虚的。而脾虚的孩子无法把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转换为对身体有用的气和血,因此很容易会出现气虚的情况。也由于孩子长期脾虚,积食没有得到及时的消导,积滞入里化热,内热旺盛会灼烧体内津液,而脾虚又无法从日常饮食中吸收津液,更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日积月累就会导致阴虚。所以,孩子会出现舌苔缺损的情况,是脾虚发展为的气阴两虚。

综合来看,这个孩子的情况属于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由脾虚进展为气阴两虚,所以爱出汗、皮疹、鼻炎,这属于本虚的一面;同时又存在饮食积滞、胃强脾弱的情况,这属于标实的一面,总体属于虚中夹实。

虽然这个孩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脾虚。因此,调理的关键是要顾护好孩子的脾胃,孩子的脾胃强健起来,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好转。日常调理可以做好以下这几点:

1、积食消不掉,要适当攻补兼施

孩子长期脾虚,容易反复积食,用三星汤、四星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攻补兼施。而孩子脾胃有积热,用桃苓汤是比较合适的,桃苓汤能兼顾消积、清热、健脾、生津,是攻补兼施常用的一个食疗。家长可以给孩子用四天停三天,过程中保持清淡饮食。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攻补兼施是比较复杂的调理方法,建议家长认真学习《儿童脾胃课》再去使用。如果家长缺乏基础的辨证知识,就乱给孩子用食疗方,很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脾胃,甚至会伤害体质,让孩子体质越来越差。更系统的辨证知识,我在《儿童脾胃课》中有详细的讲解,家长一定要好好学习。

桃苓汤材料:五指毛桃15克,土茯苓10克,芦根8克,鸡内金6克,猪瘦肉50克。

2、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胃强脾弱的孩子食欲旺盛,家长要控制孩子的食量,每顿饭以七分饱为佳。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肥甘厚腻,尽量吃一些饱腹感强的食物,如馒头、番薯、南瓜等,或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既能饱腹,还能通便、助消化。而且家长一定要少给孩子吃零食,像饼干、糖果、巧克力等这一类热量很高的食物,容易生湿生热,损伤孩子脾胃。也要戒掉宵夜和夜奶,给孩子脾胃充足的休息时间。

此外,根据家长的描述,我发现了家长在喂养上存在误区,家长需要及时调整:

第一,要戒掉夜奶,2岁的孩子生活作息和成人已经很接近了,睡前喝夜奶是肯定会影响孩子的脾胃功能,让孩子脾胃无法得到休息,出现频繁夜醒的情况;家长目前的做法是正确的,要逐步帮孩子戒掉。

第二,不建议午餐晚餐都吃粥,尤其在消化好的情况下依旧吃白粥,这样的饮食无法支撑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2岁的孩子饮食习惯已经接近成人,粥的饱腹感不足,孩子吃不饱,食欲就更强。因此,家长可以把粥调整成米饭,搭配肉饼、蔬菜,保持七分饱即可。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三餐定时的习惯,就不会再闹着要吃东西了。

3、消化好时要积极健脾

胃强脾弱的孩子除了脾虚,一般还有心火旺、肝火旺的特点,就如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平时容易脾气暴躁。所以,日常饮食上可以在健脾的基础上加入清心、养肝的食药材,如莲子、麦冬、百合、菊花、枸杞、胡萝卜等食物。

在消化好无病痛时要积极健脾,可以用白术佛手汤 冬斛饮。冬斛饮由石斛、麦冬、菊花、枸杞子组成,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两道食疗配合起来能兼顾健脾、清心、养肝,尤其适合胃强脾弱,心肝火旺的孩子。

但由于案例中的孩子还处在3岁以内,脾胃娇弱,使用食疗方要更谨慎,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学习辨证知识,而不是盲目地给孩子使用食疗方。针对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家长可以先少量给孩子用白术佛手汤 冬斛饮,用完后再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可以一周1次。

白术佛手汤:白术10克,佛手6克,土茯苓15克,陈皮2克,猪瘦肉适量。

冬斛饮:石斛8~10克,麦冬8~10克,菊花3克,枸杞子5克。

4、配合小儿推拿效果更好

3岁内的孩子可以配合小儿推拿健脾胃,效果是很明显的。家长可以用以下这套手法帮孩子消积健脾:清胃经300下,补脾经300下,顺运内八卦200下,清肝经200下,揉按小天心200下,掐合谷50下,顺逆摩腹各200下,揉足三里200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奖:

各位家长针对本期【儿学堂】分享的处理办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期不设奖励。希望家长可以好好学习本期的分享,掌握调理孩子体质的思路。

▍推荐课程

中秋节特惠,全场满200减30,满500减100!《儿童调理与舌象40讲》低至8.8折,售265元!《儿童脾胃课》 《调理40讲》课程低至6折,售399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