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人文」固安的东岳行宫
一、元世祖忽必烈指挥作战时在固安东关建立行宫
忽必烈于1260年称帝,直至1295年,在位36年。自忽必烈称帝至南宋灭亡尚有20年时间,其间战争不止。元世祖忽必烈指挥作战时在固安东关建立行宫。
固安古称方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称固安。元朝定国号前五十六年(1215年)蒙古军即已占据固安。固安长期为县,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升固安为州,此后在长达一百零八年的时间里一直为固安州,直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复称为县。元左丞相忽鲁不花曾在知子营屯扎“质子军”,又曾在黑家营训练黑衣水军。忽鲁不花阵亡后即安葬于固安城北西玉村边。元世祖忽必烈称帝于1260年,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名“元朝”时固安州已经命名了八年。当时的固安,在大都之南,已是十分显赫之地。而忽不烈在固安有特殊关系。他曾在固安东岳关设立指挥部,指挥作战。其具体地点在信号灯厂之南,收购站院北。此地掘有御井,其水清冽甘甜。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在此建东岳庙,并建歇马亭,康熙时改歇马亭为献享亭。成为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又有饮马石,乃一副石槽。东岳庙命名为“东岳行宫”,这里建成了名副其实的行宫,成为元世祖南下北归必经之地,成为驻跸下榻的处所。在以后元明清的历史中,此处一直被称为“行宫”而长期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东岳行宫历史悠久,记载甚为周详。自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固安县志》至民国年间所修县志,对此均有大段文字详加记述。
二、在行宫所在地重建东岳天齐庙,并命名“东岳行宫”
在行宫的基础上,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年(1273)敕命在此重建东岳天齐庙。元朝正是道教盛行之时,在此建道家庙宇,乃是朝廷推行教化的一种手段。而重建东岳天齐庙,与元世祖有着密切关系。东岳天齐庙供奉黄飞虎。黄飞虎原为殷商大臣,因纣王暴虐无道,遂反殷投周武王伐纣,屡建大功,战死沙场。道教祖师姜太公封其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为五岳之首,执掌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生死转生之大事。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东岳天齐庙是山神的庙宇。古代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生死,百鬼之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周武王封黄飞虎为“开国武成王”,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王”,元世祖尊泰山神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后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正因为上述原因,在行宫建东岳天齐庙就成了即成事实。
正是出于对东岳大帝的独特尊崇,元世祖忽必烈特命在此重建庙宇。东岳行宫重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这是元世祖定国号为元的第三年,是固安命名为固安州的十周年。当时命昭文馆大学士刘元为此塑像,命翰林学士牛师厚为此书额。刘公以塑像擅名,所塑神像庄严古穆,精彩飞动,跃然如生,异于他庙。
三、关于“东岳行宫”的命名
各地的东岳庙其建筑组合多为:天齐殿、三皇殿、文王殿、关帝殿、三教殿、玉皇阁、九女阁、真武庙、土地庙、华佗庙,以及山门、戏楼等。
固安的东岳天齐庙称为东岳行宫,原因俱在元世祖忽必烈。庙宇为东岳天齐,行宫乃是真实存在,东岳行宫自创建至今一直如此称谓,名副其实。天下东岳庙数不胜数,称东岳行宫者百无其一。山西长治襄垣东岳庙、山西蒲县东岳庙、修武天齐庙、陶庙镇东岳庙、北京东岳庙、山西晋城东岳庙,如此等等,均不冠以“行宫”二字。
四、关于东岳行宫的重修
东岳行宫多次重修。有记载者计有:一、元朝延佑之初(1314年之后)。二、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知县刘敬重修。三、明朝天顺七年,县丞贾贵重修时增加了三十二司。四、成化二十三年,县人牛微、曹福、庞纪、刘瑾、王珍、医官张拱等重修。五、明朝弘治五年四月(1492年)。六、明朝万历元年三月(1573年)。七、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孟夏。八、清朝嘉庆十九年(1790年)三月。
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县丞贾贵增建诸司,殿东建天仙殿,前东配殿旧祀火帝灵官诸神,未足以昭崇。奉今于前另建三楹以奉火帝灵官诸神。正殿之西新建三楹以祀药王吕祖诸神。旁则为司香火者之居。民和而神降之。因古井掩埋,计划开掘新井,忽闻镢下有声,似乎下有砖石,周遭击之,声音皆同。工人说:这里大概是古井吧?试掘土尺余,井砖毕现,果为古井。因尽出其土,顷刻水深丈余,其味甘冽异于他处。众皆欢喜,称其为神赐。其实这正是元世祖时所挖御井,因年久失修,沙土掩埋,今重新发掘,得见天光。
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四月十五日《东岳行宫碑记》:“灾者病者讼者耕者商者悉祷于宫下,各以类而有灵应焉。”当时建筑状况:大门三间,增并设三十二司。宫之左右建廊庑二十八楹。宫之南建十王龙虎太尉殿各三楹。宫之东建天妃宫三楹。前建大门,门内建钟鼓楼二座。门外建献享亭一所。墉垣内西南构瓦舍数间为洒扫者居住。余地尽植桃李枣杏。在此同时,建东岳圣母祠,弘治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固安县新建东岳圣母祠记》记载甚明。
清朝嘉庆十九年(1790年)三月,河道李逢亨《重修东岳行宫记》:“岱宗之神古惟祀于齐鲁,汉唐以来天下郡县皆立其庙,盖东方之德主生万物之所成始,故咸有报本返始之思焉。”
东岳庙有一副楹联,乃是总督周元理所作,极言固安东岳行宫与奎星阁、奎星楼等建筑尉为壮观。其联曰:“乔岳应奎楼玉简金泥三望肃,崇坛临析木云旗雨盖五灵趋。”
五、中华民国年间东岳行宫概况
中华民国年间,东岳行宫住有道士十余名,住持名叫刘树汉。道士主管东岳行宫,兼管城内西北隅城隍庙(位于现在残联大坑北边)。城隍庙同属道教,主生死,统归东岳大帝所管辖。
中华民国年间,东岳行宫建筑概况:南边是戏楼,砖木结构,房顶为瓦顶。分前后台,前台宽十余米,戏台高一米半。戏楼座南朝北,观众在北面和东西两面都能观看。戏台北边是广场,是看戏的地方。再往北,是商家所在地。天齐庙是春庙,旧历三月二十八是祭祀东岳大帝之日,庙会即从这天开始,一直延续五天。买卖家有的搭棚,有的在露天。庙会之余这里亦有买卖,则全在露天。再北是山门,门内有钟鼓楼二座,并有围墙环绕。进山门依然是广场,同样是做买卖的地方。再往北,是十二阎罗殿,大殿两边各供奉六尊神像。上边有高台,姜太公像端坐其上。阎罗殿北是平台,方砖墁地,一边一筒石碑,一边一个金鱼池,中央一座大香炉,多数时候香烟袅袅。平台往北是大殿,明三暗九,正座黄飞虎,另有两个坐像陪侍,其余还有站像。金瓜金斧朝天镫,一堂齐整,八面威风。出大殿是后宫,正面三个坐像,是娘娘嫔妃,两边有宫女陪伴。大殿四周设七十二司,各是小殿堂,有忠奸善恶诸多塑像。正殿东边是奶奶庙,供奉送子观音,妇女多有前去求子者。大殿西边是关帝庙,与奶奶庙正相对称,关帝端坐观书,周仓、关平两旁侍立。古老的御井尚在,井水依然清冽甘甜。元世祖忽必烈曾经用过的饮马石还在。岁月流逝,风雨剥蚀,其本来面目今非昔比,其历史价值源远流长。
作者:赵复兴,中共党员,大学中文系本科,副编审(副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党史学会、河北省地方志学会、河北省文史资料研究会等十余家协会会员,固安县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工作顾问,固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长期在公社、乡镇和县局任职,自1985年从事史志工作,任中共固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史志办主任。主编出版了文史、党史、组织史书籍多部和新中国首部《固安县志》。整理出版了自明朝至今的9部古志书。出版的个人著作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恰是风流倜傥时》,长篇报告文学《黄金港湾》、《大道之行》,诗集《赵复兴诗词选》,民间故事集《穆桂英夜摆迷魂阵》,电视诗剧《卞城》,专著《固安地区民俗辑录》、《名人轶事》、《风俗荟萃》,音乐史专著《古乐奇葩》,长篇小说《精灵》、《永定河的清晨》等,另有历史文章、诗词、报告文学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