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凤祥,周大福,周大生,谁的“含金量”更足?

金价走高后

新一轮金饰抢购潮来了?

1300,1400,1500......8月以来,国际金价持续上行,昨日上午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突破1500美元/盎司关口,刷新2013年4月以来的高位;历经6年,曾经狂热囤金的“中国大妈”最终迎来解套机会。
而随着人民币的破7,黄金的突破上涨,黄金的保值又重新被惦念起,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的“追金”狂潮?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金价持续走高之后,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多次上调,不过并没有影响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的热情,黄金工厂近期加班加点,日夜赶工也未能满足订单生产需求。
欢迎认识财经秘书
数据显示,七夕前一周,金饰品的销量比平时增长了137%,背后的老牌金饰公司无疑赚的盆满钵满,周大福,周生生这些公司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无疑是黄金保值属性之下的庇护者;
而在黄金大周期下,它们也似乎找到了应对之策。老凤祥,周大福,周大生的发展可以典型的诠释这些年和黄金之间的微妙关系。

老凤祥——历史最悠久

老凤祥可以说是最悠久的首饰品牌,创始于1848年,至今有171年历史,跨越了中国的三个世纪;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和黄金“命途”深度绑定。

19世纪,上海是我国早期银楼业的发祥地,当时松江府的日丰金铺是上海银楼的雏形。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上海金银首饰同业组织成立,1848年创建的凤祥裕记(老凤祥前身)便是上海银楼业蓬勃发展下的产物。

清朝时期的黄金首饰除了硬通货属性之外,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精雕细琢,高贵华丽为“上品”,多用在嫁娶,丧葬,寿礼等重大场合。1919年,老凤祥由第二代传人费祖寿接手,费祖寿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经营之道,聘用能工巧匠,加工出的金饰精致细巧。

在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家族祠堂落成典礼时,要求定制中型水缸尺寸的银鼎礼器,如此大型的银器,唯独老凤祥敢接下这笔生意,老凤祥也因此超越其他老店,成为上海滩最负盛名的顶级银楼。20世纪30年代,老凤祥银楼进入鼎盛时期,地室存进黄金四、五万两,日售千两。

也正因和黄金的“深度”绑定,老凤祥也几经沉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禁止黄金自由买卖,老凤祥大受冲击;1947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再次放弃售金政策,老凤祥只能以专售银维持营业,从此一蹶不振。

新中国成立之后,老凤祥才重获发展。老凤祥是历史最悠久的珠宝首饰公司,但时至今日,整体黄金珠宝市场市占率第一的企业却是周大福,根据公开资料,周大福市场份额在8%以上。

不少消费者表示,老凤祥的珠宝多为经典的简约款,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平时进店购物的也多为中老年人。

周大福——精于公司运作

虽依赖于黄金,但珠宝首饰公司终究是个公司,把公司正儿八经运作起来的是周大福;在前段时间德勤发布的全球奢侈品行业报告中,是跻身前十的唯一中国品牌。

周大福的“盛名”同样离不开第二代接班人郑裕彤。郑裕彤的市场化运作围绕着一个核心,把握人心,并放出了三个大招。

当时市场上普遍是99金,很多商家把94、95的黄金当作99金买,郑裕彤提出卖9999金。

这个决策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因为卖9999金意味着少赚。郑裕彤看重的是名气,要的是人心,在9999金推出后,在其他店买的黄金拿去典当给价一般是270或280,但周大福的可以拿到300块,因为当铺老板知道周大福的含金量更高。真金白银的实惠也成为周大福最成功的广告。

1960年,郑裕彤将周大福改革为周大福有限公司,可以说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并将部分股份派给优秀职员。将“分行掌管”改为“经理”;“账房”改为“财务人员”,一切都按现代化企业去管理和规范。改革前,公司一年的盈利是200多万港币,第二年的利润就已突破500万港币。

1955年,鉴于当时西方对于珠宝的推崇,郑裕彤开始由单纯的黄金转向兼营珠宝生意。随着香港经济的繁荣,珠宝占据了周大福业绩的半壁江山,也助其走过黄金“低迷期”。

周大生——“野路子”

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被称为“黄金周”,常常让人摸不清头脑。其实周大福和周生生是同一时期,有近90年的历史;周大生1999年才成立的,有蹭名气之嫌,如今混的倒是风生水起,市占率一度超过了周生生。

周大生的发展更为“脱离”黄金,并开创了珠宝首饰的轻资产模式,没有生产环节,也没有配送环节,这两个环节利润低,干脆外包;二是加盟模式,收加盟费扩展规模,避开一二线的老凤祥、周生生,主攻下沉市场。

不生产也不配送,周大生重视的是品牌包装和款式设计,最先试水电商,广告铺满了小红书和抖音。

从老凤祥,周大福,周大生可以说对黄金本身的依赖度逐个变低,而随着我国黄金产量的下降,来自黄金避险需求更多体现在金币金条,期货等投资品而非饰品上,珠宝首饰企业的运动能力和营销属性的重要性也将凸显。

网络 | 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