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追梦人
一、吊英魂,依依惜别
2015年12月16日清晨,我得到了子先师兄逝世的消息,我知道他身患癌症多年,但仍不敢相信这一噩耗,因为不久前我在上海开会见到他的同事宋英杰,问及他的身体状况。小宋说:还行,经常来上班。所以不知这消息的真假,我便向商务部政研室主任沈丹阳进行确认,沈主任告诉我,子先于15日中午逝世,17日上午8点半在北举行告别仪式。
我有些发懵,因为事先没有得到他任何因病住院和病危的消息,这个从天而降的噩耗实在太突然了……次日清晨6点左右,天还笼罩在夜色中,我便匆匆赶往北,与子先做最后的告别,去送他最后一程,我无法按捺自己悲痛的思绪……
王子先是商务部政研室巡视员,因为我们都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所,年龄同岁,他稍大我几个月,所以我一直称他“子先师兄”。我的眼前仿佛总是闪现出他那张英俊潇洒的脸庞,那双充满着思想智慧的眼睛,那副瘦弱而像蜡烛一样永远燃烧的身躯。无论任何时候,他总是微笑,透着宽厚、谦和、包容,带着刚毅、执着、自强不息,仿佛在他面前从未有过困难。
我与子先师兄相识与合作近十年,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科研上他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提携。往事历历在目,令我终身难忘。
二、家国情怀,献身使命
我在读博士研究生时就知道子先师兄,他从事对外开放领域的研究颇有名气,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我与子先认识大约是2006年,我们一同参加中央政研室“深港经济融合研究”课题组,当他得知我也是社科院毕业的,十分高兴,一点没有司长的架子便认了我这个师妹,那时我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工作,对于外资外贸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有幸结实这位大名鼎鼎的师兄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热情、质朴和谦和。
记得那年我们与课题组一同去深圳调研。他已经身患癌症,但仍然精神抖擞,走路虎虎生风,一点看不出有病的样子,所以大家都说他“红光满面,身体恢复得不错”。课题组的调研行程安排很紧张,几乎马不停蹄,白天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还要深入到中兴通讯、大族激光、盐田港、罗湖口岸、华侨城等地进行调研,中午不能休息,晚上还要总结调研情况,几乎是连轴转,我当时有些不适应这样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感到调研很苦。对于一个病人应该很难吃得消,但子先在调研中从未有过任何懈怠,他每到一处都认真记录,提出富有创新性的见解,令当地政府十分尊重。记得在那次调研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把他的职务写成了处长,于是,他便当了一天“处长”,也丝毫没有吭声。由于他在对外开放领域的研究具有很深功力,课题组长、时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的郑新立同志就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了他,请他撰写“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这一专题。课题研究最终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也为后来中央制定粤港澳紧密合作框架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三、孜孜以求,不断创新
由于我与子先师兄都从事外经外贸、服务业等领域的研究,合作颇多,也很默契。在我眼里,子先始终是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心为了国家利益,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建言献策的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是他一以贯之的学风,他的多数文章都是独立完成的,从不以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找人捉刀代笔、沽名钓誉。
他一生在对外开放、服务业等领域研究颇有建树,源于他严谨认真的学术风格。我们经常在一起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每一次发言他都做了精心准备,而且总是认真听取其他专家的发言,几乎不早退场。
由于我先后在《宏观经济研究》和《全球化》杂志从事期刊编辑工作,他经常给我投稿,我每次约稿他也从不拒绝。我很喜欢读他的论文,因为每一篇论文、每一部专著都饱含着他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无论是学术层面还是决策层面都给人以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令人受益匪浅。
他写文章从不敷衍,每一篇论文都是抓住前沿热点问题,思想前瞻、文笔洗练、对理论研究工作者、政府决策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他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名专家学者的使命、责任与担当,闪烁着他对祖国、人民赤诚的热爱和炽热的情感,闪烁着他对学术、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勇气。这一篇又一篇充满着探索与创新的论文,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是他生命的延续,也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
他一生短暂,但研究成果丰硕,尤其在外资外贸、服务外包、全球价值链、时尚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先后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宏观经济研究》《全球化》等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论金融全球化》《加入WTO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一轮开放战略》,主持并参与撰写《关贸总协定与中国企业经营指南》等政策理论著作近十部,这些论文和专著在服务中央决策、推动理论发展、指导基层实践中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广泛影响。
四、厚德载物,言传身教
在与子先的长期合作中,我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感受到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为了推动我国服务外包理论和产业发展,我于2013年主编《服务外包蓝皮书—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我盛情邀请他做编委会主任帮我“撑门面”,他便欣然答应,而且每年为蓝皮书撰写一个专题报告。在2013年和2014年的蓝皮书中,他分别独立撰写了:“全球服务外包战略转型新趋势”和“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与服务外包”两个专题。
2013年,子先开始主编《中国时尚产业蓝皮书》并担任课题组长,他诚挚邀请我担任副组长,于是,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时尚产业的发展报告,子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螃蟹”并不那么好吃,时尚产业是一个新领域,学界对于这一概念是陌生的、边界是模糊的,没有可借鉴的研究成果,没有现成的资料、数据,更没有现成的专家队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子先亲自设计研究框架、邀请专家顾问,多次组织研讨,组建研究团队。每次我撰写的报告交给他,他都要先夸奖鼓励一番,然后提出许多修改意见,他的工作方法很艺术,所以总是潜移默化地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和看法。虽然他工作事务繁忙,但从不把活儿都推给我,自己当个甩手掌柜,每次课题的最后统稿工作都是他严格把关,一遍一遍地对每一篇报告提出修改意见,每个专题都要几易其稿。因为他的严格要求,我也从不懈怠,所以,课题研究在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理论性、应用性上都有许多突破,获得委托单位中欧国际商学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2015年的《中国时尚产业蓝皮书》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合作。2014年夏天,子先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由于长期放疗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健康状况,他耳朵听不见,嗓子不能说话,每次吃饭都是吃多少吐多少,进行胃造瘘手术后主要依靠往人工胃里注射食物维持。那个时期,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只能写在纸上,平时联系都是发短信或邮件。我当然不能让他过度劳累,就承担起课题组织研究撰写任务,但他还是亲力亲为。我们一起设计研究框架,他还是反复修改了不下五次。课题初稿出来后,我已经认真地进行了修改统稿,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又一篇一篇地审阅,在创新性、严谨性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于是,大家又反复地修改。我甚至有些烦了,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改,直到出版前的最后统稿为止。让我最为惊叹的是,他本人居然独立撰写了一个专题:“十三五中国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及建议”,这个专题共计一万多字,可以想象,对于他这个生命即将耗尽的人来说是何等不易!
五、追梦人,自强不息
由于他常年忘我痴迷地工作和研究,我们基本忘记了他是个病人,这当然也造成了我们的疏忽和终生遗憾……
“他一生没有别的爱好,只是喜欢工作,喜欢搞研究”。子先的妻子这样对我说,“2004年5月,子先得了鼻咽癌,2005年查出了肺转移。这么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从来不过问。为了不让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每次到医院检查、拿药回来,我都把上面的标签拿掉,他也从来不问。”在他家里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朱镕基总理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合影,另一张是温家宝总理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合影,他都是起草组的成员,他十分珍爱这两张照片。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子先就是这样一个追梦人。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他在用毕生的精力为我们做出表率。作为一名公务员,他默默无闻,不计功名得失,为政研究事业忘我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犹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作为一名司局级干部,他一生廉洁,从不居官自傲,犹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作为一名专家学者,他拳拳赤子之心,为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和经济发展不懈探索,犹如一个殉道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子先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无愧于时代的召唤,奉献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往期回顾
●王晓红:魅力腾冲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