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览胜三国吴都

楹联览胜三国吴都

  欲寻三国事,风流数武昌(今鄂州)。新近建成的鄂州江滩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尤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中下游南岸,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三国吴都风光带,注入历史文化元素,恢复和建设多处亭台楼阁,古朴典雅,气势恢弘。楼阁因诗文而厚重,诗文因楼阁而张扬。鄂州江滩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已成为景文并茂,凝练厚重的艺术长廊,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每一副楹联,都构思巧妙神采飞扬。
  回龙亭
  回龙亭,据记载,公元229年,夏四月,武昌(今鄂州)有黄龙蟠于江渚磐石之上,城东虎头山凤凰现。文武大臣认为,龙蟠凤集,此乃天降祥兆,力劝孙权改元称尊。于是,孙权听从百官建议,告天称帝,改年号为黄龙元年。
  龙蟠凤集一语由此广为流传。城东市民在清康熙元年建回龙寺于此,后几经毁建,现回龙亭即在原址而建。亭上有楹联两副:石金舟的“黄龙盘渚石,帝业风流亭永纪;彩凤集吴都,江涛浩荡韵长流。”张志强的“客向此间来,千古江城长引凤;云从何处起,一方鄂渚自回龙。”龙蟠凤集,地以联传,用典贴切,文藻斐然,给鄂州江滩三国风光带注入了人文色彩,体现了楚文化的底蕴和三国文化的神韵。
  武昌门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武昌城门楼是纪念孙权“以武而昌”所建。吴大帝孙权和吴末帝孙皓,经营武昌帝王都城,前后历时四十五年之久,占东吴立国时间的四分之三。
  门楼上的楹联,可见一斑。如吴之恒的“以武而昌,威扬西北三千里;由王称帝,雄镇东南六十年。”董汝河的“以武而昌,千秋霸业三分鼎;倡文举盛,一片江天万古城。”谢守信的“古鄂城头,对月品茗,闲眺万家灯火;武昌门外,临江把酒,漫谈三国风流。”白雉山的“以武而昌,三国风云留胜迹;与时俱进,千秋山水展奇观。”其文字凝练,气势宏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联坛名家白雉山先生,娴于声律,工于诗词楹联,久已蜚声艺林,当今之世,何可多得?

  承乾亭
  承乾亭是纪念孙权承乾秉戎,志在平世,以武而昌,举足为民之大业所建。
  亭上楹联,有陈亮的“拓土开疆,一代丰功因尚武;承乾启瑞,千秋帝业已安民。”舒贵生的“承载兴亡、阅览古今,气运由天而地;乾坤俯仰、江山指顺,英雄舍我其谁?”联语典雅高卓,如诗似画,吴王古都,尽展风流。
  龙蟠阁
  龙蟠阁上,丁有国的“杰阁锁长江,石挽惊涛安鄂渚;坚矶迎旭日,龙蟠胜境护吴都。”金震欧的“华夏萃雄奇,画阁龙蟠,山峰虎踞;武昌留胜概,春江月起,玉阙潮生。”其气势宏大开阔,文笔凝重大气,艺术感染力强,有利于弘扬楹联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
  流津亭
  流津亭,是纪念古武昌城五门之西角流津门而建。
  亭上有宣信恕的“史海探津,吴烟随棹萦江渚;流波指向,澜韵经亭颂武昌。”张绍斌的“船泊江津,芦雪月霜流四野;亭邻濠口,吴风晋韵并千秋。”语言清新,音调婉转,意境优美,引人入胜。
  二桥梅苑
  二桥梅苑,是纪念大乔和小乔而建。姐妹二人美貌超群,多才多艺,分别嫁给孙策、周瑜,辅佐成就吴国大业功不可没。
  洪俊的“一苑梅花千古月,四时柳色二乔风。”张志强的“一苑梅香,长关乎家运国运;双娇绝色,终不负孙郎周郎。”梅、月、柳、双娇、孙郎、周郎、家运、国运,尽入联中,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画。不禁让人吟起苏轼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聚贤堂
  聚贤堂,是赞孙权重视人才之德所建。《三国志》评价曰:“孙权曲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他定都武昌期间,“好侠养士”,“招延俊秀,聘求民士”,“任贤使能”,“广聚人才,以此达到他“以武而昌”之目标。乔世开的“纳士招贤谋一统;联刘抗魏定三分。”宋贞汉的“上下五千年,兴业何尝凭独断;纵横三万里,成功无不赖群贤。”读后让人感到有一种阔大的境界,浩大的气魄,充满阳刚之气,风格豪放,大气磅礴。
  殊亭
  殊亭是纪念唐元结“殊亭记”称唐代武昌县令马王向理政“才殊、政殊、迹殊”而建。亭上,刘志刚的“才殊易,政殊难,迹殊千古范;名卓轻,功卓重,德卓四方师。”征联中,何长庆的“一世行藏殊格调;千秋境界大风流”等,善于从三国吴都的土壤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从“三殊”感悟中提炼艺术的语言,联句里渗透着一种轻妙隽永的意境。
  广宴楼
  广宴楼是吴大帝孙权都鄂时,大宴群臣之所。南北朝诗人谢朓《和伏武昌诗》云:“樊山开广宴。”其亭久废。
  唐代武昌县令马王向因地重建,当时隐居西山的诗人元结作有《广宴亭记》,今依遗址而建。楼上,成小城的“鄂渚颂华章,谢诗元记昭千古;樊山开广宴,吴韵唐风聚一楼。”周运交的“好借东风开广宴;全凭豪胆酹长江。”余仁扬的“鹊起武昌,楚甸吴占开广宴;凤翔文盛,齐诗唐记颂鲜津。”徐俊杰的“月上雕栏,樽向西山寻北海;风回画槛,楼开广宴约群伦。”盛赞孙权广纳群贤昭圣德,楼开大宴显隆恩的壮观场景,既有纵深的历史感,又有广泛的现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笔虎碑廊
  笔虎碑廊是纪念唐代书法家李阳冰书法石刻艺术所建。“两朝古都”的江南风水宝地,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坛骚首,或慕名游历,或结庐隐居,挥毫濡墨,舒喉放歌,留下众多优美佳作。如楚屈原行吟江南“乘鄂渚而返顾”;唐代诗仙李白,曾多次游历武昌,写下多篇优美诗文,如“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等。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名士裴鹮在小北门外,长江边建亭,李白族叔书法家李阳冰题名“怡亭”并用篆书作序,裴虬拟铭文,李茗用八分体书铭,刻于其崖,世称“三绝”。当时名家书碑均以李阳冰篆额为荣,时人称之为“笔虎”,现特建“笔虎碑廊”。廊上,朱朗如的“笔虎振雄风,落墨腾云,飞龙投影;怡亭遗胜迹,摩崖题篆,沉腕留痕。”殷德盛的“篆承秦汉,墨龙笔虎开生面;劲透金石,曳柳流云蕴美名。”
  怡亭是保存下来的著名书法家李阳冰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特建怡亭。亭上,朱祥麟的“文化煌煌,摩崖不朽遗三绝;江流浩浩,逝者如斯岂万年。”张永光的“细认唐风凭篆迹;欣观石壁醉怡亭。”傅庸武的“饮三泉圣水,品李阳冰篆;沿九曲松径,温黄山谷诗。”联美闳约,精艳情操,文藻斐然,淋漓酣畅,精妙地织成一幅神奇而又绚丽的画面,令人荡气回肠,极富艺术感染力。
  正己堂
  宋薛季宣治武昌之时,建有“正己堂”,其意在教化民众正己而格物,同时又暗寓正己而正身的执政思想。
  堂上,张志玉的“往事陈堂,明月一怀常正己;立言醒世,清风两袖总为民。”何长庆的“冰节正人先正己,丹心忧国更忧民。”这两副楹联,具有浑厚的内蕴,看似写景,实则拟人,隐喻含蓄,起着“警示录”的作用,告诫当政者,应善于借鉴历史上治国的有益经验,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之气,清正廉明,勤政为民,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品位。
  解剑亭
  解剑亭是纪念楚伍子胥逃难,渔父渡他过江,他解下七星佩剑相赠,遭拒。子胥无语相别,未及几步,渔夫覆舟而死。
  亭上,曾小云的“亭子重新,人说当年留剑气;芦花依旧,我来何处听渔歌?”伍子胥是和孙武、孔子同时代名人,孙武出山由他推荐,同朝为吴大将和国相。由于后世推崇和大力宣传,孙武成了兵圣,孔子成了圣人,而伍子胥似乎被历史尘封。读联受启迪,伍子胥依然受到后人尊重,其传奇故事,激励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英雄儿女书写新时代传奇。
  吴王钓鱼台
  吴王钓鱼台,是中国十大古钓台之一。孙权都鄂时,常来钓台讲武宴请群臣。历代诗人多有吟咏。
  台上,程荣宗的“鄂渚钓台观万象,吴王宴客醉千秋。”吴贤迈的“此地最奇,兀江边,临幽谷,当称胜景;钓台何耀,倚明主,纳贤臣,总结渊源。”刘志刚的“水乎,酒乎,大江复述张昭语;台也,阵也,乱石犹排陶侃兵。”以上楹联,以吴王醉宴群臣作为聚焦点,以张昭劝酒勿忘纣王酒肉林池亡国教训为线索,将钓台周围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掌故,名人轶事结合起来,借古抒怀,扣人心弦,声情并茂,耐人寻味。
  吴大帝广场
  吴大帝广场,是鄂州江滩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的标志性工程,全国最大的孙权雕像,如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孙权是兵圣孙武22代孙,戎马倥偬,胸怀大志,善于谋略,18岁受命危难之际,继承父兄基业,赤壁抗曹,智取荆州,夷陵败刘,显示出非凡的雄才大略,成就一代霸业,跻身中国帝王第一流者行列。一代枭雄曹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代豪放派诗词大家辛弃疾多次赋词称赞:“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感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惜无孙仲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先生撰并书的《吴大帝孙权雕像赋》,生动塑造孙权以武而昌因文乃盛的英雄形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根,一个城市之魂。鄂州江滩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楹联,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风韵独特。吟联览景,鉴赏书法,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