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武昌城”之说最早出自唐朝
“上下武昌城”之说最早出自唐朝
为什么会出现上下武昌城?最早出自哪个朝代?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鄂州博物馆会议室里《上下武昌城,古今两鄂州》的讲座给出了答案:上下武昌城的概念最早出自唐朝。
“雄图争割据,神器终不守。上下武昌城,长江竟何有……这是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的一首诗。今天所说的‘上下武昌城’是指湖北的武昌府(军)城和武昌县城,这一说法就是出自这首诗。”于延亮开门见山地道出,武昌府(军)城,即今省会武汉,亦故江夏县治;武昌县城,即今鄂州市区,亦三国吴都。府(军)城为“上武昌”,县城为“下武昌”。上下武昌,这种府(军)县异地同名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曲折。
鄂州有两千余年的建制沿革史,唐朝时武昌西移。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为鄂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鄂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鄂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重改鄂州为江夏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江夏郡为鄂州。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置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今武昌区),是为“武昌”西移之始。是时,军城与县城并存,故刘长卿始有“上下武昌城”之说。终唐之世,道、州、郡之名几经变更,武昌均为县。
春秋战国以后,鄂州在历史上名称发生过多次改变。战国时名“鄂邑”,秦汉时为“鄂县”,孙吴时改“武昌”,民国时改“鄂城”,1983年后称“鄂州”。说到这里,于延亮说:“国有史,知成败存亡;方有志,晓兴衰祸福。借史志传承世事,既为后人提供了历史发展的渊源和脉搏,也让后世之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