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翃《赠郓州马使君》中提到的鄂州
赠郓州马使君
唐·韩翃
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他日铃斋内,知君还赋诗。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人曾闲居长安十年,写了一首《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终于被唐德宗所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职,最后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录其诗三卷。韩翃的诗大多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之作,在当时传诵很广。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里的马使君是诗人的朋友,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郓州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使君,本是汉代用来称呼太守或刺史的,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首联写送行的方向与盛况。长安城往东,千军万马,都出来观看,原来是为使君送行。这里是实写,写出了人们对马使君怀有好感。颔联写此行的起止地点与节候景象。此时正值暮冬初春时节,白雪行将消融,使君离开了京城。到达郓州之时,该是春暖花开了。此联由实到虚,虚实相生。
颈联写送行的人们和所见的景象,景中有情。墨帻,指黑色的头巾,在古代,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都可以佩戴。青丝,青色的丝线,也指黑色的头发,这里借指妙龄少女。此时,正是安史乱后,送行的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可见马使君的人缘不错,也可见出人们对他的期望之深。尾联写虚,属想象之词。铃斋,指古代州郡长官办公的地方。马使君达到任所之后,也会写点诗什么的。写什么呢?回想当初人们送别的情景,还是怀念友人,抑或是表达其建功立业的愿望?诗中“官柳”这一意象,信手拈来,写景抒情,非常贴切,说明在当时这一意象的影响之大,也意味着诗人对这一意象非常熟悉。
其实,韩翃一生与“柳”真有不解之缘。据孟棨《本事诗》及《太平广记》记载,天宝年间,韩翃羁滞长安时,与李生相友善。李生的歌姬柳氏非常漂亮,也会吟诗, 两人一见钟情。李生于是将柳氏赠予韩翃,并资助三十万金玉成二人的婚事。第二年,韩翃考取进士,回到家乡省亲,暂将柳氏留在长安。适逢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为避兵祸,柳氏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等到收复长安,韩翃立即遣使密访柳氏,携去一囊碎金并写了一首《章台柳》赠之。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泪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诗中寄予了相思之情而又不无疑窦。柳氏捧金呜咽,答赠了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诗意颇为凄凉,痛悔不已,深深地自责。柳氏红颜不再,芳华已谢,且归番将所得,纵使君来也不堪其折了。后来唐肃宗得知其事,深为同情,下诏将柳氏送归韩翃,夫妻得以破镜重圆。这段佳话,不能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