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经典名方【转载】

耳鸣耳聋经典名方

(2015-09-03 08:26:51)

转载▼

分类: 珍贵偏方
  

耳聋左慈丸在治疗耳鸣耳聋上的功效,从这张处方已经被研制开发为中成药并广泛运用,就是最好的证明和褒奖。
***********************************************
耳聋左慈丸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方,由六味地黄丸加上磁石、柴胡而成,治疗肝肾阴虚火旺导致的耳鸣耳聋,经历代医家验证,疗效显著。
【耳鸣耳聋效验方】耳聋左慈丸:熟地黄20g,山药10g,山茱萸10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磁石(煅)20g,柴胡6g。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黄帝内经》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指的就是人体肾精不足以上充于耳,导致听觉功能减退,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耳鸣者,聋之渐也”。
凡耳鸣耳聋,伴有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或爱出汗,或手脚心发热,或须发早白,或咽干喉痛,或心烦难寐,舌红瘦、苔少,脉细数者,乃为肾阴不足,虚火上升所致。
方中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其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
以上三药配伍,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原方熟地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此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柴胡性凉入肝胆经,主疏肝解郁;磁石咸平无毒,入肝肾经,可平肝潜阳、聪耳明目;柴胡与磁石同用,柴胡为之使,二者可增强疏肝平肝潜阳之力,使全方在滋补肝肾基础上可平肝阳、止耳鸣。
【验案精选】李某,女,64岁。1981年5月18日就诊。耳鸣、头昏1个月余。素患咳喘之疾,1个月前又因操劳过度而发耳鸣,其声若蝉,无休无止,夜间尤甚,头昏不清,咳嗽,吐黄黏痰,腰膝无力。曾在某院诊治,历服补肺润肺、止咳化痰类中药数剂,诸症不减。
近日耳鸣、头昏益甚,心烦失眠,口干而渴,午后微觉身热。因其苦于耳鸣嘈杂,故来应诊。
检查:双侧耳膜正常,听力检查基本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耳鸣。辨证:肾精亏虚,虚火上炎,扰乱清窍。治则:滋肾益精,降火熄鸣。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黄20g,山药10g,山茱萸肉10g,泽泻12g,牡丹皮10g,茯苓12g,五味子10g,磁石20g,柴胡6g,知母12g,黄柏10g,枣仁15g,生龙骨、牡蛎各15g,栀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3剂后,病人喜而告曰:服首剂药后约1小时许,顿觉身轻神慧,头清鸣减,烦躁转安。药尽,病愈大半,唯咳嗽吐痰不减。上方去栀子、生牡蛎,加桑白皮10g,贝母10g,麦冬10g,杏仁10g。
三诊:药服6剂后,诸症皆瘥,咳喘休作。为善其后,嘱服六味地黄丸1个月,以杜病源。
按:肾藏精,主耳。肾精充沛,耳窍得养,则听觉聪敏。若恣情纵欲,劳倦过度,年老体衰,则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易致耳鸣。
《医林绳墨》曰:“其或嗜欲无节,劳伤过度,水竭火胜,由是阴不升而阳不降,无根之火妄动于上,则耳中噌噌有声焉。”
本例年逾花甲,肾精已亏,又因操劳过度,肾阴暗耗,致虚火妄动,发为耳鸣之疾。前医见咳治肺,虽润肺而不及本,故屡治不瘥而虚火益甚。当治以滋阴补肾降火,使阴复火降而诸症自消矣。
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为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栀子助知母、黄柏清降虚火;磁石益肾聪耳止鸣;助以生龙骨、牡蛎潜阳止鸣;五味子、枣仁养心安神。全方合用,共奏补肾填精、潜阳降火、安神利窍之功。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治疗耳鸣、耳聋应重视辨证用药。耳聋左慈丸只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火旺而引起的听力逐渐减退。凡属于外耳、中耳病变而出现的耳鸣,以及突发耳鸣耳聋者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