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2-梦之初体验
睡眠的本质是什么?睡眠是动物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能的表现。做梦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做梦对身体来说是一种自救或者是一种帮助的方式。梦境真的有颜色吗?如果你的枕叶在参加梦活动,梦里就有颜色。如果枕叶没有参加,梦里就没有颜色。梦境与现实有哪些关联?梦是对现实的一个补偿。
画外音:《国学堂》闪耀流火盛夏(2011),探索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发现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带您一起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
01
—
睡觉为了孵梦
中国文化是一个跟地球有关的生命文化,如果只是站在中国去解释中国文化的时候,往往只能看见其一面;换句话来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现代物理学、现代心理学,甚至西方文学、数学等等角度来看中国文化,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太美的、全貌的中国文化。本期继续请来了著名的心理学者李子勋老师。
在中国文化的很丰富,梁冬老师最关心的很多事情里面有一样是一直很好奇的,就是所谓的孵梦。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很有趣的游戏或者娱乐方式,就是找一天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把空间也弄得舒舒服服,温度调得刚刚好之后,就去做一个美梦。自己睡好了然后觉得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享受。怎么是睡觉?梦到底是什么?【笔录者百科:当人有什么对于生活无法理解或是困惑的事,可以及时向梦求助,其途径就是孵梦。】
02
—
睡觉为了节能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从西医角度解释什么是梦。西医上了解梦的学者不多,包括医生来解释为什么要做梦,或者人为什么要睡觉。睡觉当然从东方来说很好理解。因为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休息就是睡觉。从这个中国古代的生活观可以来猜测古代人睡得时间比较多,是因为在中国发明电灯比较晚,夜生活比较少的。以前在农村晚上天黑了就上炕(床)了,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度过的。
其实人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睡觉,而睡觉到底是不是必需的呢?随着城市化推进,人们睡的觉会越来越少,是因为光的剌激,信息的剌激。由于点了很亮的灯光,往往人感觉不到大自然已经天暗下来了。现在有了电灯后,搞得就是不知道天黑天亮,尤其是有些时候空中飞来飞去倒时差,人们就会完全丧失了一个叫自然节律。
大自然节律就是说二十四个小时,总有八个小时是天黑的,更多小时是慢慢亮起来,或者是正午很亮,所以睡眠可能是一个人和大自然匹配的一种方法。而话又说回来,其实日夜交替并不仅仅是地球自转决定的,而是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其自转的过程中来决定的。西方有很多解释,认为睡眠是动物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能的表现。因为它解释了很多生物有冬眠,当食物短缺的时候,睡眠是最好的办法。因为睡眠的时候,人整体需要的代谢是很少的。人的身体处在低能耗的状态,就像节能。
如果一个没有吃的,他就老睡觉。有些人在遇到灾难,像地震、矿难,他在下面干吗呢?他就倒来倒去睡,醒一会儿就睡倒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睡的时候,身体会自动的不去消耗能量,就是消耗得很少。让生命能够维持得很长。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睡眠实际上是人类在处理当时物质匮乏时的生命处理方式。看植物生命就不需要睡觉,当然也会受到日光的影响,植物会减少它碳水化合物的光合作用。但是整体来讲,睡觉可能是人类在适应生存环境里面发展的一种能力。
在没有吃的时候就多睡觉。像动物的冬眠类似的睡眠就是一个很经典的解释。那为什么很多冬眠的动物来到动物园就不冬眠了?因为它只要动就有吃的。例如北极熊来到动物园,天天都有鱼吃,它就不冬眠了。因为它有吃的了。它不需要去靠睡觉来节能了,它会吃得少一点。那从这个理论上来说,那一个人要活得长,让其能耗少的话就是多睡觉。
那么人就要多睡觉。人要多睡觉的道理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实际上现在有一个能量理论,就是认为生命是能量的,而心脏是重于大脑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心脏是产能的器官,就说把生命的能量是通过心脏的心跳来释放的,就像钟表。
待续:乙.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2-梦之初体验.乙.【认识睡眠·认识梦】
03
—
认识睡眠·认识梦
西方现在也提出一个新的观念,就是说多睡觉有个好处,因为睡觉的时候,心脏会跳慢,会减慢,而人的生命又受到了心跳的次数的限定。比如说某一个生命系统,它生下来与生俱来它只能心跳两亿次,那么如果人总是醒着,醒着的时候心跳在六十到七十,睡着的时候会到五十。如果一个人不睡觉的话,就势必要进行更多次的心跳来维持生命,那么他的寿命就是减短的。
极端点说,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做无氧运动,不要登山,不要跑马拉松,不要长期地从事体力劳动,不要做无谓的运动,也就是说不必要,就不要去运动,最好像乌龟或者像考拉这样慢慢地生活。因为它们的心跳速率很低。
第二种理论,说身体需要代谢,只有在睡眠的过程中,代谢才是彻底的。其实睡眠分两种:一种叫做Ⅰ相睡眠(慢波睡眠),一个叫Ⅱ相睡眠(快波睡眠)。Ⅰ相睡眠的时候就是死睡,像死猪一样的口水也流出来了,全身肌肉是松弛的。(慢波睡眠)这个时候血流是很慢的,心跳很慢的,呼吸很慢的,整个身体处在低氧、低血压。血压下降到这种低状态时,新陈代谢也是几乎没有,因为所有白天堆积的那些物质、废物,像乳酸啊一类的代谢产物,都会在血管里停留着。这种睡眠叫Ⅰ相睡眠(慢波睡眠),这种睡眠时间是占得很多,一般一晚上大概有四分之三的睡眠是Ⅰ相睡眠(慢波睡眠),睡死了。叫名字也不知道,比如说在身边给画上了胡子,早上起来也不知道,那就叫Ⅰ相睡眠(慢波睡眠)。就是没有反应的,人体跟外界似乎死了。
国学小课堂:入眠以后,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和快动眼睡眠期,循环往复地进行。第一阶段是浅睡眠,只有几分钟,是从清醒向深度睡眠过渡的阶段。第二阶段睡眠占睡眠时间的百分之四十五,眼睛活动停止,大脑活动变慢。第三和第四阶段统称为深睡眠,是恢复精力的主要部分,不容易叫醒。进入快动眼睡眠期后,呼吸变快,眼球快速转动,四肢临时性“瘫痪”,多数人都在这一阶段做梦。
比如说中国的古人在西汉的时候就认为睡眠就是死了,所以中国的古人在睡觉前,要把自己梳洗干净,把东西都放好,还要写一下遗嘱,就是如果我醒不过来的话,就是好像比如中国有一个关于魂的说法,人睡着了,魂就离开人了,“梦”就是魂去经历的事情。做梦就是元神出窍了,跑出去了。
其实西方不是这样的解释梦的。身体它有一个自动报警系统,当心跳要是低于四十次,每分钟的呼吸低于八次或者是六次,身体就会处在危险状态。为什么人在睡觉的时候,一冻一饿就死了呢?那是因为肌体一直处在低氧的、缺氧的,而且心跳已经到了危险的状态。
其实每一次做梦都是唤醒,就是人没有醒,但是身体已经醒了。做梦中的人会动来动去的,而且做梦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生理反应,就是他的整个胃肠在蠕动,心跳加快,就像醒着的心跳会跳到六、七十次,呼吸会加深。睡眠的时候是腹式呼吸,尤其做梦的时候,呼吸很深长。
养生都要讲呼吸,其实睡觉的时候是腹式呼吸的。如果呼吸太浅,太少,就容易缺氧,所以其实每一次做梦都是唤醒,就是把身体唤醒。也就说睡眠是一个生命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就是接近于死。至少睡觉的人的心跳、呼吸、氧含量是接近于死的。
睡觉的人防御机制没有,因为他对外部没有反应。所以冷不知道盖被子,什么都不知道。往往人知道冷热都有意识,是在做梦的时候才知道。做梦的时候会觉得去找火。那么做梦实际上有一种唤醒功能,就是让生命不处在危险中。人的皮层下中枢,丘脑就会发生信号,这个信号就会剌激皮层活动,此时人就产生了联想,产生了思想,就是梦境就出来了。
总结一下说睡觉其实分成两种,一种叫死睡,是没有梦的,是停止的。也没有梦,身体机能就像死人一样。另一种睡眠就是有做梦的,这部分睡眠重要的,在睡眠当中有自我唤醒机制,让大脑产生一种我醒着的感觉,于是身体开始分泌小便,然后血液开始循环,这样的话令到身体处在一种更新的环节。
一个是新陈代谢的更新,一个就是体温,睡着的时候体温下降,甚至会下到三十五度左右,这对生命来讲是很危险的。而人做梦的时候,因为体温是靠内脏活动或者肌肉活动保持的,但是睡觉肌肉不动,内脏也不动。那么当内脏开始运动的时候,就产生热,体温就又回到了三十六度,人又安全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那到底睡眠是怎么一回事呢?将会发现原来睡觉是我们最熟悉的事情,竟然是最陌生的事情。
04
—
有梦好 VS. 无梦好
国学堂记:李子勋老师认为,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睡眠实际是一种节能的措施,保证了能量有节律的释放,而睡眠具有多阶段的特性,又为梦境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做梦?梦境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古人有孵梦这回事,就是对睡梦包括周公解梦这些事情,就中国文化里有很大篇幅去讲梦这个事情,但讲不清楚。有些人认为梦就是属于灵魂出窍的过程,就是说人死了,灵魂出窍了,所以在梦里面看到都是灵魂出去游荡的经历的过程。
李子勋老师认为其实睡眠分成两种,一种是死睡,死睡是濒于死亡,身体为了抵抗濒于死亡的情形,于是就是开始产生一些准身体的运动,就是大脑里面感悟到的,没有意识的开始运动了,包括肌肉、血液跟醒来时候一样了。
有个问题:中国文化一直讲的叫圣人无梦,他认为没有梦的时候是人比较好的时候。但李老师又认为原来做梦对身体来说是一种自救,或者是一种帮助的方式。其实没梦就是人死了,人不能不做梦,无梦是一个很恼火的事情。无梦其实是醒了,睡眠一般有四到五个周期,从浅睡、中度睡眠到深度睡眠,在浅睡的时候,容易被唤醒,到了中度睡眠开始觉得放松了,人就进入了模糊状态,到了深睡眠就完全不知道,包括口水也会滴出来都不知道。这是I相睡眠,在I相睡眠(慢波睡眠)时,其睡眠时间可以减少是没有关系的,对身体健康不影响,最多有点疲劳感,影响的就是肌肉没有放松。
那么进入第II相睡眠(快波睡眠)时,一个是新陈代谢,一个是信息处理,讲到做梦实际上就像内存中的信息要进行处理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阶段睡眠的时候也是在处理学习/处理记忆/处理很多事情,都是将其转化成身体的一部分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过程。
西方研究认为人过去总结的所有智慧都保存在大脑里,也是对西方人研究,就是美国的哈特曼斯-心脏梳理研究所,它是用数学、用物理学来研究心脏,研究表明其实人类真正的智慧是在身体里面,其实身体比人大脑聪明,很多直觉反应,当一个危险来的时候,眼睛看不到,大脑还没意识到,但是身体已经产生反应了,一下子就已经跳开了,莫名其妙的。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车开过来了,意识还不知道,但是身体已经跳开。所以认为很多东西都是身体化的,都会转成身体的一种本能式的,一种直觉式的东西。看起来都是大脑在感觉,其实不是,是身体在感觉,只是经由了大脑处理过程,大脑只是个通道。
无梦是什么原因?因为在I相睡眠(慢波睡眠)醒过来,比如说在深度睡眠时,别人拍你,有事了你就起来,会觉得没做梦,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做梦。在I相睡眠醒来时,是没有任何梦的痕迹,会觉得自己睡得很好。如果正在II相睡眠时,正在做梦的阶段,被别人叫醒,“哎呀,快起来!”你说:“哎呀,我还在做梦。”这样子就记得自己是在做梦的。梦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说在II相睡眠的时候醒来,就知道自己在做梦。而如果是在I相睡眠醒来,就会完全忘记做过什么的梦。
因为梦的出现一个晚上有四-五个节律,刚开始入睡后有将近一个小时都是I相睡眠(慢波睡眠),就是没梦的;然后开始大概有十分钟的梦或者15分钟的梦;然后又进入I相睡眠(慢波睡眠),又有一个多小时;然后又进入第二次梦境较长一点;一般清晨的梦普遍有半个小时,25分钟到35分钟,小孩子和老人会多一点清晨的梦,年轻人会少一点清晨的梦。那么在II相睡眠(快波睡眠),为什么清晨醒来时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做梦?因II相睡眠是最长的,是要醒来了,它要做处理,当人这个时候醒来,就会觉得自己做了一晚上的梦。而很多人总是在II相睡眠(快波睡眠)中醒来,就觉得自己一晚上都在做梦;很多人半夜会起来,哪怕起来撒尿,都是在I相睡眠(慢波睡眠)被憋醒的,就觉得自己没有做梦,所以并不是无梦是好。
李子勋老师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做点梦,其实对身体没什么坏处的,而且还有好处。如果一个人一直都不做梦,“圣人无梦”,其实是没有进行新陈代谢,是很危险的。所以把无梦成为一个健康的指标,是很糟糕的理论。
当然东方文化理解的“圣人无梦”的无梦是指没有噩梦,没有糟糕的梦,常做糟糕的梦对人的身体是有伤害的。如果老做紧张的梦,释梦的人一般会来解释梦,因为做紧张梦的时候,人是就像醒着的正常人一样,正常的荷尔蒙分泌,激素分泌,都会让全身肌肉紧张的,假设梦境处在惊恐里面,人的血清里的五羟色胺是增高的,会刺激到皮肤,身体会不舒服的。所以少做噩梦是好的,但不是说不要做梦。
关于解释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能更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太美。国学堂记:李子勋老师告诉我们,做梦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保证持续的新陈代谢,也是处理信息的重要精神过程。那么梦境还有哪些作用?周公解梦是否科学,梦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延续梦境?
待续:丙.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2-梦之初体验.丙.【噩梦VS.美梦】
05
—
噩梦 VS. 美梦
刚才李子勋老师讲了一个事情,人做梦对身体是好的,但是做噩梦对身体就是不好的,当人做噩梦的时候,怎么对身体就不好呢?其实人做噩梦时,因为其体验是跟醒着时是一样的。比如说梦中被人追杀,会有这种场面的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然后全身出汗,然后最后醒过来发现全身都是透湿了。所以说做梦时的生理机制反应是跟醒着时一样的。
因此说做噩梦会伤着我们的身体,会让我们有酥麻感,不舒服感,或者醒来后会感到很压抑。比如说梦到死人,感到不舒服,这也是可以的。从心理学来讲,即便是噩梦也是有意义的,比方说一个贫穷的人,就爱做幸福的梦,因为梦本身也是一个补偿。也就是说人缺什么,就容易梦到什么,在以前闹饥荒,饿肚子的时候,人就经常梦到有美食吃。所以梦有种补偿功能。就是自己在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就会在梦里补偿。
西方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富翁,老是睡不好觉,老是失眠,然而那个睡在公园的穷人呢,天天做美梦,所以穷人就经常想睡觉,因为睡觉就可以开始“孵梦”了,要做美梦,他就觉得很享受,就忘掉了没房子住的,没吃的,梦到的都是高楼大厦,山珍海味,美女如云。
有个问题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解释,一个人如果平常做梦都是很美好的梦,说明现实生活中很缺美好,不太美好。那反而来说,如果梦里面经常是噩梦,说明现在还算可以,同时也说明有一个深层的焦虑,害怕丧失,害怕失去。
梦是一个自己创造的,梦到害怕失去,也说明已经有了才害怕失去;如果说本来就没有,那还能失去什么呢!对于一个乞丐来讲本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丢的,其梦里就不用着急,当然这不是说全部,是一般情况如此,不能绝对化,不能说每个穷人都做好梦。
但是有一个特征就是抑郁的人,梦往往是快乐的,因为抑郁不等于他没有快乐,而是快乐被压抑在不能够知觉的范围。往往就是说情绪不好的人,晚上倒是挺幸福的;同样情绪很乐观的人,晚上可能是很紧张的。
其实生命是一个能量现象,情绪就是能量像水流一般在流动的象。如果白天释放糟糕的情绪太多,那么留在内心的情绪出口就变得更倾向于轻松和快乐的。这就是在梦里的一个补偿,上苍也是很公平的。梦是一个补偿功能,在这个机制上说“梦是个补偿”。
待续:丁.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2-梦之初体验.丁.【如何孵梦】
06
—
如何来“孵梦”
同样有科学家的梦,就是“孵梦”,在心理学是这样来看的,就说假设你想一个事情达成,但有些是做梦自己并不知道,就像醒来的时候(不在梦境的时候)自己是不知道梦到过的。“孵梦”在西方就是说,拿一纸条写好自己要想梦到什么,就反复地想,就像中国古人睡觉以前会沐浴、更衣,舒舒服服的。
西方人也有孵梦,就是不停的想那个事情,想完了以后就睡觉,早上醒了起来,可能没有一点点痕迹变化,不要动,就是醒来的时候不要睁眼睛,“孵梦”不要睁眼睛,睁眼睛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因为睁眼睛,现实景物就一下涌入你的心智了,梦境就没了,就被稀释。自己有过很多梦,觉得自己很清楚,但醒来刷完牙就一点都记不住了。醒来就先不动,先躺着,然后记住那个茶几上有一张纸,有一支笔,有一个铅笔,等等场景就开始写下来,不要想到全部,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管,就是细节,有一棵树,,在一个河流,遇到一个很怪的人,但是没有全部的梦境,因为梦是一个碎片化的,没有逻辑的梦的。
如果一个人讲出了一个很有逻辑的梦,一定是后面加工完成的,不是梦下来的,因为梦里面还没有声音,没有颜色。梦一般是没有颜色,如果枕叶在参加活动,梦就有颜色,如果枕叶没有参加,梦就没有颜色。发现自己有些时候会做彩色的梦,也会做黑白的梦,都有可能就看做梦时枕叶有没有参加活动。
说回去,在醒来的时候把梦中碎片写下来,白天上班就不要管了,到晚上回来读读早上写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词,没有什么情景,但这时处在这个境况里面,会慢慢的浮现出梦境来,是这些零碎词语信息刺激,浮现出来又会连贯起来,此时连贯是人又静下来的时候,才开始去浮想。如果白天不上班,当然可以继续躺下来,就开始去浮想,就把梦境回忆起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下梦境的时候,要记住哪怕是自己编的梦境,哪怕是自己把它串起来的梦境,也是重要的,因为在心理分析里面,知道梦本身都是片断,但是要把它说成故事,就一定有自己的组织,其实研究梦的组织,本身隐含的信息量也比较大。
当然研究梦境本身的象征意义也是重要的,就是说梦里东西象征什么是重要,但同时研究在讲述梦境的时候情绪体验,和组织的梦境环境逻辑,也是能够读到其梦里的含义的,所以这就是孵梦的过程。
从中得到两个信息,第一“孵梦”东方和西方都有,第二“孵梦”的技巧就是一早醒来时,千万不要马上睁开眼睛,当眼睛一睁开,现实世界就涌入心智了,不要有人跟自己说话,就摸张纸出来,把梦境碎片歪歪草草地写在纸上就行。第二天晚上,睡觉前再把这些早上写下来字词看进去,就是让内心产生联想,而且联想同一个情景,这几个要素都有,然后就尽量把这个梦继续往下做。第二天也不一定能继续做下去,也没那么准确,如果可以还是会把前面的梦境圆满。
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一个梦境来,写出来后的梦境就可以拿来分析了;也可以拿来跟别人分析了,或者自己分析了。如果早上醒来后,绝对没有被打搅,没有太太在旁边拍你,没有影响到身体,记住身体的状态,就是可以写出一个片段梦境的。
待续:戊.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2-梦之初体验.戊.【】
07
—
如何“解梦”
作为一个现代心理学家是如何的看待不同的梦境对人们的警示作用,以及是否梦想对于未来有某种昭示的意义呢?其实对梦的解释的话,首先要看解释人的立场,其立场是不是再有用。假设有人找过来想解释自己的梦,需要了解他来解释梦的动机是什么。当前的他处在什么状况下,其遇到了什么问题?婚姻问题?个人问题?发展问题还是财务问题?
要去解释梦境,作为心理学家来讲,对梦境的解释是要朝向其需求的,如果需求是解释自己跟女朋友有没有可能结婚,那么所有梦的信息要朝向这个方向去解释。同样就说心理医生对梦的解释,就像中国算命是一样的。同时心理医生还要考虑到此信息对人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梦的解释信息并不关心其感受,也不关心其接下来会怎么样,这也不算没有道德,心理医生是要利用这个信息为其服务,让人活得滋养,让其通过梦去发展自己,并且培养一种正面的情绪,积极的生活,而不是去讲什么是真实。因为梦谁都不知道它的真实到底是什么,至今科学也解释不了。
心理学家首先要问就是其做这梦时,其感受是什么,就是说其醒来以后感受到自己做了这个梦,其内心的体验是什么?这种体验在生活中的什么情景下会出现,因为人都生活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人。
为什么不同文化下长大的人,为什么最后梦到内容是一样的呢?心理学就叫做集体无意识,需要有个图腾,文化象征,就是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完全地按象征的去找的,但会记住象征的手段来达成其对他的影响,梦对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解释梦的时候,是把梦境朝向更好地组织他的生活,组织他的资源,以及克服他的问题,一定是追求无害。
曾经中国有个周公解梦似的东西,把这个梦象征成什么东西,那只是文学,不适用心理学分析的。从现代心理学来说,同样东西对于不同的人,它有不同的象征意味,所以从具象来解读,似乎比较困难,起码不说其不科学,就是说要谨慎使用象征,要很谨慎。那么关于梦的问题,还有很多向李老师请教的。
国学堂记:李子勋老师认为,做噩梦会影响正常的生理,但同时梦境也是内在思想的反映,呈现出被压抑的另一种情绪。因此科学的解梦应该引导正面的情绪,周公解梦则更具文学色彩的意义。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梦境?梦境又反映了怎样的内心隐忧呢?
刚才和李老师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心理医生怎么帮人家分析梦呢?就是当人在梦里面有害怕的情绪,然后心理医生帮其还原回来,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情绪时,然后去看梦境,到底什么原因。
有很多人的梦里面发现自己被追赶,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梦。很多人都有那种感觉到被人抓、被人追赶的梦,这种梦的本质是从心理上是一个焦虑,就是说心理有紧迫感,但是紧迫感来自于哪方面,很难不确定,“追赶”象征的是一种释放情绪。
“梦”有一个缓冲作用,有一个补偿作用,缓冲就是说白天被压抑的,晚上会出来。比如说有些人表面上很潇洒;比如说要考试了表面也不紧张,但是梦里他挺紧张的;生活中很不紧张,梦是一个补偿,梦中就像被追赶,都怕自己赶不上。有人经常做梦梦到又回到高考的考试现场,然后经常梦到怎么一道题都做不了。高考那段时间就是紧张的,要考试了往往晚上睡觉也会呈现出被追赶的梦境。
那么被追的梦境有几种情景的解释,就是说当面临一个重要选择会感到紧迫感,要重新做选择时,也可能有追迫感。因为“追”象征就是好像感觉到有一种受迫,心理医生就会问其生活中有焦虑什么的?假设比如其先说出一个焦虑的内容,接着医生就要问出一个麻烦,如果不是这个麻烦,那么接下来的麻烦是什么?要找到其跟这个梦境匹配的那个麻烦,那么在其说的过程中,就可能找到一种情境和其梦中情境是相似的,就恍然大悟了。
本次交流内容的关键词:梦是现实的一个补偿或者缓冲。因为在梦里紧张,生活中就可以潇洒。一种情绪在梦里释放了,现实生活中就看起来没有那种情绪了。
待续:己.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2-梦之初体验.己.【集体无意识】
08
—
集体无意识
关于所谓集体无意识的话题。很多人都说集体无意识,比如一个人一直就生活在沙漠环境里,从来就没有见过大树,也没有见过高山,但在其梦里还是会梦见自己从很高处掉下来。
人类文化,就是人类在自然里的文化都是传承的。有一本书叫《复杂》就说到当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过去,《复杂》研究的是混沌学,复杂性的思维,其中就提到了个概念就是意识可能是场,一个场,不是一个个体拥有的。比如生活在北京的人,就会有北京人的意识,虽然是来自外地的,但慢慢地就跟北京本地人的想法差不多。
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划船到了北美,南美等地。在南美的时候,印第安人是看不到他们的“船”,因为印第安人祖上就没见过“船”,所以他们没有“船”的知觉模型,会把“船”这个信息,解构成云、礁石等,因为其看不到“船”。当时大船停不到岸边,只能停到离岸比较远的地方,印第安人是看不到“船”的。快靠近到岸边时候开始用舢板,西方人是划着舢板上岸的,印第安人惊讶地说:“你们怎么从海底里过来了?”白人说:“我们是坐船来的”。说的是船,指着远远的海那边,但是印第安人是看不见船的。也就是说我们看见的东西只是我们心里有的东西。当印第安人心里面没有“船”这个东西,他们就是看不见“船”的。
李老师自己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小时候爸爸妈妈带小孩去坐火车,父母在讲火车不是讲火车头,说要去火车里面去,五十年代的火车是有吊篮的,如果带孩子上车的话,服务员会把孩子放在吊篮里,在妈妈床的旁边,是非常舒服的。小李子勋跟其哥哥讲就是说火车上都是软椅子,有饭吃,然而他哥哥印象中的火车却不是这样子,当时在庐州没有火车,没有铁轨,现在哥哥要坐火车的时候,其哥哥就站在火车的旁边,还在大声地问说:“妈,告诉我火车在哪儿。”然后小李子勋和其姐姐都笑了起来,就说“你旁边不就是火车吗?”
他没见过火车,也不知道什么是火车。这是同一个道理,因为其知觉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印第安人就是这样,什么是“船”看不到,只能把印第安人请到“船”上去喝鸡尾酒,然后印第安人就像瞎子摸象一样认识“船”。中国寓言“瞎子摸象”摸到这个是大木头,这个有金属,这个有帆,最开始形成的“船”都是局部印象,跟瞎子摸象是一样的。但是只有慢慢地、慢慢地接触久了,才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全体的“船”。
孩子看这个东西一开始是无法画出来的,他必须看过很多次,他的知觉在慢慢地构成了一个模型。但是奇怪是,哥伦布他们从南美到了北美的时候,东岸的印第安人是看到“船”的,感觉不陌生。所以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很大的疑惑,就为什么这边印第安人看不到“船”,那边印第安人却看得到船。所以觉得一个人有了一个“船”意识以后,这个意识会很快被别人同时意识到。
为什么科学发明总是在很多民族同时发生?为什么很多事情总是同时在不同的世界发生?其实跟我们的意识有关,只要其中一个人有一种能力,建立了某一种意识的时候,这种意识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得到,被别人轻松地得到。就像释迦牟尼、老子、亚里士多德、孔子几乎在同一时代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往往就是这样的,就说世界的发展很奇怪的同步性。如果人能够解释意识是相通的,就说一个人有某种能力以后,比如说生火,会发现很多人都突然就具有了可以生火的能力。那么这到底怎么传承的?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说我们能够意识的东西是共有的,是一个群体的意识,是整体的意识。所以一个人有了,那整体就有了,然后别人也就可能有了。
也可以解释在大学跟同寝室的同学变得有相同爱好,相同兴趣,甚至喜欢的女孩都相同。其实没人教导,是因为老生活在同一个意识里面,局部的意识是有特征的,就慢慢变得相似。比如说印第安人它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意识场,当一部分东岸的人意识到了“船”之后,其他人就看得到“船”。自然就有“船”这个模型了,集体意识的认知模型就出来了。
如果霍金想明白一件事情,很快全世界的人就会想明白了。比如佛洛伊德发明了俄狄浦斯情结,所有人都接受了,过去我们都不知道。国学小课堂: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希腊文化,俄狄浦斯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而自杀,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以前没有觉得事情是天经地义。假设一个人知道了,由于信息传播形成场就好了。管理国家就需要了解这些知识,以前说天人合一,天人同构,全部的人就说大悲同体。大悲同体,所有的悲伤是同在一个体系上的。其实说的就是一个意识的共同场。总结一下,中国文化一直讲的就是整体观。
下期预告画外音:一场漫谈式的心灵体验,一场中国式的心理探索,性格与文化,梦境与现实,李子勋老师带您走进中国式的心灵秘境,一同找寻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尽情关注《国学堂》,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第三集——《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