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个千把块买一张纸,确定不是来搞笑的么?
这是一次发生在宋朝的交易,按照当时1两银子够平民百姓活一两个月的市场参考价算,这张卖了5两银子的纸少说也值个几千块钱。
那么花5两银子买纸的人是谁呢?这人叫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收藏家。
米芾家原本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但米芾的老妈是宋神宗的乳娘,算下来米芾和皇帝还是“一奶同胞”,多少也算是个关系户,因此家中条件也算不错,对米芾的教育更是重视。
米芾很小就进了官家学堂,因为贪玩不好学,三年下来学无所成,最终被劝退。
唯一有价值的是让米芾对书法产生了兴致,自此便喜欢四处涂鸦,到哪都写个“米芾到此一游”之类的。
多景楼诗册,31.2cmx53.1cm,上海博物馆
一次,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来到米芾家讨一口水喝,喝完水后那书生本打算离开了,不经意间看到米芾写在桌上的几个字。
这书生也是个直脾气,一口认定米芾的字写得不咋地。
这话谁听了都不服气吧,心高气傲的米芾直接要求书生现场写几个比比。
研山铭,36cmx138cm
那书生也不含糊,要过纸笔,沉思片刻便是一气呵成。这下把小米芾都看呆了,对着那几个刚劲有力的字无言以对。
米芾拿过笔就想现场临摹,一次又一次不满意。
书生在一旁看得摇着头:“小娃娃,你这样不行。你要学书法,我可以教你绝招,只是有个前提,拿5两银子把我这张纸买了,再去练习。”
向太后挽词帖,30.2cmx22.3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小编实在无法想到小米芾从哪里弄来的5两银子,总之,这张千元纸是买下来了。
书生收了卖纸的钱,什么都不教,却让米芾在这千元纸上随便写,三天后来验收。
论书帖,24.7cmx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下可犯难了,花了如此大价钱的纸谁也没胆量提笔就写,毕竟当时没有修正液,随便写个差池就是好几千啊。
第三天书生回来验收成果,这张纸依旧是空白的。
真酥帖,28.6cmx21cm,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生看到米芾三天未动笔,就清楚他的目的达到了,便让米芾写下这三天所悟。米芾握笔思考了一番,在纸上写了个“永”字。
伯修帖,25.4cmx4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生一看,这字遒劲潇洒,确实大有长进,点头到:“学字不光是动笔,更是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神领会,才能写好。”
说完在纸上又添上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伍两。
清和帖,28.3cmx38.5cm,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生还要赶考,把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便离开了。
这五两银子便一直留在了米芾的书桌上,成为他激励自我练习书法的动力,最终助力米芾成为一代大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