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为什么华夏文明要先要修身、养性才治国平天下
大家好,我是辛元,文中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也可以添加辛元:xinyuanxs,辛元会尽自己能力为大家解答,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精诚第八段。
由于某些词是敏感词语,所以国jia用国代替了。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圣人之思也。
君主作为一国之主,他的思虑必定和百姓是不一样的,君主需要能够察其天数,知其国运,能够将国的发展方向做出最合理的调整,让国太平,百姓自富而国强。
那么君主就需要有非常强健的心智抱大道而不离,首先就是要少私寡欲,不为己之得而劳于国,而是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富强了,才会安定在此,百姓的安定富强国家才能安定富强,在古代不会有房价的压力,百姓们可以定居到任何他们认为好的地方,所以君主要有能够包容天下的天心,使百姓们富饶安定而仰慕明君,那么国才能长久的安定。君主的神则要安定居于心,神之所以动荡,是因为多欲多思求多得,则会被外物所累,自然内心动荡,动荡的后果就是人道之智大门开,君主一旦行于人道,那么国家自然就会被人道所覆。所以君主必须精神内守,抱大道而不离,闭人道而不开,怀其仁爱真诚之心施于天下。
以天道无为而治理天下时,天下自然能够应天时而自化,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无需人为的去纠正教导,都能应天自正自化,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这一段指的就是圣人以天道无为无言之教的思想来治理国的结果。
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让,民贫苦而分争生,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生,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君主积人之所贵人之所好,则会助长私欲之心,最后会变得贪得无厌,所思即求所得,这种欲望只会不断的加强,那么下面的官员也会被影响,为了求取功名而不计后果。
君臣开始为求己利而劳于国时,最苦最受难的便是百姓,国也会变得动荡不安,这时候一些小人便会以小智而求己利而害于人,什么邪门歪道的学习也会逐渐的发展起来,一些人为了求生活便会去豪取强夺,自然盗贼滋彰。
那么发展成这样君臣自然也会离心相怨,君主觉得是下面官员的执行有问题,官员觉得是君主不明,导致国家昏暗,上下的不一心,则会相互埋怨,政令也无法推行。
水浑浊了鱼则无法安定的悠然自得的在水中游,而必须要冒出水面,而君主离心造成的政事苟严则会导致民众无法安定的生活,乱于天下中。
故君主多私欲,官员多奸诈,君主因人道开而烦扰动荡,官员也会动荡不安,君主为己欲而贪求,臣民多纷争。
造成这些结果都是由于君主的心智不够强健所造成的,不能抱道不离,一步步的闭天道而开人道,最终导致整个国的上下不一心而动荡不安,想要让国恢复道安定的状态,就需要绝弃人道过度欲望而返天道来治理国,这是治其根本,如同一颗树出现了枯枝和落叶,树根和主干出现了问题不赶紧医治树根和主干,而是那里出现了枯枝落叶就把那里剪掉,最终这颗树还是要死亡的。所以治理国家更是如此,如果国出现了如此严重的状况,还不赶紧去人复天而治其根本,还以人道人智继续治理国的话,无异于凿渠而止水,抱柴而救火,最终的结果就是亡国。
用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可以去套用到公司,看看公司的瓦解是否都是从根基开始腐坏,接着再很短的时间内瞬间土崩瓦解。
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圣人治理国则是代天以天道来治理天下,去人欲而知天足,施其无为无言之教,百姓应天而能正,自然无需教导百姓什么事人定的仁和人定的信。
天道是人不可求得的,圣人只是代理天道行无为无言之教来治理天下,一旦功成圣人则要自退,去人复天,不再以人助天,故不求天道而道施天下,不持道不为天下,则无为天下而自成。
圣人抱道而不离,天人合一,保其素朴之心,以天道治于天下,天下万物莫不被天德所蓄,自然循道而动,万物寻道而动如同声响回音,影随形动,这是圣人修养天道厚积天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