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削技术——静静的等待你
简介
刮削一般由钳工手持刮刀操作,有平面刮削和曲面刮削两种方法(见图)。
刮削研工艺源自英国工业革命,但至今依然依靠工人手工进行作业。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很难被机器所取代。
刮刀一般用碳素工具钢或轴承钢制造,后端装有木柄,刀刃部分淬硬到硬度为HRC60左右,刃口经过研磨。工件表面先经切削加工,刮削余量为 0.05~0.4毫米。检验平板的平面刮削的操作分推刮和拉刮两种。推刮主要依靠臂力和胯部的推压作用,切削力较大,适于大面积的粗刮和半精刮。拉刮仅依靠臂力加压和后拉,切削力较小,但刮削长度容易控制,适于精刮和刮花。曲面刮削时用腕力控制曲面刮刀,使侧刀刃顺著工件曲面刮削。
每次刮削前,为了辨明工件误差的位置和程度,需要在精密的平板、平尺、专用检具或与工件相配的偶件表面涂一层很薄的显示剂(也可涂在工件上),然后与工件合在一起对研,对研后,工件表面的某些凸点便会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个过程称为显点。常用的显示剂是红丹油(氧化铁或氧化铅加机械油调制)或蓝油(普鲁士蓝与蓖麻油或机械油调制)。
显点后将显示出的凸起部分刮去。经过反复地显点和刮削,可使工件表面的显示点数逐步增多并均匀分布,这表示表面的 形状误差在逐步减小。因此,刮削通常也称刮研。
刮削表面的质量通常用25×25毫米面积内均布的显示点数来衡量。一般连接面要求有5~8点;一般导轨面要求有 8~16点;平板、平尺等检具的表面和滑动配合的精密导轨面要求有16~25点;某些高精度测量工具的表面要求有25~30点。在刮削后的外露表面上,有时再刮一层整齐的鱼鳞状花纹或斜花纹以改善外观。在精刨、精铣或磨削后的精密滑动面上刮一层月牙花纹或链状花纹,可改善工作时的润滑条件,提高耐磨性。
刮削工艺在用刮刀在加工过的工件表面上刮去微量金属,以提高表面形状精度、改善配合表面间接触状况的钳工作业。
刮削是机械制造和修理中最终精加工各种型面(如机床导轨面、连接面、轴瓦、配合球面等)的一种重要方法。
粗刮。工件表面有明显的加工痕迹、锈斑或比较粗糙时,要进行粗刮。粗刮时用较宽的刮刀施较大的压力并有较长的行程,刮去较多的切削层。开始方向与刀痕方向成450角,然后交叉进行,到基本平整以后,再用研点法检查贴合点分布情况,并按贴合点修刮,一直刮到每25mm x 25mm内有4一6个贴合点为止。
细刮和精刮。细刮和精刮用较窄的刮刀以短刮法或点刮法进行。把已贴合的点逐个刮去,使一个较大的点变成几个小点,从而增加贴合点的数目。 细刮时,刀痕比粗刮时窄,行程比粗刮时短,并按一定方向依次刮削。当刮削到第二遍时,应与上一遍成45“或600角的方向交叉进行,直到刮至每25 mm x 25 mm的面积内出现12一15个贴合点时,细刮完成。
精刮时,选用短刮刀,刮削时用力要小,刀痕要短(3一5 mm)。反复刮削,一直达到要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