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44 (京津画派 刘奎龄 6 )

刘奎龄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卓然独立的艺术大家。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现实生活,注重从民间艺术和历代绘画大师作品中汲取学养,既师法传统、师法造化,又善于从西学中获取技法,融中西绘画艺术于一体,形成了自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面貌。他的绘画工写兼备、墨彩俱佳,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尤其是在翎毛和大型走兽方面,运用现代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知识和独创的“湿丝毛法”,结合水性色彩润滋、淋漓的特性,层层,渲染表现具象结构、肌理、毛皮,质感真切,韵味十足,生动传神,所达到的艺术造诣,独步画坛,令人仰慕。他以其宽广的画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画技法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

 综观刘奎龄的绘画艺术生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5年至1919年,即40岁前是自学绘画谋生计阶段。这一阶段,他将传统的“没骨”点染与水彩的“湿画法”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呈现出水色清湿,墨彩融溶,色阶微妙过渡的特点。在造型基本精确的前提下,中西技法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绘画风格和面貌初步形成。这一阶段的传世作品十分稀少,目前在市场上尚未见到。

  第二阶段,从1920年至1939年。这20年刘奎龄艺术探索最活跃,创作精力最旺盛,画路最宽广,技法日臻完善,绘画风格和面貌逐步从多样化趋向稳定,形成独有的风格和面貌。1930年和1939年是刘奎龄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期。“湿丝毛法”在这阶段后期大量使用。山水、人物画一般在这阶段早期出现,翎毛画则贯穿始终,走兽画后期逐渐增多。这阶段他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娴熟的技法,诗人的情愫,无论是对农村院落风趣的捕捉,还是山野、池沼的自然风韵,以及各种生命个体,都能给人以生机无限之感。清新雅致的画风和浓郁淳厚的生活气息,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引发无限遐想。《三英图》、《五伦图》、《上林春色》、《孔雀》等一批传世精品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第三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这阶段,刘奎龄的绘画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也达到他自身艺术水平的巅峰。独创的“湿丝毛法”解决了没骨勾勒与丝毛的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技法和绘画风貌。在借鉴西法的基础上自成一派,独领动物画风骚。

  《柳塘戏蝶》和《回眸凝望》,是画家这个阶段的代表作。

  《柳塘戏蝶》图是1940年创作的佳构。画面中微风和煦,暖日融融,一株柳树植根在水塘边上,老干新枝,秀叶如蚕。一只黑白花猫蹲卧在横斜的柳干上,敛气凝神,窥视着两只轻盈飞舞在水塘上嬉戏野花的蝴蝶,伺机捉捕。寓静于动,亦静亦动,平淡怡人,生动传神。黑白花猫除耳、鼻部分用线勾勒,其余部位全用“湿丝毛法”皴染,水色氤氲,色墨接碰,黑白毛色的相间变化,自然过渡,不着一点痕迹。骨骼、肌肉、皮毛不着一笔,却历历在目,跃然纸上。树干用枯笔皴染,传统笔法与现代技法在此件作品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回眸凝望》图创作于1945年。山坡上,一株粗壮的柳树依山势生长,顽强地向斜上方伸展着粗大的枝干,如眉的柳叶以极尽浓淡干湿变化的中锋写出,石青渲染,飘逸而不失柔媚。三两枝桃花横斜伸入画面,花枝上布满了盛开的花朵与花蕾,暖风习习,花香扑鼻,引发观者无尽的遐想。山坡近处,柳树下,桃花旁,一匹黑白花骏马,皮毛柔软光亮,精神抖擞,正向山下回眸凝望。画家以炉火纯青的技法,穷笔墨之微奥,运画外之功力,精心构绘了这匹神骏。画家以最难表现的后视方位构图,借马昂首回望之机,展示马的全貌。除马腿和马臀与马背分界处用线勾画外,其余部位以不同笔法皴染。丝毛,惜线如金,隐迹立形。墨色中见笔法,笔法中浸墨韵。笔、墨、线浑然不着痕迹,俨然一片化境。马的结构、骨骼、肌肉、皮毛、神韵无不跃然纸外。马尾、马颈和头部棕毛与肌肉的表现尤为生动传神,仿佛随着呼吸节奏的变化,棕毛、肌肉在有节奏地甩动、松弛。马的眼神的刻画最为传神,昂首回头的骏马,凝眸远望,晶光通亮,神采奕奕,尽现物象之神和笔墨之神。不仅尽得李公麟、徐悲鸿马之精髓,结构、骨骼、肌肉之壮美,更具其独有的丰腴光亮的毛皮之柔美,集形态、神韵美于一身,堪称神来之笔。

 20世纪50年代后,画家已近耄耋之年,精力、体力都难以从心,这是其艺术生涯第四阶段。这阶段画家创作活动日渐减少,传世作品亦不多见。 随着刘奎龄作品的不断被发现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刘奎龄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也必将被重新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