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高度(哲学总论7)"言有宗,事有君"的现代文内涵的高级数字化绎演论证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我们一起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第一节,老子中和哲学

第一小节,态度决定高度

一,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这是美国已故大演说家、“成功学家鼻祖”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被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强化之后,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言有宗,事有君"这是老子五千年言的“开端六言",可见老子对态度的强调。
这种态度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思想意识的觉悟。
这种态度倾向的严谨性科学程度,决定了取得成功的高度。
二,君主之泽、五世而斩
【词语解释】指君子的品行和家风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也指先辈积累的财富家产经过几代人就会败光了。
【近似词语】富不过三代
东汉袁杨家族的“君主之泽、五世而斩”
《三国志·袁绍传》:“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后汉书·杨震列传》:“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袁、杨两个大族都败在曹操执政时期。袁绍与袁术是被曹操消灭此出于乱世,无可厚非。
而杨彪有个儿子叫杨修,也被曹操所杀。杀杨修以后,“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后汉书·杨震列传》)
杨彪说“愧无日磾先见之明”:汉献帝宠其二子弄儿,其后 弄儿壮大,与宫女戏,为日磾见,恶其与宫女淫乱,遂杀其子。
操为之改容:曹操正是因为杨彪的一个儿被自己所杀而另一个儿子处世的态度被汉献帝所杀而改容。
这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态度,成就了东汉时代的世家大族维持不了五世的“五世而斩"的东汉典故。
《红楼梦》贾府“君主之泽、五世而斩”
《红楼梦》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描述了百年望族贾府“君主之泽、五世而斩”的精细历史,贾府自 “水”字辈至“草”字辈恰好五世,五世而斩描述的就是“创业、泽惠、挥霍、败落、灭亡”过程,就是君子的品行态度由量变到质变转变造成的。
第一代:宁荣二公(贾演贾源)以君子的品行马上“得天下”,建立了贾府的基业。
第二代贾代善和贾代化,君子的严谨科学的态度犹存,泽惠后世。
第三代,即“文”字辈,君子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已经退化,贾赦又贪又酷又不要脸;贾政虽然看着挺谨慎,君子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已经不复存在。
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珠、贾宝玉、贾珍、贾琏、贾环,最优秀的贾珠早死,除了宝玉,贾珍、贾琏、贾环这三个心术已经不正。
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顶着个“大家子公子”的帽子,跟他爹一块儿玩人家的大闺女。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放荡之徒。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荣宁二公创下的基业高度毁在了后代儿孙的处世态度上。应证了百年望族贾府“君主之泽、五世而斩”的宿命理论。
三,事有君,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汉语词汇,典出《左传》,意为事业或人因此而兴,也因此而亡。
公刘喻意为:事业或人因此(这种态度)而兴,也因此(没有这种态度)而亡。
而它的同义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公刘喻意为: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态度造成的。
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然因为具备这种严谨而科学的态度而开始,必然因为失去这种严谨而科学的态度而败亡,而成功的高度决定于能否自始至终贯彻这一严谨而科学态度的程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