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三十年如一日积德行善,富不忘乡邻扶危济困

有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觉得深刻:日行一善也非易事,更何况日复一日行善。但生活中就有能践行此道的“仁者”——林秀贞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林秀贞,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王常乡南臣赞村人。三十多年来扶危济困,被乡邻们亲切的称为“好人林秀贞”。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98年1月,合肥,临近年关的冬天格外寒冷,街道上尽是裹着棉服行色匆匆的人们。忙碌的林秀贞刚刚洽谈好业务,在火车站候车准备回家。忽然,她听到一阵微弱的啼哭声;循着声音,林秀贞找到了一名被丢弃在火车站的小婴儿。大概因为声嘶力竭哭了很久,孩子的气息都有些微弱了;见此情状,林秀贞不假思索地就将孩子抱回了家。
好端端一个男婴,为什么会被遗弃?去医院检查后,林秀贞不禁心疼万分:原来,孩子不仅有先天性心脏病,还有伴有小儿痴呆。治疗费用不菲,毫无血缘关系,但如果放弃,孩子肯定活不下去了......看似两难的问题,她却很果断:不仅拿出8000多元为孩子治病,还办理了正式的领养手续,视若亲子。
林秀贞对“别人家的孩子”的爱,还远不止于此。
从1992年开始,她先后出资帮助14位家庭贫困的孩子考取了大中专院校。对这些孩子而言,不仅仅是满足了他们继续读书求学的梦想,也让他们的未来多了一重保障,更让他们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06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6家媒体齐集南臣赞村,对林秀贞进行深入采访。究竟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三十年如一日,林秀贞克服种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和家庭成员都毫无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不仅物质上尽量让老人们吃好穿暖,更如亲生女儿一般悉心照料。
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局外人都难免有些好奇,答案很快揭晓:
村里的年轻人最初计较的都是老人们谁为自己付出的多,谁帮忙看孩子做饭、贴补家用;在林秀贞的感召下,大家开始变着法儿的对老人们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曾经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出仕为官呢?”
孔子的回答是,“《尚书》说的很清楚了,孝顺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并将这份孝悌之情推而广之感染到身边人,这也是从政了。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从政?”
从古而今,一脉相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母亲,如女儿,还不是林秀贞的全部。
为了能将善行善举进行到底,林秀贞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她先后创办了玻璃钢厂、橡胶加工厂,防腐工程公司等等,生意越做越大的她开始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于是,自1998年起,她先后将8名残疾人安排在自己的工厂,教他们技术,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为方便这些身有不便的人的生活,林秀贞还聘请了一位厨师,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她的担当还不仅如此。当林秀贞得知其中一位工人父母都已不在,就自掏腰包为她张罗亲事,组建家庭。
对于乡邻们,2010年,林秀贞捐款5万元为村里安装自来水。颇具号召力的她,在乡亲们的支持下,短短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这项工程。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古语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怀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做好事,即便真的做了好事,也不值得赞赏。
在采访林秀贞的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纷纷感叹:这难道真的是天使来到了凡间?不然为什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就为了做好事,做善事,帮助别人?譬如我们熟悉的明星韩红,幼年时受到乡亲们的资助,成年后竭尽全力回馈整个社会。林秀贞,会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最后还是由林秀贞揭晓。
原来,她天生左眼失明,自小就因此而备受歧视,以及身边小伙伴们的嘲弄。成年后,也因为这只眼睛,无论上学还是工作,都遇到重重阻力。这种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憎恨社会;反而让她对不幸的人群,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体谅。为了不让自己的不幸发生在别人身上,她加倍对别人好,希望让更多人的能够开心幸福的生活......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曾经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说,很少有人会像追求、贪恋美色一样,沉迷于对仁德仁心的追求。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门下弟子三千的夫子也不免遗憾的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三千弟子中,也只有颜回能够做到始终不违背仁德仁心;其余弟子,能够片刻不违已是难得了。其实,并不是坚持不易,只是我们是否想要践行。幸而有林秀贞,让我们更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懂得了世间美好的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