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出于慈悲心的善,才是真正的善

做善事的原因很多,有人出于同情心,有人出于怜悯心,还有一类人是出于慈悲心。虽然皆是做善事,但行为却大不相同。

出于同情心的人,虽然知道对方的痛苦,但不能感同身受。比如有人因家庭原因而不能去自己向往的城市时,或者因为金钱不够而无法完成学业时,你可能会因为同情对方而用话语宽慰他,或者给些物质上的资助,以表心意。

出于怜悯心的人,主要来自强者对弱者的关怀。比如看到一只小狗受了伤,爱惜动物者会因这只小狗的遭遇而感到难过,但并不会因为它而痛哭流涕。

还有一种是出于慈悲心的人,能理解对方的痛苦,更关注如何帮助别人解决痛苦。高级的慈悲,是站在更高的位置,感受别人的痛苦,但不与对方一同陷入痛苦。

比如佛陀通过佛法普度众生,引导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最后走上幸福之道,从根源解决众生的痛苦,而不止是单纯地帮助一个人解决一件事。

比如德高望重的僧人,连自己的身体部位也能与自己分离开来。有人曾遇到过一位僧人,那位僧人因为修行的缘故经常长时间打坐。

那个人就问他:您打坐时间长了膝盖能承受住吗?有没有一些时候,会因为膝盖太疼了而提早结束打坐?

僧人答道:有时候我会因为膝盖的缘故提前结束打坐。但那并不是因为我感到痛,而是出于对膝盖的慈悲。

这位高僧显然进入了无我的状态,能将膝盖与自己分开,他体察到膝盖的疼痛感,他感觉那就好像是膝盖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他的感觉一样,然后他选择解除膝盖的痛,而不是解除自己的痛苦。

离我们更贴近一点的慈悲,大概是源自医生为病人看病时而有的情绪。当他们看到病人很痛苦时,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也深陷痛苦之中,而是为病人检查、开药、做手术。

曾经有一个暖心短片,讲述了医生与家属的矛盾。病人因为病情太严重而没有救助成功,病人的家属却因此事不肯罢休。家属认为,因为他们给不起红包,医生不肯拼全力救治而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而镜头的另一边,那位主治医生,正在手术室里放声大哭,因为他没能力救活那位病人,即便自掏腰包给病人买了最好的药。

但在手术室上,他不曾有过任何一瞬的情绪失控,面对闹事的家属也依然平和对待。当家属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内疚之情油然而生,给医生道歉,医患关系得以缓解。

无我的慈悲,并非人人可以做到。但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学着与痛苦保持距离,与医者那样,控制情绪,不单只为他人的苦难共鸣,而是设法帮助别人解决难题,才是至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