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个戒杀放生的故事,都说万物有灵,这故事就是证明。牛是知道自己要被杀的,现在也有很多类似报道。故事提到的牛竟然聪明到向人求情乞命;作为人来说,能慈悲处且慈悲,事到临头总不亏。
黄池镇隶太平州,其东即为宣城县境,十里间有聚落,皆亡赖恶子及不逞宗室啸集。屠牛杀狗,酿私酒,铸毛钱,造楮币,凡违禁害人之事,靡所不有。
王元卿叔端与表兄盛杲子东,淳熙十三年六月同往宁国府,过其处,见野园内系水牛五头,杲指第二牛曰:“此明日当死。”王曰:“何以知之?”曰:“其四皆食草,惟是牛眼中泪下,且独不食。”因询茶肆人:“此谁家者?”曰:“乃赵三使所买,欲待旦屠宰。”已而果然。
遂再往视之,其第四牛亦有昨日之态,望两人来,拱双蹄跪地,如拜诉状。复询肆人,曰:“一客今早至此,顿买三头,惟馀其一。旦夕杀之矣。”杲劝王使买之,置于近庄,以赊其死。王即访主人,优偿厥值,牵以归。至今犹存。
【白话语音文字版】
黄池镇隶属太平州(现安徽当涂),镇的东边就是宣城县境,距离黄池镇十里的地方有一处居民点(聚落),住的都是无赖恶子和那些不服管教的宗室子弟,他们整日啸聚在一起,屠牛杀狗,私自酿酒,私铸毛钱(小钱),自造楮币(纸币),所有违禁害人的事,没有他们不干的。王元卿(名叔端)和他表兄盛杲(字子东)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六月,一起去宁国府(现安徽宣城),经过那地方时,看见野园子里系着五头水牛,盛杲指着第二头牛说:“这条牛明天会死。”王元卿问:“你怎么知道?”盛杲说:“其它四头都在吃草,只有它眼中垂泪,也不吃草。”于是两人询问旁边茶馆里的人:“这牛是谁家?”茶馆的人说:“赵三使已经买了那牛,明天天一亮就要被屠宰了。”第二天,那牛真被杀了。于是两人又到野园子去看,见到第四头牛也有了昨天绝食牛的状态,它看到两人来了,就屈下双蹄跪地,好像下拜,诉苦告状的样子。两人再次询问,茶馆的人说:“有个客人今天早上到这儿来,一下子买走三头牛,就只剩下最后这一头了,它很快也会被杀。”盛杲劝王元卿买下这牛,放生在附近村庄,免它一死。王元卿马上拜访牛的主人,给了他一个好价钱,自己把牛牵回来。这牛现在还活着呢!【祥宏点评】:这是个戒杀放生的故事,要随喜赞叹王元卿和盛杲的善功;黄池镇,现名依旧,在安徽当涂;宣城县,即现在的宣城市宣城区;聚落,通常指人的聚居点,可大可小,因血缘、地缘或其他原因形成。故事说的聚落看来有非法性,住的都是一些无赖子、亡命徒和管不了的宗室人物;宗室,指的是赵姓皇亲国戚,正常情况下,这些人是被管起来的,在京城有宗正寺,在南京(河南商丘)有南外宗正司,在西京(洛阳)有西外宗正司。故事提到的“赵三使”,显然就是因某种原因流落到这聚落的宗室人物;毛钱,指小钱、面值不高的铜钱,故事说到这些人私造货币,包括纸币;都说万物有灵,这故事就是证明,牛是知道自己要被杀的,现在也有很多类似的报道。第二条牛竟然聪明到向人求情乞命。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2-《夷坚志》里的“戒杀放生”)(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