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事件思考:用户的爱恨就在一瞬间

钟薛高始料未及的再次“走红”
钟薛高再一次火了,只是以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方式。
6月16日,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因为剪辑视频中创始人一句“钟薛高最贵一支66元,你爱要不要”迅速冲上热搜,成为热点事件并持续扩大。同日,钟薛高辟谣称该视频被移花接木地恶意剪辑。
6月17日,钟薛高为约两年前因虚假宣传遭受的行政处罚公开致歉,并称“两次行政处罚如同警钟”。
6月18日,钟薛高话题的网络阅读已超过13亿人次,但事件仍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
事件大致经过就如此,详细过程各位读者可自行搜索,此处不再赘述。
在媒体和用户眼里,钟薛高正在从“小甜甜”滑落成了“牛夫人”,而这一切,只用了两天时间。
爱恨就在一瞬间,网红品牌的双刃剑效应
钟薛高并非第一个遭遇这样待遇的创新品牌,就算在今年,也不是第一个。
一直宣称“0糖、0卡、0脂”的元气森林,在今年4月因使用“代糖”引起用户误解而遭遇媒体和用户的口诛笔伐,最后对此公开道歉。
元气森林、钟薛高们觉得委屈吗?也许他们会。但这就是市场规律,你曾经获得了多少赞美,就会受到多少的指责甚至是诋毁。
最近几年来,创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许多网红品牌也成了资本眼中的宠儿。网红品牌的走红,给了业界包括创业者本人一种错觉,创立一个产品和品牌似乎轻松之极。
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效率无限加快,而这是个双刃剑。互联网之前,每一个品牌的建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慢慢积累,而现在的速度可能是几个月。
反过来看,之前一个坏消息,可能还没等传开就处理好了,而今天,你还没有反应过来,负面消息的阅读量就过10亿了。
用户的爱恨,就在一瞬间转换,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我相信,今天的你可能并不会像负面消息说的那么不堪;但相信当初你也绝对没你自己宣传的那么完美。
所以,对创业者和创新品牌来讲,这没有什么好怨怼的。你不可能只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而不付出任何代价。你不可能只收获赞美,而不会遭遇到指责或冤屈。
世界是公平的。每一个创新品牌,这几乎都是必修之课。只有完整经历了所有不该有的赞美和不该有的批评,仍然不死,才可能成熟。
互联网下的蛋,往往缺乏敬畏之心
一个细分市场,加上一个好创意,就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有了启动资金,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流量转化,就成了一个网红品牌的好项目。
当然,作为故事的核心,产品故事一定要高大上,唯有如此,才能匹配上突破想象力的价格,才能满足用户的精神价值需求。换成人话说,这才有足够高的逼格。
先别管怎么来,只要有一批用户,就可以融资。不要提赚钱,品牌的梦想国度还未建成,怎么能提赚钱这么俗气的事情呢?
再然后,一个资本疯狂追投的品牌就诞生了。问题是,消费品产业能有那么简单吗?显然不能。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话剧舞台上上下下看起来很多人,不过还是那几个演员,只是换了服饰和打扮而已。
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中国保健品营销模式,不就是“假专家+假用户+全媒体”的忽悠模式吗?这与今天的某些网红品牌所谓的高端是不是换个马甲之后的如出一辙?
改变的不过是,当年相信保健品套路的往往是大爷大妈;而今天被网红品牌割韭菜的,变成了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人而已。
在互联网的今天,所谓互联网思维已然被神化了。用互联网思维来解读一切、指导一切,仿佛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有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者,差不多要被视为异端,大喝一声一棒打死。
真正深入了解了消费品产业的人,会对快消产业尤其一线品牌们充满足够的敬畏。
统一集团在供应链端仅管理的原物料单元,就多达70多万个,要达到这种精细化管理程度,需要怎样的严谨?一线品牌在宣传上为何要一丝不苟,近乎古板苛刻?这种严谨,往往也是历史上曾遭受了严重的教训之后的经验。
统一品牌创始人高清愿老先生留下了“三好一公道”的司训,至今仍在高悬;李锦记创始人留下的“100-1=0”的产品文化,已传承到第三代接班人。这种敬畏之心,在互联网品牌的创业者里,是几乎看不到的。
如果将传统品牌和网红品牌比喻成两个人,前者看起来往往行动缓慢却稳重可靠,后着往往是才气四溢却轻佻浮躁
许多网红品牌的本质,是互联网思维下的蛋。当它们进入传统领域时,往往带着轻视和不屑,仿佛自己是真理代言人一样充满着优越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化的互联网精英主义。
互联网品牌的这种姿态,是打着先进生产力的旗号,抛弃了产业思维、长期主义等一切正确的价值理念。
许多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嘴里不是用户就是产品,都是声称自己是乔布斯的信奉者。实际上,他们嘴上供奉着乔帮主,喊着用户至上,心里用户全是一个个的流量。
如果创业者们对互联网仍不反思,那么网红品牌的翻车事故,一定会以不同的版本重复上演。
今天还在爱恨一瞬间不断翻转的用户们,一旦被伤透了,就不会再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