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竹泉生女科集要》上卷原文阅读版

天癸确论

竹泉生曰∶女科之难治,与夫造化之妙道,皆在天癸。世莫知其故,是以虽有能为带下医者,但守成法,弗克变通。其理《经》无明文,昔贤论说难多,然皆未确。余好深思,颇有心得,愿揭着之。(〔批〕《女科集要》自注∶补论、余义,皆列之上层,以醒阅者之目。

今夫人身,一小天地也。天一生水,水之数一,人身亦只一水可知也。地二生火,火之数二,人身亦有二火可知也。人身之一水何在,肾为体而膀胱为用也。水生于肾,藏贮变化,则在膀胱。《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人身之二火何在,心为君火,命门为相火也。命门者,右肾也。昔贤多疑是说,不知睾丸虽二,当交媾泄精时,惟右丸勃然上掌少腹,发精而鼓注之,于此可验,其为命火之标也。人所以生,以水火之交也。水交于君火,入心而成血,以灌溉百骸,交于命火,入肾而成精。精者,水之源而命火之根也。是二者,皆养身之本,人无是不生,故曰∶人未有不水火相交而生者。然此皆以一水而分交于二火者也。童男当五六岁,或八九岁时,见美好女子,其心知好之矣。然及其昵偎而相搂抱也,其阳物安然而不动,是君火动而相火静也。吾以是知其君相火未尝相谋也。无故而为之摩弄之,则其物亦能跃然而挺起,然其心不知何以故也。是相火动而君火静也。吾以是更知其君相火不相谋也。此之谓一水分交于于二火耳。逮夫男子十六,女子十四,则君相二火相会,入于胞宫,而合交于一水矣。二火合交于一水,于是乎始成天癸,君欲取是水以为血,故水从君火之化而为血之色;相又欲取是水以为精,故水又从相火之化而为精之质。然既不成精,又不成血,君舍之,相亦舍之,则是人身之废材,而不足以有养身之益矣,故及其盈也而泄之。故曰∶二火合交于一水,是成天癸。当斯时也,君相二火,合于一水,生生之气,循环而发,化育之意,油然而兴,心有爱慕,则相火亦随之而动矣。相火勃不自遏,则虽无所怀念,亦且至无端而生遐想,则是相火掣动君火也。明乎此者,不独有益于医理,慎独诚意之功,可以思过半矣。然而男子之亦有天癸,何以不外见也?男子秉阳道而生,本乎天,天行健,健则不息,而阳道以气胜,故其天癸随化为精也,虽亦设之天癸,其色不赤。女子秉阴道而生,本乎地,地浓重而不变,而阴道以血胜,故其天癸既成赤色,不能复返其本。至于女子外泄,而男子独否者,交媾之道。男子无所取,女子有所茹,是亦退者进之益者损之之义也。观夫新婚士女,男必少瘦,妇必加肥,亦可以明其道矣。二火合交于一水,有天地交泰,水火既济之义。于道又为两仪返本,重混一而成太极之象。故袁了凡曰∶斯时也,顺而施之则成胎,逆而取之则成丹,盖此意也。然左道邪术,君子弗言也。欲动情胜,不自制之害也。故能澄水制火者,可造道入德。而黄老之道,亦生于是矣。尝闻者有武弁,嬖一男外家,廿年,遂以月行经如妇人,事虽无考,然亦理之所固有也。不胜客阳反为所制,积久而消,化为纯阴,故竟为外家妇之道矣。质之变迁,气之移易,亦理之常,附是论之。

调经

竹泉生曰∶妇人经水不调,则百病丛生,虽使治之得法,亦难奏效。故凡妇女之经水不调者,除外感时气急病而外,其余不论何病,总宜审其寒热虚实,而先为之调经,经调,则余病略一清解调理,即可愈矣。故妇科以调经为第一要义也。(〔批〕外感时气急病,不可少缓须臾,故又当作别论也。余病亦可于调经中兼经中兼治之。第一、二条皆正病正治,以下皆变局也。

经水先期第一

经水先期,而色紫且多,此乃肾中水火皆太旺,盖有余之病也。然壮年之妇,水则正水,而火则邪火也。邪火不可任其有余,而正水不可使之不足,故治之但少清其热,勿泄其水。

傅青主先生清经散

丹皮 白芍(酒炒) 地骨皮 大熟地 青蒿 黄柏(盐水炒) 白茯苓

此方茯苓、芍药,皆经产所忌,以其服之,恒致崩淋滞浊之患也,宜于经净后服之。其多汗者,去丹皮。骨蒸者,以生地黄代熟地。肾元不固者,加金樱子、山萸肉。(〔批〕书中名方,不过以大意备一格而三元生。人不同,气质、七情、兼证,又人人殊,供奉劳逸亦各不同,诸药未必尽宜,故于轻重皆略而不载。惟有一病而必须用者,则于方论中详议之。

经水先期第二

经水先期,其色紫而甚少,或至成块者,此乃热伤阴分,火有余而水不足也。水不足,则火为浮阳,不宜泄,泄之则命火衰矣。故治之以 补真水而勿伐真阳。(〔批〕此证瘦瘠之妇居多,性多轻躁,药宜柔润。

傅氏两地汤(即青主先生,以下简称傅氏)

生地黄(酒炒) 地骨皮 元参 白芍药(酒炒) 麦冬肉 阿胶

此方甚妥。盖水涸者必骨蒸,是方能兼顾之。夫阴虚而火旺者,其肝阳必逆而多郁,加石决明以镇逆,加象贝母以舒郁。无诸证者,勿犯上、中二焦。(〔批〕诸证即指下文“上、中二焦”而言。

经水先期第三

经水先期,其色淡而甚多,属之湿伤气也。淡而多,水之象,先期气伤而不摄血也。(〔批〕此证肥胖之妇较多,性多浓重。)大法以六君子汤加黑姜、茯苓、胶艾治之。(〔批〕六君子汤原有茯苓,而云加者,倍之也。后皆同。患此者多属气。

炙党参 甘草 半夏 阿胶珠(蛤粉炒) 制白术 茯苓 陈皮 黑姜 蕲艾叶

此方补气渗湿,兼温血海。茯苓与术草并用,功在中州,不伐肾。(〔批〕质重滞静默者湿重,当用茆赤术。茯苓不伐肾者,定如此用法,则经产可不忌也。喻此者甚少,故附是而论之耳。

经水先期第四

经水先期,其色淡而甚少,或至有块者,属之血分,寒凝而气虚也。淡少者,寒象,故凝为块,然宜后期,或至瘀闭。今反超前,以是知气虚而不摄血也,大法以归脾汤去枣仁加吴萸、姜、艾治之。

炙党参 制白术 当归 甘草 淡吴萸 艾叶 生姜 炙黄 远志筒 茯苓 木香 龙眼肉 黑姜

经水再至第五

经水一月再行,初谓偶然先期也,既则屡屡若是,此乃崩中之渐也,及早治之,则易为力。其人体不甚瘠,脉浮大,口不渴,倦惫无力,大便时秘时且 溏,此乃气虚而血不归经也。(〔批〕循至此种使人预为之防也。前六句自为一小段。总论以下分出气虚、血热两种治法。)法宜大补其气,及其任脉,佐以引血归经之味。

吉林人参(另炖) 炙黄 炒当归 黑姜炭 炒淮山药 于白术(土炒) 细抚芎 黑芥穗 贯众炭 炒芡实子

〔批〕力不足者用真潞党参一二两代之,下元不固者加山萸肉。

经水再至第六

其人体瘠,性躁,善怒,善烦,脉浮数,口渴,潮热骨蒸,便秘,溲赤,时或气逆,此乃大烁血室,冲气上逆也。火盛者气亦必虚,《经》所谓∶“壮火食气”,是也。故治之之道,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尤宜辅以助气涩精之味也。与加味傅氏两地汤。

大生地 元参 麦冬肉 粉丹皮 女贞子 贯众炭 生白芍 地骨皮 阿胶 金樱子 炒淮药 木耳炭 生潞党白术(制)

〔批〕以上两种治法与崩证无异。然未成崩者,服药少而易效,已成崩者服药多而功迟也。

经水后期第一

经水后期,色紫而少,甚或有块者,此属肾亏水涸,肝郁生火也。以其少,故知肾虚;以其紫,故知有火;以其后期,或有块,故知肝郁。其人必多烦怒,体瘦,脉数,按之濡涩,舌深绛,而便难也。治法以傅氏两地汤,加象贝母、竹茹、青蒿之属。

大生地 元参 麦冬肉 象贝母 白归身 石决明 生白芍 阿胶 地骨皮 炒竹茹 炙青蒿

经水后期第二

经水后期,色紫而多,气滞也。但利其气,勿壮水而泄火。(〔批〕此证火乃郁火,非实火也。气本滞,若又壮水泄火,必致寒凝瘀秘之忧。

制白术 陈皮 延胡索 杭芍炭 象贝母 白茯苓 木香 炒当归 杭甘菊 炙龟版

经水后期第三

〔批〕惟此条为后期正病正治,上二条皆变局也。

经水后期,色淡而少,甚或有块者,气血虚寒也。但温补而通之。

炒当归 川芎 炙党参 炙甘草 怀牛膝 制白术 姜炭 淡吴萸 蕲艾叶 大熟地

经水后期第四

〔批〕此条亦属正病正治之例。

经水后期,色淡而多,或夹白腻黄涎,湿盛而脾气滞也。宜扶脾并温子宫。

制白术 白茯苓 陈皮 炙当归 木通 益智仁 制苍术 法半夏 川芎 淡吴萸 姜炭 黑芥穗

经水两月一至第五

经水落后,至两月始一行,或有块下,此下元寒极,将有瘀秘成瘕之虚。宜温血海,兼补命火,其人必两足常冷,脉沉迟而便泄。

益智仁 肉桂(炙) 当归 川芎 小茴香 淡附片 艾叶 制白术 陈皮 桃仁泥

经水两月一至第六

〔批〕此亦后期之大变局,正如前先期之为崩兆也。凡遇后期即宜防是何为?未雨绸缪之计,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经水两月始一行,且极少,只三数点滴而止,其色或淡,或正红,或紫。其人微有寒热,或竟无之,或渴,或不渴,身无麻木苦楚,少腹亦无块,或有之而系宿块,脉或浮大,或细涩濡弱,但少少发落,肤似渐不泽,面色舌本不甚荣者,是乃血脉将枯之兆也。急与归脾汤加鹿茸、阿胶补救之,逮其已枯则难为力矣。

炙黄 真人参 鹿茸 制白术 炒当归 炙草 远志筒 龙眼肉 白茯苓 阿胶 炒枣仁 麦冬肉 木香 生姜

下元寒极者,加淡附子、肉桂。虚阳外越者,加胡桃肉。自汗,加龙骨、浮小麦。盗汗,加生牡蛎数分研,麻黄根。骨蒸加地骨皮、生地黄。渴甚,加麦冬肉、川石斛。溏,加益智仁、粟壳。中州湿盛而闷者,加六神曲、陈皮、蔻仁。肝阳上逆者,加石决明、白芍、象贝母、黑山栀。咳者,加南沙参、甜杏泥。见有兼证,酌加之,弗能备述,总以不犯耗血破气之味为宜也。

经水或先或后忽多忽少或来或断时痛时止第一

妇女经水,有前后无定期,多少不一,或来或断,时痛时止者甚至寒热往来,颇似劳瘵,此皆肝气郁结不舒之故也。

治之无定法,大抵宜于温通者多,宜于清凉者亦有之,然其始必先舒肝。肝者,一水之子,而二火之母也,又主疏泄之权。是故肝气不舒,则既济之化有乖,而疏泄之令不时矣,法宗逍遥渴意。

炒当归 白茯苓 川芎 象贝母 炒桅子 大生地 炙甘草 白芍 制白术 细青皮 甘杞子 石决明 山药 炒竹茹 黑芥穗

服此数剂后,肝气已和,再按证施治之。

经水不调第二

经水前后多少有无不一如上条者,统谓之不调。夫经水者,实生于脾胃水谷之精。《经》曰∶土大过则敦阜。敦阜者,浓且高也。陈修园曰∶既高而又浓,则令除去。宜用平胃散,加大黄、白芍、枳实、桃仁之类。

增减陈修园先生加味平胃散制苍术 广陈皮 全当归 生白芍 桃仁泥 制浓朴 炒枳实 川芎 怀牛膝(炒)

平胃散原有枳实,不必再加重,恐其太耗气也。大便不结,且非下血,不必加大黄。若加大黄,是合桃仁承气也。

虽无芒硝、桂枝、甘草,其意已备,是必施之物理而有实证者尚可耳。

〔批〕膏粱之体,秉气薄弱者,此方宜轻用,宁多服二三剂耳,勿太骤也。壮实者不忌。

经水不调第三

经水不调,其因于土气太过者少,而因于土气不及者多。《经》曰∶土不及则卑监。卑监者,下而陷也。陈修园曰∶既下且陷,则令培补,宜六君子汤,加归芎柴芍。

陈修园先生加味六君子汤

党参 甘草 陈皮 当归 柴胡 白术 茯苓 半夏 川芎 白芍

此方大旨不易,更审血室之寒热,加味温凉之。陈氏调经,又有统治方,以四物汤加香附、茯神、炙甘草为主。阴胜而寒者,加干姜、桂、附、吴萸、桃仁、红花之类。阳胜而热者,加知、柏、芩、连、续断、麦冬之属。此虽至浅至淡之方,亦可常用,正不必于平常之病,而务求为立异以眩俗也。陈氏又谓仲景温经汤,可以统治经闭,经多,崩漏不止,久不受胎,女科经水各证。此乃誉圣太过,无殊诬圣。血海热者,岂宜吴萸、生姜。血液虚者,岂宜半夏、桂枝、丹皮。故吾直以为诬圣也。圣人首重正名,仲景立方亦若是矣。方曰温经,首用吴萸,其温通下元之意可知矣。通如修园,不免此谬,医道之难可畏哉!

经水不调第四

妇女经水有反常者,当期不下,上为吐衄,或者耳目中出,是为倒经逆行,虽曰秉气自异,终系病也,治法在后。

余如三月一行者,为居经;一年一行者,为避年;终身不行而受胎者,为暗经;其不受胎者,为白身;有受孕后月月行者,是为胎盛,俗曰垢胎;又有受胎数月,大下经血,而胎无恙者,是为漏胎。此数种者,皆由秉气之偏,而非疾病,盖以异为常者也。失其所以为常,则曰不调,亦按前法斟酌治之,勿震其平日之异,而误以为病也。

附节傅氏助仙汤方论第五

妇人有天生仙骨,经水必一季而一行,然以嗜欲损天,则为病无异常人也,不可不立一疗救之方以辅之,方名助仙丹。

白茯苓 陈皮 菟丝子 杜仲(炒黑) 制白术 山药 酒白芍 甘草

经水逆行第一

冲任二脉气郁生热,是成逆经倒行之病。其在母腹秉气偏僻者,竟以为常,或因病而致,虽无大损,而不能成胎,故皆当一律作病论也。大法以降冲任二脉之气逆,而平其火为第一义。

嫩白薇 败龟版 大生地 丹参 粉丹皮 南沙参 宝珠花 阿胶珠 象贝 生白芍 鲜石斛 大麦冬 生姜汁童便

宝珠花即山茶花也。本当用郁金,以少真者,故以山茶花代之,宜研末冲服。吐衄多痰者,加沙参、竺黄;肝阳逆甚,加决明;胃气逆甚作呕,加大黄、炒枳实炭。

经水前每先逆行第二

妇人有经水前一二日,每腹痛而吐血者。此由于肝气之逆,与上条属火极盛者,又有异焉。法宜补肾而兼平肝。

傅氏顺经汤加贝母、决明、牛膝、茜草。

大熟地 粉丹皮 白茯苓 生白芍 象贝母 茜草 白归身 北条参 黑芥穗 石决明 怀牛膝

壮年之妇,经水偶逆,因而吐血,往往有之,若误作劳瘵治,辄成劳瘵也。慎之,戒之。

经水横行旁流大肠第三

妇女有经前一二日,大便先下血者,此横行旁流所致也。经水先是循冲脉而上逆,幸冲气不甚逆,因而横行脂膜入于大肠,亦血海有热,所以经水越涌也。但清血海,勿犯肠胃。

大生地 粉丹皮 白归身 淡黄芩 淡生姜 白茯苓 炒白芍 黑芥穗 怀牛膝

经前腹痛第一

妇人有每月必先腹痛数日,而后经水始行者,其色多紫黑而成块。此肾虚火炽而肝郁所致也。溷水为火所煎熬,成紫黑之块,肝郁失疏泄之令,故滞而作痛也。痛甚者,至于辗转呼号,俗谓之痛经。傅氏两地汤加味治之。

酒炒生地 地骨皮 元参 丹参 石决明 夏枯草 酒炒白芍 麦冬肉 阿胶 象贝 细青皮

经后少腹痛第二

每经水净后,少腹作痛,非块非寒,乃水亏木旺,肝阳横也。与傅氏调肝汤加熟地、女贞子。

傅氏调肝汤

炒淮药 阿胶珠 巴戟天(盐水浸) 酒白芍 女贞子 山萸肉(蒸) 甘草 全当归(酒洗) 大熟地

此方调经后皆宜,不独治少腹作痛一证而已也。

经前脐下痛泄淡黑水第三

每经前三五日,脐下作痛,状如刀刺,或有寒热,下黑水如黑豆汁,此湿所致也。经水欲出,逼之外泄,相争而痛也。寒气凝着,故如刀刺。其人必两足常冷,腰以下重,傅氏有温脐化湿汤。

制白术 炒山药 炒扁豆 建莲子(莲心用) 白茯苓 巴戟肉 白果(捣)

经前十日,服四五剂,拟加淡吴萸,蕲艾叶,二味为佐。

经前泄水第四

妇人有泄水三日,而后行经者,脾虚也。脾虚不运,故津液不化为精而化为水;脾虚不摄,故经水将下,而脾湿先为之泄注。治宜健脾补气,与六君子汤。溏者,加肉果主之;有食加神曲。

炙潞党 炙甘草 广陈皮 制于术 白茯苓 法半夏

竹泉生曰∶余纂《女科集要》一书,首以调经,调经之类凡五,共二十有四条,其义备矣。世之求为女科者,其毋忘第一要义,则庶几乎。苗有未达,参审于调血门,则必有得矣。

经水先期第一(补)

补曰∶经水先期色紫且多,倘兼咽燥眩冒,腰痛,筋酸,无力,脉象浮大,大便结者,即为血不归经,随天癸而外溢,当作失血论,治法详后调血门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