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到底为啥这么容易崩 ? ??

-----
-----

其实,我知道对于很多平凡人的坚强来说我的痛苦只能归类于矫情。

我坐在车上看完了这期奇遇人生,写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然后在手机备忘录上写着:

地铁里或许装的不是梦想

酒杯碰撞不出梦碎的声音

人间其实什么都缺

但人类愿意能够承认只有钱

写完,刚好下车

车外的夜色暗到我想要把天空的灯打开

就像我白日里像把天空的云朵偷偷拿来藏

一切都在因为不可能而用幻想的诗意来填满

等待电梯从一变成二十一层的过程

我总是想起刚看的视频里那个叫琳琳的女孩

刚上初中的样子,面对明星,不愿意主动靠近与讲话

她对陈学冬和阿雅说:我不认识你,我们学校不追星的

这两句话很震撼我

她脸上的平静和面对镜头的局促像是脱离了我眼前看到的世界的主流

她不会因为这个时代的纸醉金迷而感到焦虑与迷茫

她不会因为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而追逐虚妄而陷丧

她就是一个简单的十几岁的小姑娘,虽然

在一个月前面对了自己一岁的妹妹被煤气带走

与此同时,自己妈妈也被煤气烧毁大部分身体

她的爸爸开着轮胎店同时也是一个电影放映员

放映的路途需要滑索道,放映费不及有车费和苦力劳力

在镜头里

面对人生的无常,父女不带一丝丝的抱怨

面对荒诞的命运,父女仍充满着感恩的爱

说实话,我看惯了城市里所有人低头余光扫视对方衣着品牌判断对方生活与身份的世界,我习惯了人们为了名利或是稳定安全拼尽全力努力的样子,我更是理解人间所有的悲欢离合的各有所因和人们各有不同追求的奔波痛并快乐。

那些微博热搜像是人间的时间缝隙的最大众的聊天话题,那些无数的职位工资和谁谁结婚对象的家境和外貌就是大众的饭后闲谈,那些本应是面对生活本能的痛苦与无奈都被所有人掩饰着悄悄隐藏。

在成长的路上,我早就不带怀疑的成为了城市动物,所有看过听过读过的一切潜移默化的铸造了现在的我,以至于我回过头的看的时候,不知道那个曾经陷入宿命论后依赖的自由意志体在哪?

最近,因为有事要去五环,我每天要转两次公交从二环做到五环,在一幕幕从繁华都市逐渐蜕变到城乡结合的风景里,我常看见一顿顿很高的楼,在这些风景里风驰而过的建筑让我想起,我在琳琳的年龄刚开始看小四的小说,因此而特别想去上海,但是上帝可能没有听到十五岁的呼声,而是一直记得我八九岁的愿望。

因为没看小四的小说前,我因为看了太多遍家有儿女,在别人说要考北大清华的小屁孩时代,我却许了无论高考考多少分我都要去北京的愿望,当时甚至不惜说出上大专都要去北京的条件。

所以现在回过头想起这些的时候,觉得我的自由意志也不过是建立在了自己虚幻的渴望里,如果我没看过小四的小说,没看到家有儿女,那我又会爱什么呢?我常会无聊到陷入这种虚无的问题里。

人类是找不到路的,迈出腿了走的就是路

路的风景和终点也不是我们完全能想象的

只有走了,风景便有了,终点也会抵到而已

我们不能对一切虚妄的渴望持有太多的人设

因为人不会塌,但人设会塌

而这一切无非也就是因为

我们当初的的眼界太过片面,喜欢的太过单一

以为喜欢的人物就是你想象中的完美

以为想去世界就如同脑海计划般美好

就像李诞上了热搜

那些曾转发爱他人间不值得的网友在评论里谈论着出轨的话题

他们不知道李诞的过去,也从参与过李诞的生活

就靠着人间不值得名人名言和视频的画面而判断李诞表达着自己的喜与怒

就像我终究来了小时候喜欢的北京

也得到了小时候最渴望的成人后的自由权利

但却没意识到与之而来也会有年龄带来的责任

也忘了那个繁华城市也充斥着无数嘈杂的真实

因为小时候,对世界的人设是我们描绘的

所以长大后,人设崩塌也是我们该承担的

失望的情绪,无非来源于对他人的人设曾有过期待

痛苦的原因,无非就是你在意社会对你生活的人设的评价

迷茫的焦虑,无非就是你相信周围人在你眼里的人设都是真的

我们都忽略了真正的爱其实是不设人设

就像父母,无论一事无成还是功成名就都会说:无论你怎么样,你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爱你

就像爱人,无论你坦露了所有人性中自私的基因还是你常常抖着小机灵,它都在全盘接受的爱你,把所有人的缺点认为优点

就像生活,无论你努力或堕落,总给你二十四小时重启明天

那些被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望过的人和事

那些被自己在片面断章取义下理解过的真理名言

那些被自己期待过的计划而落空的绝望深渊

那些被自己揭露的华美标签背面的人生道路

让此刻的我才发现

一切都是因为我不够爱

所以才会出现人设崩塌

人设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披上的华丽金身

如果世界不想穿,我们也应该表示理解

因为如果够爱

所有出现的意料之外都是我们看不到的情理之中

不存在人设,只存在人,而已。

晚安

但如果你还想看

点击下方蓝字:

往事回首:分享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