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 | 如何理解“美好生活”内涵的多重辩证关系?
原文 :《“美好生活”话语是多重辩证关系的内在集成》
作者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旭
图片 | 网络
美好生活话语彰显人民生活底质
美好生活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国家发展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和人民需要的结果,是国家价值指引系统切实际、接地气、入人心的具体表现。生活概念的引入,是更有土壤气息、更为贴近群众的一种表达,美好生活的话语因此而带有世俗性的底质。美好生活的倡导,是对计划经济年代“单位”和“集体”主导下个体被淹没及生活受到挤压的矫正,也是对片面强调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或技术逻辑等单一取向的纠偏,它肯定了人民生活欲求的正当性,赋予了日常世俗生活应有的意义,彰显了个性的自由和独立。
美好生活话语展现立体复合架构
“美好生活”是涵盖个体多方面生活领域,内在集成及融合多种元素,并以品质性和价值性为追求的生活状态。美好生活展现了复合性的结构特征,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涵盖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丰富内容,它体现于个体生存及发展的各个环节,容纳了个体衣食住行、社会交往、政治参与、文化创造等诸多内容。有关美好生活的具体构成内容,已开始进入到指标制定及测评的阶段。如2017年以来,中央电视台连续发布“中国美好生活指数”,以住房条件、收入水平、家庭和谐、人际交往、健康状况、心态情绪等十三项指标对人民美好生活加以衡量和测评。
美好生活话语集成多重辩证要素
美好生活话语是日常性与超脱性、异质性与同质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等多重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内在集成。美好生活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多元要素的集合体,包括了物质与精神的集成、国家与社会的集成、自由与法治的集成以及人类与生态的集成。这其中,美好生活中的物质内容渗透了精神的驾驭,而精神的内容也具备了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美好生活是个体自主自由独立、社会自发和谐共建、国家有效公共服务的集成。美好生活内在地贯穿了身体的与心理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感性的与理性的、情感的与法理的对立统一。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56期第3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