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话》注释|卷二(第21-25)
👆
﹃
对
联
话
﹄
·
·
·
·
·
作者:吴恭亨
全书共十四卷,分为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其中题署四卷,庆贺一卷,哀挽五卷,杂缀三卷,谐谑一卷。全书共辑录历代对联佳作约三千多副。
卷二
简注
2
1
又,陶文毅题黄州定慧寺东坡画像联云:
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赋就一篇归去好;
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土往来同。
跋云:定慧寺有东坡书靖节《归去来辞》,盖在惠州时,寺僧钦长老遣其徒为公子致书,临归,公以此赠之。其寄钦长老诗云:“'初无往来相,二土同一在。’又云:'请判维摩凭,一到东坡界’,即谓是也。”
简 注
陶文毅,陶澍(shù)(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定慧寺,据载,李彦章(1794-1836)署江苏按察使时,“访得苏文忠公(轼)为僧卓契顺书《归去来辞》,石刻于城东定慧寺;复寻得啸轩故址,因修祠葺轩,以存旧迹。”“定慧寺及啸轩,寺僧又绘苏像奉之轩中,遂为郡中名胜。历久圮无,鲜有知者。至是乃一一还其旧。”梁章钜曾于道光十五年来游,留诗而去。后,陶文毅公为之书此联。
维摩,即维摩诘的省称。梵语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佛经中人名。
●《维摩诘经》中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是毗耶离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教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后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二土,佛教语。一般指无生死浊恶的净土和有生死浊恶的秽土。
●宋延寿《宗镜录》卷八九:“净秽二土,四句分别。一质不成净秽亏盈,异质不成一理齐平,无质不成缘起万形,有质不成搜原即冥。”
2
2
又,林文忠则徐联云:
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临白傅;
岷峨回远梦,四千里仙踪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
按,二联均轮囷郁屈可诵。
简 注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谥号“文忠”。
苏轼一生都有诸多利国利民的政绩。但是,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却把自己的“平生功业”归结于遭贬谪的黄州和岭海时期。其贬居黄州期间,苏轼宣布“归诚佛僧”、自号“东坡居士”、广交僧人禅师,除文学成就外,佛禅“功业”称为重要内容。
白傅,定慧寺所处地名。
岷峨,岷山、峨眉山。借指苏东坡(四川眉山人)。
黄州,定慧寺所在县。
轮囷,盘曲貌,又作硕大貌。
●《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汉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
2
3
金山在扬子江中,今南岸涨,江在北矣。寺蹲山椒,甫入有大屏门三,中一扇大书“当思来处”四字,旁有住持僧开题联云:
一瓦一椽,一粥一饭,檀那脂膏,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影匪坚,凡心未了,圣果未圆,可惊可怖,可悲可怜。
通幅四言为句,又兼用韵,颇具禅理。出幅四“一”字,对幅亦四“一”字,不规规避忌重复,自是大方家数,惟每二句落脚皆平仄相间,殊非对联体,盖失之矣。
简 注
檀那,梵语的音译。施主或布施之意。
●《剪灯余话·武平灵怪灵》: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
●唐颜真卿《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檀那衣钵,悉力经纶,不日复之,周邦仰仁。
戒,即佛家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持,把持,坚持;
圣果,佛教语。犹正果。佛教修行所达到的圆满境界。
此为题江苏镇江甘露寺(膳堂)联。用以告诫僧人修为之道。
2
4
又,黎天才题联云:
只手挽狂澜,战事方殷,好统孤军援楚北;
一心辅民国,神威默定,直教八日定江南。
虽雄勍不足,而大踏步向前,要自具武人本色。
简 注
黎天才,出生云南文山。爱国将领,曾被授予陆军上将,一等文虎勋章。
此联写于辛亥革命南京之战。以徐绍桢为总司令的苏浙革命联军决定拿下江南重镇南京,面对的是保皇派江南提督辫帅张勋,黎天才在其他革命军攻击受挫情况下,带领淞军浴血拿下乌龙、莫府两山,为攻取南京创造了有利条件。
方殷,谓正当剧盛之时。
●《新唐书·陆贽传》:「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
勍(qíng) ,强大。
2
5
寺有玉鉴堂、蕲王殿、至游堂等题榜,皆称憩息佳处。至游堂有王万泰联云:
胜地南徐山北固;
大江东去我西来。
亦挺拔可喜。
简 注
南徐,镇江的古称。镇江曾多次更名: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
北固山,在镇江市东北,北临长江,山势险固,故名。因梁武帝曾登山北望,又名北顾山。山分前中后三峰,三国东吴孙权时所建的铁瓮城,以及晋唐以来的郡治遗址,都在前峰(现名鼓楼冈)。后峰则建有甘露寺和铁塔,并有与刘备招亲故事有关的种种古迹。临江石壁下有观音洞,壁上有石刻。
下联化用宋·苏轼《赤壁怀古》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欣此地清寒,抽身归矣
许寸心萧豁,闭户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