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梅花诗》预言了900年的历史兴替,是巧合?还是有据可寻
上篇说到,邵雍一首《梅花诗》预言了尽900年的历史重大的事件,那么这位邵雍到底是何许人呢?
邵雍生于北宋真宗四年,死于神宗十年,享年67岁,由于他常年隐居,所以名气并不大,不像诸葛亮和姜子牙那样,但是无论从才干还是品德来说,邵雍都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邵雍的先见之明不仅仅体现在《梅花诗》上,它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也是所言必重。
话说邵雍留居洛阳的时候正值牡丹盛开之际,这一天,邵雍与司马光富弼等好友,在园中赏花,有客人随口就问道:“哎呀这牡丹开得这么好,什么时候会落败呢?”邵雍略加思索便说:“明日午时,这园子的牡丹将会因马而悔啊。”这好好的园子怎么可能进来马呢?第二天半信半疑的司马光特意邀请了几位好友坚守在园子里,想要共同验证邵雍的预测是否准确,眼看快到午时,园子里的花都还好好的。富弼就说了:“嘿嘿,这次先生可没说中。”然而就在此时两匹高头大马突然闯进了园子,一通的乱奔乱摇顷刻之间满园的牡丹被践踏的是一片狼藉,司马光与客人们这一下可都是心服口服了。
邵雍不仅能够预见别人的事情,对自己的生死也是了然于胸,淡然处之。熙宁十年的夏天,邵雍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妙,有一次他和司马光理学家程颐等人闲聊时,忽然笑着说:“哈哈我要观看万物轮回去了。”程颐担心地说:“先生的病他人爱莫能助,但您自己可要想办法调节调节啊。”邵雍却坦然地说:“调养也没用啊,到了秋天邵雍的病更加厉害,一天到晚都只能躺在床上。司马光程颐等几位朋友天天来看望他,邵雍的四肢虽然不能动,头脑却十分清楚,谁来了就和谁谈着谈那,讲起学问来还是滔滔不绝。
有一天,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斐登门拜访,带父亲表达了对邵雍的问候,邵雍的尽向这位只有一面之交的年轻人主动而详细地介绍起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立身之本,作别之际邵雍又对欧阳斐说:“希望先生日后不要忘记山野老夫的这些话。”欧阳斐感到莫名其妙,猜不透这个奇怪的老头什么用意。回家呢便一五一十地把邵雍的情况告诉了父亲,欧阳修听后高兴的说:“这太幸运了,邵先生对你的前程已有安排了。”20年后欧阳斐官任太常博士,专门负责拟写去世名人的生平事迹,并且替他们起谥号。这时他才想起来邵雍20年前向他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身世的用意。于是草拟奏章时,欧阳斐给邵雍的谥号定为了“康节”。什么意思,按照谥法用字的特定含义,温良好乐的人称之为“康”,自律廉洁的人称之为“节”。因此邵雍的谥号就这样被定为“康节”想来邵雍啊十年前就已经料到了欧阳斐的前程,知道将来为他盖棺定论的正是此人。这件事情想想也是不得不令人叹服。
邵雍一生淡泊名利,中年后更是隐居洛阳专心于写书教学。当时很多达官贵人,比如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都十分的敬仰他,常常和他饮酒作诗相谈甚欢。他们还集资为邵雍买了一所宅院,提名为安乐窝。邵雍呢也自号“安乐先生”
富弼是宋仁宗时期的丞相,在洛阳休养期间他闭门谢客,唯独邵雍搞特殊化,无论早晚只要邵雍上门拜访,他都要求手下立即通报,二人见面大多探讨政治时事。邵雍有时也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后来写成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和邵雍有称兄道弟的感情,他们经常是一起赏花品酒,研究历史哲学问题,二人的纯正品行更是成为了四周乡里仰慕学习的榜样。
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了洛阳不去官府也一定要到邵雍的住处拜访。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为什么终生都没有做官呢?
答案在于邵雍完全被易经所迷住了,所以邵雍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雄心壮志的要考取功名,但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结果都是名落孙山,想必当时的邵雍也是无比的郁闷,不过好就好在邵雍心态良好,自我调节能力极强,再次意识到科举之路行不通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什么道路?就是效仿古人潜心研究《易经》一心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学问,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在邵雍的人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当时的共乘县令李挺之,这李挺之可是宋代道学大师陈抟的俗家弟子,精通《易经》《河图》和《洛书》他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
邵雍成为了李挺之的徒弟之后,就向他学习义理之学、性命之学、和物理,这些等到他30岁定居洛阳时,邵雍已经是一位参透天人奥秘的易学大事了。她把一生对《易经》的参悟,具体运用到了一部书上,这部书就是她亲自撰写的《皇极经世》。他在这部书中建立了一个囊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找出了贯穿这一体系的最高法则,他声称只要后世掌握了这个体系及其法则,就可以上知宇宙,下应人事,知以往,明未来,无往而不通,无往而不神。可以预测宇宙万物。《皇极经世》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的神奇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喜欢的求关注,下篇继续讲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