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有近百年历史的铁路修建时如此一波三折
京绥铁路起自北京丰台,经张家口、阳高、丰镇、卓资山、归绥(今呼和浩特),终至包头,全长816.2公里。20世纪初,京绥铁路贯通于北京、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等省市,是联通西北地区第一大干线。1923年,京绥铁路延修至包头;1928年,改名为平绥铁路;1949年10月,正式被命名为京包铁路。
京绥铁路的修建始于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由中国人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京张铁路,当年6月成立京张铁路局,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这段铁路之前有英国工程师进行过勘测,认为修建难度非常大,英国驻华公使更是轻蔑地表示:能够修建这条铁路的中国人还没有出生。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特别是过青龙桥,爬坡难度特别大。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不同的地质,采用不同的隧道开凿方法,更是大胆设计了一种“人”字形路线,解决了火车在青龙桥段的爬坡问题。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完工并通车,让世界为之震惊,也令中国人倍感自豪和骄傲,更让西北地区看到了迈进现代交通时代的曙光。
来源于网络
在京张铁路尚未完工之时,蒙古公爵博迪苏就奏请清廷修建张家口至库伦的铁路,清政府驻库伦办事处大臣延祉也上奏修建此路。但是,邮传部路政司却主张修建从张家口至归绥的铁路。在对两条线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清政府认为“张库直线,货物稀少,不如先接轨归化(现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一带)绥远(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一带),较为便利。”于是,清政府决定修建从张家口到绥远的张绥铁路,并于京张铁路通车当月(1909年10月)动工兴建。
当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担任张绥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是他亲自确定了张绥铁路的基本路线:由张家口经天镇、阳高往南抵达大同,再向北经得胜口出长城到丰镇,再向西到达绥远,全长344.5公里,分三个阶段推进,工期8年。
但这条铁路的修建可谓一波三折。1911年10月,张绥铁路从张家口修至山西省阳高县时,辛亥革命爆发,国内局势动荡,加之由英国控制的京奉铁路余利停止划拨,京绥铁路被迫停工,直到1912年才复工,1914年3月张同段才完工通车。
1915年,张绥铁路第二个建设阶段大同至丰镇段正在推进,却遭遇了资金短缺问题,京绥铁路管理局(原京张铁路管理局)借款100万元,作为补充费用,终于在1915年9月,将张绥铁路修至丰镇并通车。这次筹款中,已经奉调修建奥川汉和奥汉铁路的詹天佑,将自己省吃俭用之资,连同8个女儿名下的资金,共十几万银元购买了铁路债券。詹天佑之三子詹文耀曾回忆说,父亲当时以他的名义买了一万八九千元(银元)的债券,再一次为推动京绥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国内局势混乱不堪,北洋政府权力争夺激烈,导致工程因资金短缺,停工近3年。无奈之下,京绥铁路管理局采用募集方式,向民间发放债券,筹集资金,但受国内局势影响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经向日本借款后,才于1919年复工,并在1921年5月修到归绥并全线通车。
第二次向日本借款后,1921年9月张绥铁路继续向西修建,至1922年12月底修至包头。1923年1月1日京绥铁路正式通至包头,成为我国解放前第一条贯通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京绥铁路年赢利曾达200万元,但北洋军阀政府与外国公司勾结,出卖路权,使国有资产濒临倒闭,铁路工人生活艰难。1922年,李大钊同志派共产党员何孟雄到京绥铁路开展工作,并成立了京绥铁路车务工人同人会,下设8个分会,包头分会是其中之一。同年10月,何孟雄领导京绥铁路车务工人同人会举行罢工,包头分会罢工地点便是现在的包头东站,是中国共产党在包头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地方。
1931年7月,党中央指示正在苏联学习的王若飞回国, 负责开展陕、甘、宁、晋、绥等地的土地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建立中共西北特委,并任特派员。1931年10月前后,王若飞化名黄敬斋以皮毛商的身份,几经辗转抵达包头,与时任中共西蒙工委书记的乌兰夫同志取得了联系,很快提出了开展西部地区四十八旗的工作计划,并逐步在各地建立了工作点。1932年6月,他们建立起“绥远反帝大同盟”包头小组,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来源于网络
1933年8月,刘仁在包头组建中共绥远省特委,机关设在东门大街12号院内。刘仁等人积极在包头铁路工人中开展工作,组建了中共包头铁路支部委员会,成立赤色工会小组。为反对包工制,赤色工会小组领导了一次罢工斗争,让包工头退回七八月薪金等,迫使当局答应了铁路工人提出的全部要求。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1934年1、7、8月,铁路工人反对“恢复包工、包伙”“扣押和殴打工人”,反对“新章”,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全部取得了胜利。
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京绥铁路。让刚刚看到希望的平绥铁路又陷入了深深的苦难。据京绥铁路老工人郑华和孙天鸿回忆,那时包头车站上飘着血腥的太阳旗,成了官僚土匪、地主豪绅、老鼠烟鬼和日本人的天下。但铁路工人们并没有屈服,奋不顾身地配合大青山的抗日游击队拆毁铁路,袭击侵华日军的军用列车。1945年8月18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对派接管了京绥铁路,铁路工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得到改变。
1949年9月,绥远和平解放,可回到人民手中的京绥铁路已是满目疮痍,破败得不成样子。铁路工人满怀着对党的感恩和翻身作主的喜悦,加入到大规模的京绥铁路修复重建工作中,并在当年10月使全线修复通车,正式更名为京包铁路。
建国以后,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京绥铁路沿线的城市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京绥铁路通车到包头时,包头还是一个隶属于萨拉齐的小村镇,1926年与国际港口——天津联系起来,商业急速发展,才被改置为县。起初,包头东站只是一个站舍低矮简陋的车站,站舍外墙用白灰抹成,人称“白房子”,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满目苍凉。新中国诞生后不到10年的时间,包头东站面貌一新,连起了沟通大西北的包兰铁路,延伸出了开发白云鄂博铁矿的包白线、开采石拐煤炭的包石线和环绕城区的包环线。铁路的兴旺发展,更促进了包头的经济繁荣。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机声隆隆,钢铁冶炼、机械制造、金属加工业的兴起,使昔日连铁钉、火柴都不能生产的包头,跨越般地成为响誉中外的“草原钢城”。
摄影:纪恩泉
随着包头钢铁基地的兴建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工农牧业的发展,京包铁路既有线的通过能力已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从1955年开始,逐段修建京包铁路复线,并配合复线标准对既有线路进行技术改造,1990年3月10日全线开通。
如今,京包铁路上货车轰鸣,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疾驰而过,与比邻的京张高铁和呼张客专遥相辉映,穿过百年的烟云驶向美好幸福的未来。
来源: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