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中国有欧洲也有 教权皇权之争背后的南北之争

南北差异,不仅中国有,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而南北差异不只影响风俗那么简单,他甚至深刻的影响人的思想。

譬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就是很明显南北差异下的产物。儒家思想产生于齐鲁大地。这黄河流域,华北平原,沃野千里。故而儒家主张统一。而长江流域,交通易受山水阻碍。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小国寡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南北方差异造成思想的差异。欧洲也有这种南北差异,环地中海区域,气候温和,极富渔盐之利。固然较为尚奢,体现在宗教上就出现了重视宗教仪轨的天主教。而北欧的地理环境显然较南方恶劣,故而尚俭。最终新教运动暴发,北方纷纷改宗新教,这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很能反映南北差异。

这南北方有融合,有对立。而南北方的对立是自古就有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反映。这欧洲出现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的事情。而在之前,南北方并不是没有对立,只是对立的表现形式不同。那时候的对立主要表现在教权和皇权之争。这日耳曼人用武力征服了罗马,但是罗马也在文化上影响了日耳曼。基督教主张君权神授,这对处在半部落时期的日耳曼君王的诱惑是不容置疑的,最后丕平献土,查理曼称帝。这是皇权与教权合作的高潮。

然而教权虽然可以神话皇权,使臣下造反所遭受的道德成本加大。但是日耳曼人实行封建制度。最终使皇权日渐衰微,而诸侯之权日渐加大。而皇权衰微之后,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教会!本来诸侯应该完全听命于皇帝,但是谁叫君权神授呢。最终导致诸侯多了一个选项。皇帝待我不好我可以投靠教会,教会待我不好我可以投靠教会。教皇和皇帝成了欧洲诸侯的二元选择。本来教会只是给皇帝趁场面的,没想到最终教皇却处处掣肘自己,皇帝自然不爽。

学过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教权胜于皇权最著名的例子是亨利四世立雪事件。这亨利四世和格里高利七世不对付。结果格里高利七世来了招狠的,宣布昏君无道,号召天下替天讨逆。此时德国底下的一帮诸侯正受皇帝的气呢,一看有教皇给咱撑腰,那还不乐的屁颠屁颠的要讨伐暴君。这下可把亨利四世吓尿了,立刻冒着大雪去给教皇请罪。最终得到了教皇的谅解。表面上看是教权胜于皇权。但是教会有个致命伤,那就是教皇自己手底下并没有兵,只能叫君主诸侯护教。而皇帝是直接掌军的。经过这一挫折,亨利四世变聪明了。先软硬兼施搞定诸侯。再突发一支骑兵奇袭罗马。等到了罗马那真的是教士见了兵,有理说不清。最终亨利四世宣布废格里高利,改立克雷芒三世为教皇。最终格里高利流亡至死,教权还是不是皇权的对手。

君者军也,在政治斗争中。只有掌握军权的一方才有绝对的实力,只能靠威望维持自己统治的教皇,见识到了皇帝的厉害。心中对皇帝十分忌惮。最终产生了不要皇帝的想法,而这个奇怪的想法最终居然实现了,如何实现的,且听下回分解。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