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故事】湖口老街竟然曾经还有这样的公馆,他的主人传奇的一生!

老城故事系列(一)

丁公馆和他的主

作者:邹胜军

我喜欢老城厚重的人文历史,喜欢与世居的老人聊天。在我心中,老人就是活地图,与他们促膝长谈,讲述过去,他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仔细聆听如获至宝。回忆的场景,仿佛电影一般在眼前掠过。

“丁公馆”三个字,总不经意间,多个场合,被不同的老人提起,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对老城的感情已经根植于内心。以至于对他千百年来,所有的经历,来龙去脉,每个地名起源,每个历史事件,我总千方百计追根溯源,找到确实答案才能释怀。

既然是公馆,公馆的主人定是非富即贵。几年来,每碰到一个老人,总会在最后追问一句,你知道丁公馆么?许多老人说知道,听说过,好熟悉的地方,却终究未能道出究竟。毕竟是年代久远,记忆尘封。

(方斌摄)

众里寻他千百度。找到八十九岁的原双钟镇镇长、工商银行副行长方和明先生,才揭晓答案。老先生精神矍铄,带着我来到西门口现场指认,又手绘一张公馆建筑布局示意图,让我倍感珍贵。

丁公馆,在老街澄清门附近(西门)。

丁公馆的主人,名叫丁义方。1869年(同治八年),撤销南湖水师营,建立长江水师湖口镇,隶属长江水师提督及两江总督。丁义方是长江水师湖口镇第一任总兵官。镇署设在湖口中学老校区,丁公馆就在镇署隔壁。距离澄清门一步之遥。

丁义方,生于1820年,字燕山,湖南益阳桃江县人,清咸丰年间投军入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因在一次军队哗变中,搭救曾国藩而深得器重。不久他到水师营担任千总,咸丰六年率水师随彭玉麟进驻石钟山。在与湖口驻扎的太平军战役中夺取对方战船,占领湖口,攻取小姑山,立功升官,统领内湖水师。同治二年(1863年)皇帝赐号壮勇巴图鲁(满语,英雄、勇士),同治七年(1868)任湖口总兵(正二品),光绪十九年(1893年)病逝于军中。

相传,他病逝后,就葬在县城振武门外(南门)嵩寿山上。

(方斌摄)

今天,双钟镇老街西门,原妇幼保健院至血防站就是原丁公馆位置。与老湖口中学比邻。与西门塘、虹桥港仅一步之遥。从临街进入丁公巷不过20米,右拐即是丁公馆。公馆里的人,日常生活走丁公巷进出。丁公馆大门对面也有一个大院落,院里建有戏台。戏台长方形,飞檐翘角,盖小青瓦。四个立式大圆柱支撑,离地面高二米。戏台前,有大看厅。台后辟有金鱼池,鱼池后为山坡。

(方斌摄)

整个公馆占地面积约四千平米,呈长方形院落环绕。可谓庭院深深,有房屋数十间,天井数个。走进公馆大门就是一个小院落,对应两侧有门房数间,继续前行拾级而上就是接官厅,接官厅两边有大小会客厅。穿过接官厅的内花园就是丁家人休闲、孩子玩耍的地方。旁边有单独的吸烟室、书房,再继续前走就是公馆内院,内院四周是卧室、诵经堂、饭堂、厨房、柴草屋。在内院一角还有小型祖堂,供奉着丁家祖先的灵位。另有粮库、浊屋等。整个建筑依后山而建,青砖结构盖小青瓦。虽然谈不上华美、精致,却也雅致、清悠,闹中取静。公馆后山坡上,种奇花异草,供钦差大臣来时摆放。有后门通长江水师镇署内院(原湖口中学老校区内)。

丁义方在湖口二十余年,足迹遍布湖口。他到任湖口后,先是配合其他湘军镇压太平军。战事平息后,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建石钟山飞捷楼,彭玉麟亲书“飞捷楼”三字镶嵌。丁义方在飞捷楼题联:“湖光与天远,山色上楼多”。为祭奠与太平军战死湘军,曾国藩在石钟山建昭忠祠,祠成后,丁义方题联“碧血长埋,歌楚些招魂,芳草凄迷山鬼笑;丹心未泯,听灵胥雪愤,空江激荡石钟鸣”,以祭奠战死的湘军官兵。他改建石钟山坡仙楼。修复战时损坏的长虹堤,垒石加固城墙。大修被洪水冲垮苏官渡桥。石钟山上梅花厅是彭玉麟为纪念与其青梅竹马的梅姑修建。梅花厅门柱对联“瘦影当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烟”为丁义方所题。助修光绪版石钟山志。丁义方跟随彭玉麟十余年,受彭玉麟调遣,感情笃深。彭玉麟逝后,丁义方曾写下挽联:

公比武乡侯,讨贼筹边,赢得大名垂宇宙。

我事文中子,感恩知己,难禁老泪洒江滨。

丁义方任总兵官时,有大量的湖南益阳籍兵勇和他们的家眷集聚澄清门(西门)内。澄清门至振武门沿城墙伸展为南门横街,即现在公路管理局宿舍处与湖口中学临港外围街道,又称“益阳街”。

西门塘因来往船舶停靠,形成繁华的经济圈,是当时的县城中心,占据当时县城半数以上人口。丁义方的两个女儿占据有利位置,在西门塘边上,开设伉俪旅馆,门楼高大、内饰豪华,规模庞大,名声远扬长江上、下游一带。

(方斌摄)

丁公巷斜对面,民国时期是“梅园”,梅园的主人是梅荣汉先生。也是湖口民国时的风云人物。梅荣汉酷爱教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条件及其艰难困苦的敌占区后方,创办江西省立湖口简易师范学校和湖(口)彭(泽)联立中学。梅园周边,更早是僧官巷位置,也叫陶公巷,巷有陶桓公祠。为纪念东晋名将陶侃而立。明万历五年知县陈启明曾建联云书院在此。西门老地名还有大、小丝瓜巷。大丝瓜巷在原粮油加工厂内,小丝瓜巷在钟子公司内。

(方斌摄)

长江水师湖口镇设总兵一员,下辖五营。镇标中营(驻湖口)、安庆营(驻安庆)、吴城营(驻永修)、饶州营(驻鄱阳)、华阳营(驻安徽望江)。长江水师镇署就设置在原湖口中学老校区。镇署呈院落环绕。镇署临街大门前一对高大的石狮屹立,穿过长长的内院,又一对石狮耸立在镇衙前二十米处,走过这二十米的麻石条路拾阶而上就是镇衙。镇衙坐东朝西,镇衙左边,今湖口中学临港教学楼处,为长江水师狭长的营房、马房,营房外就是益阳街,益阳街是湖南私立小学,学生近百人,都是湘军水师官兵的子女。有一大户人家郭老九,私宅成片,家财万贯,也是湖南人家眷。

镇署大门两边有东、西辕门。西辕门近澄清门,在老公路管理局位置,东辕门在老血防站旁走廊。

(方斌摄)

清末时期,南门(振武门)外,还有湘军财产保管委员会主任葛屏藩公馆、湘军红船管带彭国斌公馆、湖南会馆。振武门上下二层,出城门有虹桥港,港有大小虹桥,此为小虹桥,过小虹桥有清军演武厅。镇署后,是月亮山,南城墙边有娘娘庙,为清光绪年间修建,民国十五年(1926)大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建。方老先生至今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原国民党残疾老兵在此落发出家修行。1979年庙被拆除。振武门外,多为种菜百姓。

湖南益阳人集聚老城澄清门(西门)有八十年历史。光绪三十年(1904),23岁的湖南籍老板周腾芳开办“进元钱庄”,从事民间借贷,生意火爆,红极一时,迅速发展到彭泽、都昌、鄱阳、乐平设分店。周腾芳的祖父就是湘军水师。他发行的“进元铜钞”印有发行商号、标记、面值不仅在本县流通,还辐射至邻省邻县,以后又发展盐业生意,业务量大。

一九三八年六、七月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飞机在此狂轰滥炸,房屋毁坏。湘军水师官兵的后代们,丟下房屋,卷起细软集体大逃亡。自此,这里商贾绝迹。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渐渐复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时常有湖南益阳老人来到这里,他们蹒跚步履,拄着拐杖,探访故地,追寻往昔。

从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初,丁公馆尚存部分建筑。丁公巷对面的老戏台上,湖口源远流长的高腔戏“秀兰班”,黄梅戏、京剧团,民国时就在这里唱戏。建国初,有群众性集会、人民代表大会、演出、公审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县卫生局,还在这里的一栋老楼办公。八十年代,卫生局搬迁,丁公馆的老房子全部拆除,有目击者至今传言,拆老屋时,在砖斗里发现藏匿大量鸦片。老屋拆除后,改建县妇幼保健院。

在方老先生的描述中,我依稀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最后残存的一栋老楼我留有一点印象。当时卫生局在这里办公,这栋楼上,有一个三十多平米的小会议室,会议室尽头摆放一台黑白电视机,我在湖口中学读书,晚上自习回家,这里时常挤满了蹭电视的学生。记忆中,房屋青砖灰瓦,狭窄的木质楼梯,踩的吱吱作响,光滑柔顺的楼梯扶手,退色的木楼板,会议室里总挤满黑压压的人。当年有一部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就在这里看的。

今天,整整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徜徉西门,早已物是人非。曾经凭借渡口的交通便利一度繁华成为往昔。老城改造进入第四个年头,不少房屋人去楼空等待拆迁。路上行人很少,宁静、空旷和闲适成为老城最大的特色。

丁公馆、湖南水师、丁大人、丁小姐抽鸦片的故事,只能在世居的老辈人回忆中,找到一些片言只语。

最新的石钟山组团核心规划显示,未来老城将还原古城墙、古城门风貌,打造民俗商业街区、青阳腔戏台、非遗博物馆、江湖楼、湖口会馆、龙华古寺,再现成德岭、苏子街、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发挥临大江大湖的资源优势,点亮“江湖两色、石钟山千年”旅游名片。实现山水奇观与历史文化完美整合,我们翘首企盼。

作者简介:邹胜军,医学世家。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口县观赏石协会会员。湖口地方文爱好者。勤于文字耕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