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协议班的悲伤故事

这是我一个已经上岸的学生,某日里跟我闲聊的一段趣事,虽然其中套路早就广为人知,但是他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最近也感觉每日里都发学习资料,自己看着也颇为无趣,所以整理了一番,供大家娱乐娱乐。

某年11月,某知名机构决定于次年年初举办包过协议班,于是招兵买马,广发英雄帖,招聘了一波老师(这位同学上岸后发现他有两位落榜考友成功应聘成为某机构新一届公考讲师)。那些忐忑不安的萌新老师们,在经历集中培训后,确定了次年所带班次。

次年1月,你作为刚入坑不久的小白,或者久战不胜的老兵,无意间发现了网上一则平日里不曾注意的广告,尤其是“百分百上岸”、“不过全退”、“金牌师资”等字眼,在那一刻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深深吸引了你的灵魂。最后把问题聚焦在一个点上:反正不过也全退,就当督促自己学习也没啥亏的。再三确定合同条款之后,缴纳了6.66万培训费,按照老师的说法,这叫六六大顺。

次年2月,你开始去上课了,宣传中的金牌大咖们只是在大班课上偶然出现一两次。平时上课的就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年轻,上课时除了跟你谈理想讲段子卖节操之外,就是对着那本厚厚的答案解析照本宣科,你每每想和老师请教某些问题时,他总会用各种话术把你挡回去。尤其是面试,无论你回答成什么样,老师的点评永远是把参考答案念一遍。

5月份,经历三个月的摧残,你终于发现了真相,也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与其听老师念答案,还不如自学。于是,你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刷题小分队,有问题自己研究研究,互相讨论讨论,结果发现成绩反而突飞猛进。

最后到了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终于过五关斩六将,以优异成绩强势突围,成功上岸。当你参加工作一个月后,你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你的三观再一次被刷新。

1.保过班的行测和申论老师双双联系了你,想请你吃个饭,顺便向你请教:“同学,你的行测笔记在吗,我想学习学习,明年我也想考公”,“同学,你的申论有啥经验吗,能不能交流下,我小侄子也要考公务员”.于是,你的内心一万匹羊驼呼啸而过,千言万语,竟然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2.你无意间刷新了下公众号,突然发现当年你报名的培训机构,已经把你的名字放在新一年的招生广告里,并冠以XXX状元称号,哪怕你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关系不超过6毛钱,但在他们口中,都是你用6.66万的超值价换来的。

3.某天你的某位同班考友没有上岸,于是跟你吐槽,那个6.66万还没有退回来,因为培训班那边要提交各种资料,来证明自己的成绩不足以上岸,而不是自动放弃上岸或者是其他原因。这些,当年招生的时候似乎并没有说。

这时候你终于明白:秋名山上行人稀,常有车手较高低,如今车道依旧在,不见当年老司机。一切都是套路啊!

还是上古时代的培训班靠谱,那时候价格不算贵,都是以千为单位,甚至几百块的都有,而且老师确实有几把刷子。

这时候,你大彻大悟了,明白了协议班的最后一个真相,随着资本逐利,公考机构逐渐转型成为金融机构,这年头想赚大钱、快钱,还是要玩金融啊,所以你发现了协议班公式,:协议班=现金流+金融理财+概率论+对赌协议

当然,协议班也不是完全不堪,毕竟里面有着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和完善的学习系统,这些都是能够大大促进学习效率的,只是这些东西,你不用花钱这样也可以拥有罢了,至于老师,看脸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