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食言:“对不起,我下星期再回家!”

文/一世沉心

图/网络侵删

在传统的印象中,孝心是感天动地的卧冰求鲤,是毁誉参半的割肉治病,是独自远离家乡的背影。可惜,每一个弱冠之龄的人,都仍在世俗中艰难前行。

欲让树静风不止,欲养亲而时不待。正值父亲节,这一届的成年人,拿起自己的手机,开始自我检讨。

成年人的扎心现实,是二十四孝望而生畏。

No.1 是背影还是目送

毕淑敏有段话,至今令我记忆尤深: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时不我待,才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而父亲,正是那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人。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母亲接了还好,父亲接起来基本就是寒暄几句天气,关心关心身体,母亲过来就直接把电话给她了,父亲在家里一直都是扮演着这个形象,低调却不可或缺。

瓶盖拧不开了,父亲来;东西太重,父亲抗;灯泡坏了,父亲修。

父亲的爱不像母亲那样直接、常见,每次出现似乎都是“急救”场面,日常中少有感受,但却至关重要,就像是冰箱里的灯,平日里注意不到,但要是哪天坏了,就知道它有多么重要。

我们逐渐长大,背上行囊,离开家乡,父亲也开始慢慢变老,我们对父亲的认知似乎也变得同质化: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身体也没有了以往的硬朗。而他也没有了往日的严厉。

可实际上,他对我们的关心,丝毫不比唠叨的母亲少。

每次打电话,他总是借着母亲的口,表达着自己的关心。也许,这是因为父亲在生活中向来都是扮演一个强者和一个陪衬。

No.2 成年人的食言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您却吃了十分。”刘和刚的《父亲》一语道出了父亲们一辈永不歇息的脚步和从不言说的艰辛。

生命中,他是第一个将我们抱起并亲吻的男人,他第一个牵着我们的小手跨出人生第一步并给予鼓励和掌声的男人,他是第一个听见我们哭会不安看见我笑会快乐的男人,他是会一直站在我们身后默默注视我们直到轰然倒下那一刻的男人……这就是父亲。

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像他对待我们那样,付出12分的时间和精神。如今的成年人,世界里根本 没有“容易”二字。

每天的生活里,是挤不完的公交和地铁,是写不完的报告和做不完的方案,一线城市无法安放他们漂泊的灵魂,也给不了父亲他们想要的安享晚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生活根本没有给我们一丝“躺平”的机会,当初说过的要给父母优质的生活,现在却依旧还是食言了。

最近看到一些话深有感触:

“对不起,老爸,说好了上班后赚钱带你去各地旅游,拍到此一游的游客照,我食言了。”

“最近太忙了,我下个星期回家去看你们......”

成年人不是不懂尽孝,只是大多数普通人终究还是成不了他们的骄傲。拿着微薄的薪水,买不起城市的一间房,最大的自由也只是在下班回家后享受片刻的安宁。

也许,现在我们还是不能让父母在短时间内过上可以在广场上肆意驰骋的生活,但是可以一边努力,一边不让他们担心。年纪越大,才明白“报喜不报忧”的重要意义。

也许,真正的孝心是家乡岸边挣扎生长的杨柳,是燕子归巢时嘴边衔着的春泥,是久旱的枯井冒出清泉的勃勃生机。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父兮吾父,育我生骨。”也许“常回家看看”才是真正的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