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国风·魏风7篇(原文译文)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
纠纠:纠缠交错貌。
葛屦〔jù〕:用葛藤编成的鞋。
掺掺〔xiān xiān〕:形容女子的手纤细柔美。掺,通“纤”。
要〔yāo〕:衣服的腰身,此指缝好衣服腰身。要,同“腰”。
襋〔jí〕:衣领,此指缝衣领。
好人:美人。
提提〔shí shí〕:安舒貌。
宛然:委曲顺从貌。
左辟〔bì〕:避让于道左,以示谦让。辟,通“避”。
象揥〔dì〕:古时以象牙做的发饰,亦可掻头。
维:因为。
褊〔biǎn〕心:心胸狭窄。
刺:讽刺。
【翻译】
交错的葛藤编成的草鞋,可以走在结霜的地上吗?女子纤细柔美的手,可以缝制衣裳吗?缝好衣服的腰身和领子,秀美的人穿上了这衣裳。秀美之人体态安舒,顺从礼仪避让道左,头上佩戴象牙发簪。因为其人心胸狭窄,因此作诗加以讽刺。
【解读】
《葛屦》这首诗的主题,古今学者的解读不尽相同。古说多从《毛诗序》,认为本诗以端庄女子却要操劳制衣,讽刺魏国君王“俭啬褊急,无德以将之”,而使“其民机巧趋利”。近现代学者则认为通过贫寒女子制衣和富贵女子穿衣的对比,揭示了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诗有两章,第一章六句,第二章五句。首章两个反问句已经饱含悲怨和不满,和诗末“褊心”的讽刺恰好形成呼应之势。中间写缝制的衣服是“好人”所穿,又描写了她佩戴“象揥”的妆扮和“宛然”回避的举止,似乎是一种雍容温淑的气质,却恰与前面的“葛屦履霜”与“女手缝裳”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全诗的讽刺力度。
汾沮洳
所属分类:国风·魏风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
汾〔fén〕:魏国水名,在今山西中部。
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
言: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莫:一种野菜,赤节,叶厚而长,植物纤维可用以缫丝。
无度:无比。
公路:古官名,掌管诸侯的路车。
一方:一边,多指远处。
公行〔háng〕:古官名,掌管诸侯兵车的行列。
一曲〔qū〕:水流弯曲处。
藚〔xù〕:又名泽泻,多年生沼生草本,可入药,亦可作蔬菜。
公族:古官名,掌管诸侯的属车。
【翻译】
在那汾水低湿之处,去采摘莫菜。那个人啊,仪容俊美无比。仪容俊美无比,公路与他相差极大。在那汾水远远一边,去采摘桑叶。那个人啊,仪容俊美如花。仪容俊美如花,公行与他相差极大。在那汾水弯曲之处,去采摘泽泻。那个人啊,仪容俊美如玉。仪容俊美如玉,公族与他相差极大。
【解读】
关于《汾沮洳》一诗的主旨,古今学者可谓众说纷纭。《毛诗序》认为是对魏国君主“俭以能勤,而不得礼”的讽刺;《韩诗外传》则认为是对“隐居之贤者”的赞美。此外,古说还有“晋人刺其大夫”说、“诗人赞其公族”说、“称美勤俭”说等。今人多从闻一多之说,认为此诗是女子对恋慕男子的赞歌。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六句,皆为复沓句式。各章皆以汾水边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诗经》中惯用的起兴意象。而后咏物及人,展开对“彼其之子”的称扬誉美。描摹其仪容之美,不仅以“无度”“如英”“如玉”三词比拟铺陈,而且拿“公路”“公行”“公族”与之对照映衬,使得“彼其之子”的形象顿时活灵活现,跃然眼前。
园有桃
所属分类:国风·魏风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
实:果实,后同。
殽:古同“肴”,吃。
歌且谣:伴乐而唱为歌,徒唱为谣。
是:然,这样。
何其:怎么办,一说为什么。其,语气助词,无实义。
棘:棘树,即俗称的酸枣树。
聊:姑且,暂且。
行〔xíng〕国:周游于国中,一说离开城邑。
罔极:不正,没有准则。极,准则,极则。
【翻译】
园中长有桃树,果实可以品尝。心中忧愁苦闷,我就吟唱歌谣。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士子也骄狂。那人就是这样,您说又能如何?心中忧愁苦闷,又有谁能知道?谁能知我忧愁,何必再去想它!园中长有棘树,果实可以食用。心中忧愁苦闷,姑且周游国中。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士子也不正。那人就是这样,您说又能如何?心中忧愁苦闷,又有谁能知道?谁能知我忧愁,何必再去想它!
【解读】
《园有桃》这首诗抒发了一位“士”人深重的忧愁哀思,而关于其忧愁之因,则存在各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魏国大夫对其国君“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的讽刺,此外还有“忧国而叹”说、“贤人怀才不济”说、“叹知己难得”说等等。就诗歌本义来看,取士大夫伤时忧己之说为宜。
本诗共分两章,每章十二句,皆用叠章手法,其中两章后六句完全相同。各章分别以园中之“桃”和“棘”堪食起兴,暗喻自己有才却不得其用,自然引出“心之忧矣”的主题。心中忧甚,他人不但不解,反而恶言相向,故有诗人后半部分连续的反诘慨叹,孤愤悲怨的情感宣泄可谓一气呵成,掷地有声。
陟岵
所属分类:国风·魏风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陟〔zhì〕:升,登。
岵〔hù〕:多草木的山。
行役: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上:通“尚”,表希望,后同。
旃〔zhān〕:“之”“焉”二字的合音,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犹来:还是归来。
屺〔qǐ〕:无草木的山。
季:兄弟或姊妹中排行最小者,亦泛指年较少者。
偕:俱,在一起。
【翻译】
登上那草木葱郁的山,瞻望着我的父亲。父亲说:呀!我的儿子行役在外,从朝至夕没有止息。希望你能小心谨慎,还是归来不要停下!登上那没有草木的山,瞻望着我的母亲。母亲说:呀!我的小儿行役在外,朝朝暮暮不能睡眠。希望你能小心谨慎,还是归来不要弃绝!登上那高耸的山脊,瞻望着我的兄长。兄长说:呀!我的弟弟行役在外,日夜必同他人一起。希望你能小心谨慎,还是归来不要客死!
【解读】
《陟岵》是一首表达征人对家乡亲人思怀之情的作品,正如《毛诗序》所言:“国迫而数侵削,(孝子)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对这一说法,古今学者几乎没有表示异议。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皆用复沓句式。各章首二句皆以诗人登高远望故乡亲人起句,实是兴中有赋,也自然引出了“思亲”的情感主线。此后诗人模拟情境,分别设想了父、母、兄对自己所说之话,饱含对其行役生活的悯惜担忧,也寄托着其早归故里、与亲团聚的殷切期冀,反衬出诗人对劳苦行役的怨怼不满,和对家乡亲人的无比思念。这种手法是本诗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所在,乔亿甚至推此诗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
十亩之间
所属分类:国风·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
桑者:采桑之人。
闲闲:从容自得貌。
行:将要。
泄泄:闲适和乐貌。
逝:去,往。
【翻译】
在十亩田地之间,采桑者从容自得,我将和你同回还。在十亩田地之间,采桑者闲适和乐,我将和你同归去。
【解读】
对《十亩之间》一诗诗旨的诠释,历来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毛诗序》认为,“十亩”之词实是对“(魏国)削小,民无所居”时局的针砭;而苏辙、方玉润等人认为此是“归隐田园”之诗,不过对两位归隐者的关系存在异议;今人有主张此诗为女子恋歌的,有主张此诗为采桑女劳动之歌的,相较而言,后一种说法较为合宜。
本诗文字精简,仅有两章,每章三句,全用叠咏结构。二章前两句展现的是采桑者在“十亩之间”劳作的情景,“闲闲”“泄泄”二词表露出她们从容自得、安然闲适的状态,渲染出轻松欢快的劳作氛围。各章末句皆是祈使句,通过采桑者呼唤同伴回家的举动,暗示一天劳作的结束,和采桑者丰富的收获。此诗与《周南·芣苢》一诗题材相似、风格相近,可比照研究。
伐檀
所属分类: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坎坎:象声词,砍树声。
寘〔zhì〕:同“置”,放置,后同。
干〔gān〕:涯岸,水边。
猗〔yī〕:犹“兮”,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稼〔jià〕:种植谷物。
穑〔sè〕:收获谷物。
胡:疑问词,为什么。
三百廛〔chán〕:三百,虚数,泛言很多,后同。廛,古同“缠”,度量单位,犹“束”。
不狩不猎:狩,冬季打猎。猎,夜间打猎。二词连用统称打猎。
县貆〔xuán huán〕:县,通“悬”,悬挂,系挂,后同。貆,幼小的貉〔哺乳动物,似狐,穴居〕。
素餐:无功受禄,不劳而食。
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木。
直:平正。
亿:数量单位,此处或以十万为亿。
特:三岁之兽,泛称大兽。
素食:义同“素餐”,平白而食。
轮:车轮。
(17)漘〔chún〕:水边。
(18)沦:水上的小波纹,微波。
(19)囷〔qūn〕:古代一种圆形谷仓,一说为“束”。
(20)鹑〔chún〕:鹌鹑。
(21)素飧〔sūn〕:义同“素餐”,不劳而食。飧,晚饭,亦指熟食,此处泛指吃饭。
【翻译】
砍伐檀树声声作响,砍下放在河水之畔。河水清澈泛起涟漪。不种谷物也不收获,为何要拿三百束禾?不去冬狩也不夜猎,为何见你庭悬幼貉?那些所谓君子之人,不会平白吃人闲饭!砍树声声制作车辐,砍下放在河水之侧。河水清澈而又平正。不种谷物也不收获,为何要拿三百亿禾?不去冬狩也不夜猎,为何见你庭悬大兽?那些所谓君子之人,不会无故吃人白饭!砍树声声制作车轮,砍下放在河水之涯。河水清澈泛起微波。不种谷物也不收获,为何要拿三百仓禾?不去冬狩也不夜猎,为何见你庭悬鹌鹑?那些所谓君子之人,不会无功吃人白饭!
【解读】
《伐檀》一诗,对那些尸位素餐的在位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正如《毛诗序》所言:“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那些无功无德之人,却能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揭露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残酷现实。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九句,章章复沓,仅有数字更替。各章首句皆以砍伐檀树制作车具起兴,次言将所伐树木置于微波荡漾的河畔,似乎营造的是一种愉快欣悦的氛围。然而紧接着便诗风大变,诗人连用多个反诘句,对“不稼不穑”却“取禾三百”、“不狩不猎”却“庭有县兽”之人层层逼问,再加上对“君子不素餐”的反复昭示,诗人饱含愤怒的控诉和指斥终于宣泄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硕鼠
所属分类:国风·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硕鼠:大鼠,一说田鼠。
黍:古代一种粮食作物,亦称“稷”,一说黄米。
三岁:多年,后同。三为虚词,泛指数目之多。
贯:侍奉,服事,后同。
女〔rǔ〕:同“汝”,后同。
莫我肯顾:倒装结构,即“莫肯顾我”,后文“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法相同。
逝:通“誓”,发誓,决意,后同。
去:离开,后同。
爰〔yuán〕:于是。
德:恩惠,恩德。
直:通“职”,处所。一说通“值”,价值。一说正直。
劳:慰劳。
号〔háo〕:呼号,大声喊叫。
【翻译】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顾念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片安乐土。安乐土啊安乐土,这才是我好去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麦。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恩惠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个安乐国。安乐国啊安乐国,这才是我好归宿。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苗。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慰劳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方安乐郊。安乐郊啊安乐郊,谁还长久呼与号!
【解读】
《硕鼠》是一首有名的“刺贪”诗。诗人将贪得无厌又寡薄无情的剥削者形象地比喻为“硕鼠”,正如《毛诗序》中所说:“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无限的憎恶、怨恨和谴责之意尽皆流注于笔端。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各章首二句以警诫的口吻比兴,让“硕鼠”不要无休止地啃噬农人辛苦收获的谷物,然后进一步给出原因:多年来对它的事奉不仅没有得到一点恩惠,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蚕食鲸吞。也难怪诗人会决然发誓离开“硕鼠”,去寻找那方安乐之土了。诗中“乐土”“乐国”“乐郊”三词意义类似,皆是寄托着诗人美好向往的一种象征,代表着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安乐祥和的一种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