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构成的四大要素

在艺术的领域里,中国书法,可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而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独特的艺术,主要是具备有两项先天的先决条件:第一,因为中国的文字始于象形,在图画的基础上提升而成为一种抽象的艺术造型;第二因为书写的工具是毛笔,笔毛轻软,濡墨着纸时,线条的粗、细、曲、直、浓、淡,均可随意自如,变化多端,表现出美妙的笔法来,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虽未能确切定论,就从商代以甲骨文记事开始,也超过了三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人类,是有一种天赋爱美的本能的,在有利的书写工具和富于变化的物象图形的吸引下,经过渊源久远的年代,无数先民的努力创新,中国书法便成为一种独特的高极艺术形式。

中国的文字,古今流行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篆、隶、草、楷、行五种,篆以前的文字,还有甲骨文、金文等,我们便统称之为古文。我们细观中国文字书体的递变,一脉相传,发展自然,层层创新,而历代以来书家辈出,向着艺术的高峰竟进,作品之丰富多姿,真使我们目不暇接。

经常有朋友都会问及“书法艺术的学习,人人都说无百日功,看来很不容易,可有捷径可寻吗?”平心而论,书法艺术的学习,说易不易,说难也不太难,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去研究,进步一定较快,然而也要经过一番努力,才可有所收获的,反过来说,如果一蹴而就,一学便成,这还算得上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吗?

事实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也是有形质可寻的根据,研究和体会,我以为书法艺术的形成,是包括有四种基本要素的,我们要进行研究和分析这四种要素,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 四种要素是:

一、线条的安排

中国文字的结构,有的笔画简单,有的复杂,不论简单或是复杂的,都是由线条组成的,综合来说,不外是点、横、竖、撇、捺、钩六种方式。这几种不同方式的笔画,交互组合和应用,便创造无数的单字来。正如《书谱》说:积其点画,乃成其字。

笔画的书写,既有规律可寻,就以楷书(真书)来说,一个字里的横画,有两画以上的,横画与横画之间要平衡而距离大致相等;直画要垂直,一个字里有两笔长直竖画的,便要左收右放,字里的布白,要大致均匀,不可出现太大的空位,这是笔画的基本法则,当然,基本的法则自然不只这几项,这只是举例罢了。

然而,笔画的安排,又不能只求工整,过分着意于横平、竖直、方正,便失去了艺术的意味了,正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把每一笔画,在字中力求适当的安排,同时,画与画之间,又要互相呼应,有适当的联系,这种措施,在书法中便称之为“结字”或“装字”。这是书法艺术里的一个大问题,结字不得其法,便不会写出好看的字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更提出了《八十四条大字结构法》由此可知,笔画的安排在书法艺术中是多么的重要了。

二、字的造形

书体不同,对于字的造形也不一样,每种字体,均有其本身艺术的特性,篆书形长,向纵发展,隶书形扁,向横发展,楷书则归于方整,楷书的字形,一般虽属方整,但由于书法家的审美眼光及偏好不同,也会有所分别,钟繇的字较扁平,王羲之略为方整,欧阳询尚形长,褚遂良,虞世南归于方正;到了苏东坡却又回复扁平,而且耸肩倚侧,黄山谷则中宫谨严,四面开张,字形又有所不同。

中国书法既是由图画演变而成的一种视觉艺术,则其表现当时肈于自然而本乎人性的了,不同的画家在绘写同一的景物时,由于个人的意念不同,技法各异,所绘写出来的作品,也各有其不同风格。书法艺术也是一样,同样的字句,出自不同的书家,便表现出不同的面目来了。这是一种“自我”的表现。这种自我可不简单;是包括了传统的形式,加上作者的爱好,性格和修养而形成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舞姿美妙,剑花四射,连绵不绝,于是把这形象运用到草书上去大放光彩;怀素因观夏云随风卷动,而顿悟笔意,便是最好的例子。

当一个人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必先经过模仿的临摹阶段。在这阶段中,要设法掌握书法的原则和特点。次一阶段便进而研究其他历代名家书法,以求融会贯通,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便可以发挥自我了。因此一个书法家在字的造形方面,也是要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的。

三、力的表现

中国书法,素来是着重笔力的表现的,至于怎样才能表现出这种力道来呢?《笔阵图》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但是,要怎样“下笔”,才可以承受这“一身之力”呢?蔡邕说得好:“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这是说:握管书写的时候,要落笔藏锋,收笔回锋,逆起逆收,使笔锋与纸面接触时,在屈折之中留驻着一种力量,并使它在字画中表现出来。就是在书写小字时也应该悬腕悬肘,这是书法的基本功,每一个立志学好书法的同志,都必须下决心勤学苦练,努力学到手,只有手、腕、肘、臂离开桌面,虚悬在空中,而且笔杆还要向左前方倾斜,才能收到笔力劲健,书势奔放,风神洒落超迈的艺术效果。

《笔阵图》又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由此可知,笔力在字画内的具体表现便是“多骨”“丰筋”。筋骨强健,气雄力厚,那有不气宇轩昂和精神百倍呢?梁武帝评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几句正式描写活力充沛的精神表现。

凡是多骨丰筋的字,在用笔方面,多以中锋为主,历代研究古法的人,都是主张中锋用笔的。因为中锋用笔,确能使笔的骨骼强健,力透纸背。然而全用中锋,有时则略显得单调,若辅之以偏锋,便可增加飘逸之感,大有牡丹绿叶的作用。姜白石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我们细察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发现王羲之是中锋、偏锋互用的,欧阳询偏锋多于中锋,而颜真卿与柳公权则中锋多于中锋。颜真卿和柳公权在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之称,他们都是以笔力劲健著名的。

四、气的连贯

当我们在提笔作书的时候,如果不是篇章太长的话,例如一张中堂、条幅等,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不该中断,尤其是写行书和草书,更要讲究流畅和气势,如果中断再写,气势便很难连贯了。

书法家在处理一幅作品时,笔与笔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总要互相呼应的,笔断意连,大小适宜,即使变化错综,也要顾盼有情,映带有姿,筋脉相连,血气贯串的。所以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从整体上去观察,然后再作细看。如果整体的气韵甚佳,纵然电话偶有小疵,也可以瑜掩瑕的。观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又有如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和舞蹈一样。书法线条的大小浓淡和轻重缓急,就好比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姿态,使我们不自觉的投入其间,与物神游,自得其乐。

自然,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一幅气韵生动的、节奏美妙的构图完美的作品,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可不容易,我们非要认真讲究上述的四种基本要素不可。画的安排和字的造形是属于形的方面,力的表现和气的连贯是属于质的方面,这两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属于书法技巧的范畴。“形”与“质”的提高,是要靠我们各自去修养和争取。到了“形”与“质”的提高,而至融汇结合时,才登入了书法艺术的境界,在书法艺术的境界中,所要讲究的是“气韵”亦即所谓“神采”。

南齐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气韵”或是“神采”是一种抽象的表现,从优秀的作品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来,它是一种可学与不可学,可求与不可求的东西。实际上书法写到最后,就是写学问。还是苏东坡说得好:“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加强我们对书法的认识和提高我们的艺术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