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1907年的彩色榕城,美不胜收的三山景观
福州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东晋之前,这片美丽的地方还叫冶城,当时的冶城太守张伯玉号召大家遍植榕树,当地居民纷纷响应。从此以后,福州街头就有了“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景象,这座城市也因此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叫“榕城”。
本组图片记录了1907年的福州景观,是当时生活在福州的英国人所拍摄。小编对图片进行了高清和上色处理,希望通过这些现代手法的加工,尽量还原一百多年前这座榕树之城的真实风貌。
1907年的福州城
从乌石山上看福州城,远山如黛,薄雾蒙蒙。福州城内有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立,还有乌塔和白塔遥遥相望,交相辉映。 一条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风景。福州也因此又有了“三山”之别称。
水道环绕的城景
这是从马限山上的英国海员俱乐部(福州英国领事分馆)所看到的福州景象,当年英国殖民者经常从这个位置监视福建船政的动态,收集情报。
太古洋行
太古洋行是老牌的英国洋行,1867年创办,初期经营茶叶,并代理轮船公司的业务。1872年在福州开设分号。
太古洋行前的花园
当年的洋行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洋房,殖民地券廊式九开间。建筑今已不存,其原址为现在的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幽幽小巷
福州城内的一条静谧小巷,路面很窄,却铺着石板,两边是有围墙的民居。因为来往的人不多,一些地方已经被青草覆盖了。
闽浙总督府大门
闽浙总督是清朝九位封疆大臣之一。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便归闽浙总督管辖。此后,闽浙总督统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军民政务。
万寿桥
此桥为解放大桥前身。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福州万寿寺僧王法助奉旨募集资金,把原来的万寿浮桥改建成石梁石板桥。大桥前后建造共花了十九年时间。
繁忙的水道
万寿桥前一条狭窄的河道,两边是高耸木楼,楼上有人凭窗下望。河上挤满了船只, 其中在一条船上清晰可见一家船民的身影 。
闽江远望
这是摄影师在去往涌泉寺途中所拍摄的一张照片,从鼓山之上远望烟雨迷离的闽江风景。
鼓山风光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部,闽江的北岸,山上林壑幽美,胜迹众多。现已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涌泉寺
这是一座千年古刹, 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涌泉寺前面是香炉峰,背靠白云峰,有着“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
涌泉寺的大门
高大的牌坊,上面写有“万福来朝”的字样。从地上平展的石板路面,可知当年此地的香火之旺盛。
涌泉寺喝水岩
相传,五代时的高僧神晏曾在此处诵经修行,因嫌洞下涧水喧哗,忍不住大喝一声,涧水就此改道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石壁涌出。这里也因此得名“喝水岩”。
马蹄形的坟墓
这是一座极为豪华的坟墓,坟前石板上刻有八个大字,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两边是石鼓和石狮子各一对。时至今日,类似结构的坟墓在福州地区的多处地方仍可以看到。
宝塔锚地和炮台
当年的马尾被称作“宝塔锚地”。马尾炮台则位于闽江入海口北港主航道最狭窄的部位,旧称急水门。这里曾是古代福州的门户。
福州夹板船
夹板船是一种两层木板的大帆船,此时这艘大木船已落帆抛锚,静静地停泊在明镜一般的水面之上。
闽江摇橹人
闽江之上,一户船家的男女老少全员上阵,齐力摇橹,船橹划破江面,溅起朵朵水花。
福州二号
这艘正在江面上航行的大船名“福州二号”船。是一艘蒸汽动力船。但是船上还装有高大的桅杆,顺风的时候,会扬起风帆,助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