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年
很多年来,每到过年我总是提醒自己:现在是天天过年,因此不要为办年而囤积食品、什么都不要囤积。因为市场上什么都不缺,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买到。可是,当年越来越近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买一些东西囤积起来,不办年自己心里老是过不去。
老家把所有为过年而进行的采购活动统一叫做办年。农历腊月十几的时候,人们遇见了,会问:开始办年了吧?答:冒呀,还早呢。到农历腊月二十之后,年办的热火朝天的,人们遇见了,会问:年办齐了吗?答:差不多了,将就将就过吧。“将就将就过”只是客气的说法,其实,进了腊月人们就为办年忙开了。1970年代,我还是一名儿童时,对家里办年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要扯布或用家织布请裁缝做衣服。当年农村很少有人买衣服穿,各家各户年前请裁缝师傅到家里,给一家老小都做新衣服过年穿。师傅一天可以做十几件衣服,样式没有什么讲究,大人总是叫师傅把小孩子的衣服往宽大里做,一件衣服是要穿很多年的。做工的质量有保障,针脚做的是又密又匀。有时候一家的衣服不够师傅做一个工,也可以两家共着请师傅做一个工。常常是一村子里几十户人家请的是同一个师傅,所以要轮着来,有时安排不过来,年三十裁缝师傅还在忙,影响裁缝师傅家团年,总是过意不去的。
一天清早,我家早早起来洒扫堂屋、搭上裁衣的案板、做好早餐,等待着请好了的裁缝的师傅来家里做衣服。可左等右等师傅没有来,待看到他挑着缝纫机来了,我在门口高声呼叫时,他径直挑着担子到村里另一家去了、完全忘记了他与我们家的约定。这件事情让我们兄弟姐妹们很沮丧,看到裁缝师傅从门口头也不回、一声不吭地走过,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我们穿新衣服过年的希望给带走了。过了年后,我家在正月初十左右又请另外一个裁缝师傅来做衣服,我们到正月十五终于穿上新衣服。记得我穿着家织的粗布做的新衣服、在门口蹦蹦跳跳时,伯母看见了,逗我说:“哎呀!建华穿新衣服了,好俏呀!”我心里激动,偏着头去看妈妈,只见她噘着嘴巴有些生气的样子,我知道,她是对年前的裁缝师傅失约、导致孩子才穿上新衣服的事情还耿耿于怀。
要买猪肉、买鱼。那时不象现在物品如此丰富,鱼、肉都是凭票供应,每到年关常常供不应求,不提前做准备会很被动。老家过年一定要吃肉糕,鱼和肉是做肉糕重要的材料,没有它们做不了肉糕,没有肉糕吃的年那真不叫过年,因此买鱼买肉也是办年的一件大事。
记得有一年过年我们家没有买到鱼,父亲天天去托人帮忙,说大人吃不吃没有什么,要是买不到鱼做不成肉糕,细伢不好办。我一想到过一场年连一块肉糕都吃不上,简直就要哭起来。后来,总算有人在腊月二十八夜里,还穿着打渔的塑料衣裤,给我家弄来了两条鱼,大约有好几斤呢,一家人喜笑颜开、感天谢地地样子我还记得,父亲给人钱,给人献烟,说着有劳、辛苦等感谢的话,感谢他让我家在过年时能吃上了肉糕。我听着鱼在大水桶里拍水的响动,很久睡不着。
还要买木炭、买一些时蔬及其它的东西。平时家里是舍不得用木炭烤火的,过年时亲戚们会相互走动,大冷天家里烧一盆炭火,既热闹又暖和。桌上的菜品也容易冷了,须要备一些炭炉一边加热一边吃。过年时节的蔬菜都是红萝卜、白萝卜、大白菜,也要到集市上去买一些大蒜、藕、鲜辣椒,以丰富餐桌上的菜的品种。
那时候,父亲天天起早去赶集,今天提几斤炭回来,明天提几节藕回来,后天提一把大蒜和几个红色与绿色的辣椒回来。和这些东西一起被父亲带回家的,还有我和二姐的新袜子,新红头绳,写春联的红纸,等等。东西虽然不多,但一年也就是过年才得见,在我们眼里已经是相当丰富了。关键是每一样东西都传递着将要过年的信息,令人欢欣鼓舞。
其实,即使是用家织粗布衣服,即使只有两条鱼,即使只是几斤炭、几节藕的春节,对当年的父母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父亲连续早起冒着严寒去赶集,是想尽可能地增大他手中有限的钱的购买力,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精打细算,才用那有限的钱让我们穿上新衣、让我们吃上肉糕、让我们吃上藕,还能够穿上新袜子、扎上新红头绳的。记得有一年父亲对母亲说:年还没有办好,25块钱花的差不多了。还没有成年的哥哥说:你明年给25块钱给我,我来办年,保证办的比你好。父亲苦笑着说:你能干,我明年给你25块钱,看你能办个么样的好年。
想当年,过年只有小孩子做新衣服,父母极少做,他们的衣服穿地精细;桌子上好吃的菜也是尽着小孩子们吃,父母总是说米饭更养人。办年,其实是辛苦一年的父母,年终又一次为孩子们的快乐而操劳,是父母在新春佳节时对孩子们的交待。倾尽所有,要在新春佳节时让孩子们过得比平时富有。这是家庭的传统,也是父母的责任。这责任如今落在我的肩上,无论日子过得是宽余还是窘迫,都要好好去办年。
您年办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