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惠保”参保率达31.6%,为何有的城市参保率却只有5%?
最近,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公布了一组数据,再一次引发了大众关注。
上线45天,“沪惠保”参保人数已经超过600万,创下“惠民保”系列首年参保人数之最。平均参保年龄48岁,参保率达到31.6%,相当于每3个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中就有1人投保。
相较于5%的行业平均参保水平,“沪惠保”的参保率算是相当不错了。
说起“惠民保”,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了,有不少家庭也已经加入了其中。
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系列产品自2020年开始迎来爆发期。
“惠民保”产品发展历程
截止今年年5月31日,全国共推出140款惠民保产品,覆盖26个省份。
“惠民保”执行的是“一城一策”,因此在不同的城市,“惠民保”的名字也有所不同。比如上海叫“沪惠保”,河北叫“冀惠保”,安徽叫“皖惠保”等等。
“惠民保”与基本医保对接,只有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员,才能购买“惠民保”,在医疗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报销。
“惠民保”的价格非常亲民,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但其最大的特点是被保人无年龄限制,不用体检,没有健康告知,入保条件比商业保险要低很多,让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也得以加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保单生效日前就罹患的既往病症及并发症,或者存在病前症状,延续到保险保障期间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
“沪惠保”的保障内容
此外,“惠民保”的保障范围是有较大限制的,针对医保目录内的住院医疗花费,免赔额多位于1.5~2w,报销比例75%~80%不等,保额100~200w;针对某些特定高额药品费用,则不设免赔额,报销比例75%~100%报销,额度为100~200w。
这里说的特定高额药品责任,是“惠民保”产品的一大特色,覆盖了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肝癌、肺癌、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骨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解决居民的重病医疗费用难题。
除此之外,有的“惠民保”产品还扩展了质子重离子治疗费用、罕见病保障、送药上门、肿瘤咨询等保障责任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居民保障水平。
“惠民保”的诞生,得益于国家对居民医疗保障缺口的重视。
早在2016年8月,银保监会就出台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将“大力发展普惠保险,开发各类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小额保险产品”。
在之后的几年里,国务院、银保监会又相继出台了多个与普惠保险相关的政策。
尤其是在2020年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惠民保”的发展进入高潮期。
普惠保险相关政策
不过,虽然普惠保险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惠民保”执行的是“一城一策”,各个城市对当地“惠民保”的支持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地方是政府主导,有的地方是政府指导,有的地方政府不主动参与。
地方政府的态度不一样,也导致参保率差异较大。
政府主导模式下,参保率最高。比如浙江丽水发文进行行政督导,将参保率纳入市政府行政考核,实现全市参保率85%。
政府指导模式的参保率相对也还不错,比如“沪惠保”,上海政府及当地医保局提供场外指导,9家商业保险公司承担营销推广职能,随申办、支付宝、微保、公众号等各大渠道共同发力,因此实现了31.6%的参保率。
政府不主动参与的模式,纯粹由商业保险公司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站台”,对居民的吸引程度就很低了。
政府是否主导对参保率影响很大
此外,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的开放力度对参保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深圳采取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统一划扣并默认参保的模式,其“惠民保”参保率高达53%;而无法使用个人账户支付的广州,参保率就只有5%。
个人账户对“惠民保”参保率影响很大
当然我们也要弄清楚,“惠民保”虽然保费很低,但它仍然是属于普惠性质,有较高的免赔额和受限的报销比例,大部分产品也只能报销社保内住院医药费用,存在保障缺口。
如果需要更全面的保障,还要合理进行商业保险配置。
但对于年龄较大、健康问题较多的人群而言,“惠民保”无年龄限制且无健康告知,非常适合此类人群投保,且100%应该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