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84份病历的小儿脑瘫针刺选穴规律研究

牟梓君1,何丽云1,宋虎杰2,成  秋2,刘保延3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瘫的主要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常伴有感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中医归属“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目前脑瘫及其合并症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针灸是患儿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为规范小儿CP针刺方案及进一步临床效果评估奠定基础。

01

中医证型频次统计

在1584个诊次的脑瘫患儿病历中,本病相关的中医证型12个,频次统计10次以上的证型由高到低分别是肝强脾弱证(1265)、肝肾亏虚证(238)、脾肾两亏证(53)、痰瘀阻络证(14),其中肝强脾弱证占79.86%。

02

讨论

脑瘫辨证多从脏腑虚实而论,虚证责之于肝、肾、脾、心,实证责之于痰、瘀。对此,针刺选穴也缺乏统一性,有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国际头针标准线、焦氏头针、靳三针等,传统经络理论与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理论并行,临床如何运用多种选穴方法形成科学有效、又便于推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成为关键。

2.1  脑瘫高频穴位特征分析

脑瘫高频穴位归经以足三阳经为主,选穴包含头针、体针,头针在儿童脑瘫治疗中应用广泛,本研究中足运感区、平衡区、运动区列于高频穴前5位。头皮针可加快大脑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加脑部的供血供氧,改善脑细胞代谢,提高乙酰胆碱酯酶的水平。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对应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小脑半球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可调节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和小脑性平衡障碍,对于瘫痪、疼痛、麻木及发音障碍、流涎、失语等均有治疗作用。三阴交、肝俞、脾俞是使用率最高的3个体针穴。

2.2  腧穴聚类分析

委中可治疗腰背部疼痛强直、腓肠肌痉挛等;外关主治上肢疼痛、肘臂屈伸不利,两穴相配可治疗上下肢挛急、疼痛和姿势异常等。手三里、行间、悬钟、承扶位于脑损伤受累四肢部,一则局部取穴发挥近治作用,二则八会穴之髓会悬钟可补肾益髓、通少阳经气,共治肾虚失养、髓海不足之偏瘫、膝腿痛、足胫挛急。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主治运动、平衡功能障碍,兼而补肝肾、健脾胃,补先后天不足。血海、丰隆补血行血、健脾消痰、收涎利咽,治疗痰瘀内阻所致筋脉屈伸不利、吞咽困难、喉间痰鸣、流涎等症状。脾俞、运动区、阳陵泉可健脾益气,柔筋利关节,治疗下肢痿痹瘫痪、膝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等。

2.3  复杂网络核心处方分析

临床常用配穴有:

运动区、脾俞、阳陵泉补脾荣筋,可治疗筋骨痿软、对侧肢体和躯干瘫痪、口软唇弛流涎等;

肝俞、脾俞柔肝健脾,可治疗肝强脾弱之发育迟缓、颈项肢体强直不柔,伴手足震颤、肢体扭转、四肢抽动或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等症;

血海、脾俞可补脾养血行血,治疗血虚、血瘀症见肢体不遂、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言语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

太冲、肝俞疏肝行气、舒筋通络,可改善关节僵硬、腕指屈曲、手握拳等筋脉关节不利问题,与肝俞、脾俞相配共治肝强脾弱证;

肝俞、肾俞可治疗肝肾亏损之发育迟缓、反应迟钝、筋脉拘挛、头项痿软、囟门迟闭、易惊等;

风池、太冲可治项软;

百会、四神聪可治智力低下。次要核心穴位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辨证选穴。

来源:牟梓君,何丽云,宋虎杰,成秋,刘保延.基于1584份病历的小儿脑瘫针刺选穴规律研究[J].中国针灸,2021,41(03):355-358.

(0)

相关推荐

  • 小儿脑瘫(五硬之证)的中医论治

    在不同的脑瘫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约占50%-70%,其所症状表现与中医文献所记载的"五硬"极其相似,中医学对"脑瘫(五硬之证)"有其特殊的认识和独到的治疗 ...

  • 小儿病的用穴规律

    导读:小儿发病单纯,其处方用穴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就儿科病证谈谈个人选穴体会. 谈小儿病的用穴规律 孺儿与成人不同,古人称其体质为"稚阴稚阳",形体未充,脏腑娇嫩,其发病也多较单纯, ...

  • 董氏针灸针刺选穴特点

    刺的深浅关乎疗效极大,古书中不乏记载,董氏奇穴中亦经常提及深浅不同的主治有别,例如:大间及小间穴之手术部份指出:『五分针,正下一分治心脏,二至二点五分为肺分支神经』.地士穴之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医治疗阳痿用药规律研究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医治疗阳痿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毛德西教授治疗痞满用药规律研究

    结果:使用软件中的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毛德西教授于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痞满的909个处方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1.所有常用药物中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序,排在前 20的药物分别是: 生甘草.砂仁.清 ...

  • 基于数据挖掘的明清医家治疗癫病遣方用药规律研究

    结果本课题共收集关于癫病处方118个,中药179味,共计988药物频次,经频数统计,治疗癫病的方剂中高频药物涉及:补气药(甘草.人参.白术),补阴药(麦冬),补血药(当归.白芍),开窍药(麝香.石菖蒲 ...

  • 基于复杂网络的周仲瑛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结果:共搜集168诊次医案,病机以气阴两虚.心营不畅最为多见, 核心用药以 丹参.太子参.麦冬.砂仁.全瓜蒌.法半夏.川芎等为主;网络节点(中药)聚类后得到六大类,分别对应 气阴两虚.痰瘀痹阻等六类病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用药规律研究

    加入购物车收藏 作者:宋京美,吴嘉瑞,姜迪, 摘要: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单味 ...

  • 基于数据挖掘的范忠泽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范忠泽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肿瘤科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综合一科 | 石晓兰 潘树芳 禹雯琦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医方辨治消化系统肿瘤用药规律研究

    探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处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将<肿瘤良方大全>中全部消化系统肿瘤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药对.中药类别统计,采用IBM SP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