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诘难的问句诗(二)

二、问句诗的分类

诗歌创作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问答则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问答,有的是一问一答,有的只问不答。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只问不答的问句诗;二是又问又答的问句诗;三是唱和问答诗。

1.只问不答的问句诗。问语多用于结尾。例如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赔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火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又如清朝万树的《贺新凉》:

汝到园中否?
问葵花向来铺绿,今全红否?
种柳塘边应芽发,桃实树冬活否?
青笋箨褪苍龙否?
手植盆荷钱叶小,已高擎碧玉芳筒否?
曾绿遍芳丛否?
书笺为寄村翁否?
乞文章,茅峰道士,返茅峰否?
舍北人家樵苏者,远斫南山松否?
堤上路,尚营工否?
是处秧青都是浪,我邻家布谷还同否?
曾有雨、有风否?

全词通押一“否”字为韵,属于福唐独木桥体。连珠炮般地连续提出12个问题,先问园中花卉草木,再问园外邻舍景致,问得细致真切,不惮其烦。对此类诗作的语义分析必须与形象思维的鉴赏相融合,去设想省略掉的答句内容。其实从问句中,小园绰约风貌已历历呈于读者面前了,在作品中根本无须写答话,一写则读之索然矣!

另外有问无答如李端《逢王泌自东京至》:

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

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

也有设问体,此体借问作答,并非要人回应,大多隐含表现一些哲理或与他人默契之心照不宣的事物,即以反问方式为论。如宋代苏轼《琴诗》云: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古诗中这种有问无答的作品随处可见,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来日绮窗下,寒梅着花未?”(王维--《杂咏》),似乎不合乎现代写作技法中的“有问必有答”的要求,但这种截断横流的写法在诗中却更显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未知,就更显得情怀无限。

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其中有一段接连16句问句:

谁蹇行地足,谁抽刺天鬐?谁作河畔草,谁为洞中芝?
谁若灵囿鹿,谁犹清庙牺?谁轻如鸿毛,谁密如凝脂?
谁比蜀严静,谁方巴賨赀?谁能钓抃鳌,谁能灼神龟?
谁背如水火,谁同若埙篪?谁可作梁栋,谁敢驱谷蠡?

明代万历刊本的《玉谷调簧》里有《金印记》一篇,其中有首《娘骂女》,是咏私情的问答体,文字极漂亮:

小贱人生得自轻自贱,娘叫你怎的不在跟前?

原何唬得筛糠战?因甚的红了脸?

因甚的掉了簪?为甚的缘由甚的缘由?儿,揉乱青丝纂?

2.又问又答的问句诗,即问答体。全诗内容结构分为问、答两部分。此体本源于民歌。有二人对唱问答和一人自问自答两种形式。如果问与答分为两首则属唱和;如问、答集中于同一篇诗歌,则属问答体。问答有一问几答、几问一答、一句问数句答、数句问一句答、有问无答。

古诗中的问,大多是引情,类似于比兴的手法,其目的在于对随之展开的情做铺垫,问不是为了答,答也不仅仅是答,一问一答间最终表现的还是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所有的情都在问答之间表露无遗,而采用问答体,更能在字里行间使情入木三分,催人泪下,表现手法上极富感染力和诱惑力,用个现代的词便是“煽情”。例如夜会》(皮日休问,陆龟蒙答):

消寒夜?帘外迢迢星斗明。
况有萧闲洞中客,吟为紫凤呼凰声。

《夜会》(陆龟蒙问,丁卉答):

忆山月?前溪后溪清复绝。
看看又及桂花时,空寄子规啼处血。

宋代诗词也常用问答体,其中刘辰翁词最爱以问句领起。在元明清散曲及民歌时调中,问答体使用则更为频繁,直到现代的传统题材歌剧《刘三姐》、陕北民歌《对花》、云南民歌《猜调》,都可以看出。无论在文人诗词还是在民歌中,问答体一直是长用不衰的。例如唐代李白的《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王绩《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哪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唐·王绩《春桂问答诗》:

问春桂:桃李正芬芳,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否?

中国的古体诗中有很多问答体作品,而早些时候很多诗评者将这类问答诗归入叙事诗中,近一段时期开始,人们开始对问答诗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杜甫的《望岳》,开篇便是一句“岱宗夫如何?”设问,以下至“决眦入归鸟”五句皆是做答,但如此磅礴的气势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仅仅是一首问答体的叙事诗。
  问答诗大多借问答以抒情,尤其是一些短诗小令,更能以问答式的工笔将复杂的感情隐寓其中,便愈显情之深切。
  另外,在古诗中还常见一问几答、几问一答、一句问数句答、数句问一句答、有问无答、甚至还有不见问只见答的。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问的什么?诗人没说,但从“童子”的回答中却能揣测端倪——“言师采药去”,想必诗人问的是“你师父干什么去了?”;接下来诗人又问“他到哪里采药去了?”,答曰“只在此山中。”诗人想必甚喜:“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到山上什么地方能找到他?”,回答则令诗人很失望:“云深不知处。”,后几问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通读全诗,便可推测出诗人的问。贾岛着急地问:“你的师傅到那里去了呢?”“我的师傅到山上采药去了。”童子回答说。贾岛紧追着问:“你知道在山上的哪个地方吗?”童子指着那座山说到:“巍峨的大山,云雾缠绕,我也不知道我的师傅在哪里。”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另外有问无答如李端《逢王泌自东京至》:

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

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

借问抒情是很奇特的写作技法,若能对古体问答诗做透彻的理解,无疑对学诗写诗的技巧和鉴赏诗词的水平是极好的帮助。

(0)

相关推荐

  • 课堂观察员系列:写作策略学习【三】——读写一体,一堂有野心的童诗课

    课堂观察员系列:写作策略学习[一]--课堂上的采访.课堂观察员系列:写作策略学习[二]--莫将"支架"变"绑架",多功能作文课.今天杂谈第三堂作文课,好玩. 第 ...

  •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朗读教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朗读教学设计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朗读文本解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 ...

  • (诗歌)他的每个问句都落地生根

    我把我的近体诗意译成了现代诗: 那凛冽的寒风与这潮湿的雨, 那坠落的雪气迫使万山堕入冬日, 湖水上的迷雾吞噬了惊起的鸿鸟, 地上肃杀,逼得虫子躲进烂根的杂草中, 这时,一个年近花甲的诗人踱步于此, 悄 ...

  • 贾岛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只有4句,却留下一个千古遐想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唐诗三百首>是历代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的,可谓是家喻户晓.之所以能够如此流行,是因为<唐诗三百首>在选编时就以"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 ...

  • 设疑诘难的问句诗(一)

    陈振桂 一.问句诗的涵义及其起源发展 问句诗,也叫问语诗,又叫设问诗,属于问答体."问答体" 又称"问难体"."诘难体",是以问答句式显示智 ...

  • 设疑诘难的问句诗(三)

    陈振桂 3.唱和体诗.唱和就是此唱彼和,以相酬答.诗的唱和,古已有之,<尚书> 卷四<虞书>载舜与皋陶的唱和,是最早的唱和诗.舜歌曰: 股肱(臣)喜哉,元首(君)起哉,百工熙( ...

  • 提问技能二:精心设疑,巧设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链--课堂提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

  • 【诗艺国际】郁 犁 | 莫作寻常看,权当况味听(诗二十二首)

    ▼ 莫作寻常看,权当况味听 (诗二十二首) 作者/郁 犁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郁犁,原名杨金库,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理事.哈市作 ...

  • 赵孟頫书写朱熹的《感兴诗二十首》

    赵孟頫书写朱熹的<感兴诗二十首>,赠给友人.墨迹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三百多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感兴诗并序余读陈子昂<感遇(寓)>诗,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 ...

  • 现在考驾驶证很难,对于科目二有没有操作技巧?

    现在考驾驶证很难,对于科目二有没有操作技巧? 科目二包括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曲线行驶,直角转弯,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五个项目. 上车准备. 一.上车首先要调整汽车座椅.前后调节座椅,一脚快速踩下离合器 ...

  • 热门阅读:《难经悬解》 二十九难

      <难经悬解> > 卷上 二十九难 二十九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经也?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下极,篡后之屏翳穴,即会阴也. ...

  • 热门阅读:《难经悬解》 二十六难

      <难经悬解> > 卷上 二十六难 二十六难曰:三焦何禀何主?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当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 ...

  • 诗词写作指导: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