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中的酒局丨雪夜访戴 访了个寂寞?
Account of Talls of the World
Snowy Night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
王徽之,字子猷yóu,王羲之子。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亦如此,做官不久就退隐山阴。
一日,他雪夜酌酒,眺望四方,但见一片雪白,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戴逵即戴安道,《晋书》说他“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剡县。
山阴与剡县相隔甚远,王徽之连夜乘船,溯江而上,过了一天才到了戴逵家门。但这时他却忽然停步,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返回。
有人问他,你远道来访,为什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说道:“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王徽之率性而为的做法如今引发颇多争议,有人认为他洒脱随性,也有人认为他做事有始无终,不宜效仿。而魏晋时期,“雪夜访戴”的故事为时人盛赞,所为何为?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文化艺术的巅峰,那时候的文人墨客更推崇淡泊雅致的生活态度,玄心妙赏,旷达隽永。
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王徽之一连串的动态细节,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地体现了他不拘形迹、放达洒脱的名士风度,和自足于怀、追随内心的曲致深心,也折射出一种“凡事不问结果,但问过程”的生活哲学,这在如今仍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王徽之雪夜独饮,酒兴起而思戴,这种兴致在于本身的偶发性,没有功利目的,不以见戴逵为目标,故而兴发而行,兴尽而归。
在这里,“酒兴”就是目的与乐趣,南宋文人曾几在《题访戴诗》中说:“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宗白华先生说:“这截然地寄兴趣于生活过程的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晋人唯美生活的意义,即是魏晋风度的表现。
兴起而思戴,然所思之戴未必是所见之戴,万一相见不欢则情绪扭转,徒增烦恼,索性折返而归。
因此时人多赞许,觉得我魏晋名士的风骨本该如此,也留给后人一段佳话。
说起来,王徽之兴之所起还要多亏了酒的功劳,所谓“酒酣胸胆尚开张”,酒能助兴,更助我们发现生活的乐趣。
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