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意大利的音乐文化:真实主义歌剧 / 普契尼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终于迎来了民族的独立,187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意大利王国。但是国家统一的经济政治基础并不牢靠,它是上层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势力妥协的产物。」
资本主义虽然在北方城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南方广大农村则依然保留着落后的封建宗法关系。因而意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不但没有获得自由解放,反而陷入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的困境。
此时出现了一些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把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视为己任,力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和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此暴露社会的黑暗面。
他们的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哪怕异常刺激神经,也不惜再现情杀事件,只求环境和情感的“真实”,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概括为“真实主义”,而把他们的作品称为“真实主义文学”。
路易吉·卡普安纳(Luigi Capuana,1839~1915)是真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倡导者。真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乔万尼·维尔加(Giovanni Verga,1840~1922)。他的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Vita dei Campi,1880)是真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真实主义文学的盛行对意大利歌剧艺术产生了直接影响。
此时有两位作曲家从真实主义文学的题材内容和写作方法中获得启示,分别创作了自己独特的歌剧,从而开创了真实主义歌剧的新天地。
彼得罗·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1863~1945)于利沃尔诺的面包师家庭。13岁上音乐中学时开始作曲,在校期间所作的声乐、器乐作品已显露擅长写作旋律的天赋。
马斯卡尼
1889年松佐尼奥音乐出版社征选独幕歌剧,马斯卡尼用维尔加的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中的《乡村骑士》改写的同名歌剧获得头奖。1890年该剧在罗马首演引起轰动,使马斯卡尼名声大振。
歌剧《乡村骑士》再现了意大利南方西西里岛农村的爱情悲剧。当兵退役回乡的青年图里杜与农家姑娘桑图扎相好,但是当他见到参军前的情人洛拉后,旧情复发,私下幽会被桑图扎察觉。
为了挽回爱情,桑图扎不仅将此事告诉了图里杜的母亲露契亚,也告诉了洛拉的丈夫马车夫阿尔菲奥。后者当众指责图里杜,两人结仇相约决斗,结果图里杜被杀,消息震惊全村人。
歌剧很有感染力,无论是男女主人公内心的独白、重唱还是赞美自然风光的村民的合唱和虔诚祈祷的无伴奏的宗教合唱,以及交代背景的乐队序乐和间奏曲音乐都十分优美动听,既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极富有光彩。
不过,歌剧结尾发生凶杀后人们的惨叫,过于感官刺激,越出了艺术表现的界限。
鲁杰罗·列昂卡瓦洛(Ruggiero Leoncavallo,1857-1919),生于那不勒斯,1890年创作,1892年在米兰上演的第三部歌剧《丑角》使他一举成名。
歌剧《丑角》是又一部典型的真实主义歌剧,也是为参加松佐尼奥音乐出版社征稿比赛而作,但是因为不是独幕剧而落选。
同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相比,也是写社会下层贫苦人的生活,故事也是发生在农村,也是情杀悲剧。
不过,主人公是一群流浪艺人表现他们矛盾复杂的心理描写他们痛苦辛酸的遭遇,具有更深的社会内容。
歌剧叙述了一个走江湖的歌剧班来到一村庄,准备晚上演出。
正当班头卡尼奥去喝酒之时,他的妻子涅达与村中青年西尔维奥悄悄幽会,被丑陋的托尼奥发现。托尼奥因欲强吻涅达而遭鞭打,为了报复将所见所闻告诉了卡尼奥。
卡尼奥赶到现场,西尔维奥已逃离。于是卡尼奥威逼涅达说出情人姓名,涅达始终不开口。卡尼奥气急败坏,拔出首但被另一演员贝佩劝阻。
此时观众已满座,开始演戏。不料台上的戏与生活中发生的事相吻合扮演丈夫的卡尼奥得知扮演妻子的涅达背地里偷情,思绪万千,假戏真作,手持首逼问情人姓名妻子刚刚吐露情人姓名,匕首已插入她的胸膛,台下的西尔维奥跳上台来,也当即被杀死。
最后卡尼奥对惊慌失措的观众宣布:“喜剧到此结束。”
这是一部反映下层艺人生活,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激动人心结构巧妙独特,生活与舞台合一,喜剧与悲剧融合,脸谱与活人一体,诵调与咏叹调交织,歌唱与乐队交响配合的歌剧。它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完美的结合,因而深得广大公众喜爱。
当然,歌剧结尾的凶杀的惨状也确实令人难以承受。
不幸的是,真实主义歌剧的这个负面的影响越出了音乐的领域,成为20世纪专门描写血腥恐怖事件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先驱。
与马斯卡尼和列昂卡瓦洛处于同时期,但艺术成就高与他们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是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他生于卢卡的音乐世家,祖辈几代人都是教堂乐师。
普契尼
普契尼的歌剧代表作品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部女郎》等。
上述这些歌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描写巴黎拉丁区穷艺术家浪漫生活的《艺术家的生涯》、反映暴政下的爱情悲剧的《托斯卡》、表现日本妇女悲惨命运的《蝴蝶夫人》和展示古代中国传奇故事的《图兰多》。
普契尼的歌剧同真实主义歌剧有一些共同点:
剧中主人公多半是贫苦的下层人,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有凶杀、恐怖、死亡的描写;
视再现真实生活环境情节发展紧张迅速等。
然而,普契尼的歌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越于真实主义歌剧:
首先,普契尼的歌剧在题材内容上更为广泛,在歌剧种类形式上更加多样,其中有取材于神话传说的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根据小说或剧作改编的,有表现异国风情传奇的。
其次,歌剧中尤其突出受欺凌、受折磨、受迫害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用朗诵调与咏叹调的融合的咏叙调深入刻画角色心理。
这些咏叙调的旋律非常优美迷人,它们并不华丽,没有丝毫炫技的倾向,完全符合角色的性格。朴实,平易近人动人心弦是它们的特征。它们是意大利歌剧声乐优良传统在世纪之交时期的新发展。
第三,围绕表现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生活环境营造特殊气氛,更充分地调动了艺术手段,其中包括声乐与器乐更有机的配合、和声与配器色彩的恰如其分的运用等。
普契尼的歌剧在世纪之交世界歌剧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非偶然。
他的歌剧选取的题材,歌剧中塑造的人物和他们的遭遇,很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同情和关注。而歌剧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是意大利歌剧优良传统同世纪之交时期音乐发展的新成果结合的产物。这些就是契尼歌剧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