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喆:我的师范生活系列 ·缘起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 ·缘起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青葱岁月

待你长发及腰,

曾记当年事否?

迎着朝阳去踏青,

正值青春年少。

手拉手留影,

心连心欢笑。

山奇水灵枝俏,

氤氲苍茫妖娆。

红亭小憩绿意闹,

风景这边独好。

太白顶问佛,

桃花洞听涛。

弹指一挥间。这句话是我在师范上学是经常用到的,每每元旦晚会,我在主持词中往往第一句就会说:弹指一挥间,我们在歌声中迎来了某某年的元旦,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当时十几岁的年纪,只是语境的需要,随口说说而已,对于其真正的内涵的确没有再深的感悟。但现在说来就大不一样了,转瞬之间,在师范毕业已经20年了!20年,如白马过隙,就这样匆匆而过。人生苦短,当有几个20年?

感叹之余,不禁回忆起在师范生活的点点滴滴,于是,决定动动手,写一个师范生活的系列,总题目叫《我的师范生活》,把学校的历史演变、现代现状、老师同学的一些生活、学习、工作的内容写进去。只是感觉题目不咋好,但也就这样了。待想出好的来,再修改也不迟。

书归正传。我所说的师范学校原名的全称为“河南省唐河师范学校”,1955年7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于南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62年,因教育规模调整停办。1977年11月,南阳地区革委会教育局下文恢复学校,为事业正2级(副处级)恢复招生,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未毕业的中学生及社会青年,学制二年。当时“文革”刚刚结束,生源结构复杂,1978-1982年,招收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在职民办教师和社会青年,学制二年。当时前几届学生年龄偏差较大,知识层次也有差异。但都是当时周边几个县里散落在农村城镇的知识精英。因此,82级之前的几届学生是“英雄不问出处”,但一律参加国家计划统一分配。

1982年后,招生基本以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主,且生源条件日渐苛刻,学制三年,参加计划分配。偶尔,也招收两年制的民师班,只是培训,结业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原岗位。这部分学生已经在职,甚至成家立业,有的已经是为人父母,因此在学校,被称为“老民团”。“老民团”在当时也属“特区”,自成序列,除了学校一级的大型活动,一般不参加全校的其他考核测评活动。

1985年12月,学校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仍归南阳地区行署所辖,由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业务管理。1989年8月,省教委下文,“河南省唐河师范学校”更名为“南阳地区第三师范学校”。

1994年12月,因南阳撤地设市,更名为“南阳市第三师范学校”。2001年,全国性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中师停止招生,同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学校在中师教育体制下,以“南阳市第二实验高中”之名,开始招收高中班学生。

2003年5月,经省市政府同意,“南阳市第三师范学校”更名为“南阳市宛东中等专业学校”,和“南阳市第二实验高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专、高中教育并轨运行。

师范教育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要进步,需要人才、需要知识;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获取,需要教育;教育的普及,需要专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专门机构的批量生产,这就是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在中国的兴起是晚清光绪年间。自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寿终正寝,以此为标志,以培养师资力量为目的的师范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前的1904年,清政府已经颁旨兴建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中等教育性质)及优级师范学堂(高等教育性质)两个等级。初等师范学堂培养小学师资,招收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修业5年。

唐河师范即为中等师范教育,简称“中师”。唐河县的师范教育起始自清光绪34年(1908年),当时设县办师范传习所一处,清宣统元年(1909年)又设县立初等师范学堂。民国二年(1913年)师范传习所和初等师范学堂合并改名为“沘源县师范传习所”,后又改为“沘源县师范学校”,属县立中师教育机构。民国7年,师范学校升格为本科,俨然高等教育体制。

民国19年,又改回到“师范传习所”,恢复中师体制。民国19年(1930年)更名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并开始招收女子师范班一个。民国22年(1933年)更名为“县立初等中学预科班”,内设两个师范班。民国36年(1947年)因战争停办。解放后,1950年,人民政府在县城西北角竹林寺旧址开设短期师范班2个,轮训班1个。1951年改为“唐河县初级师范学校”,1953年,泌阳师范学校合并于唐河县初等师范学校。1956年停办。

由是可见,唐河县立的各个阶段的师资教育培训机构,与后来的地区级的“唐河师范学校”并没有逻辑上的传承关系。当时,各县均有类似的师范教育机构,叫法不一,规模参差,都是限于本县教育发展的需要。1955年,地区级的“唐河师范学校”创办后,1956年,县立的“唐河县初级师范学校”随之停办。但一直以来,县立的“唐河县师范”,实际上为地区的“唐河师范”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教育氛围,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路喆,男,河南新野人,现供职于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喜文字、爱旅游,曾有诸多作品发表。

(0)

相关推荐

  • 近代西北师范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发轫.然而高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却荆棘丛生,异常曲折,甚至一度在民国时期面临夭折的危险.斯时一批高瞻远瞩的教育家坚守初心,用理论去阐释高等师范教 ...

  • 往事 ‖ 我为巫山师范立校训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级将我从县教师进修学校调至师范学校,后任命我为四川省巫山师范学校(1997年,更名为重庆市巫山师范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上级为 ...

  • 益阳师范学校历史沿革

    益阳师范学校历史沿革 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起始于1551年设立的龙洲书院,前身为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创办于1925年,湖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创办于1941年.1 ...

  • 寿邱山:镇江最具文教气息的地方,山上曾有座“文庙小学”!

    ▲ 镇江县立文庙小学,1942年7月的毕业证书 最近得到一张镇江的老毕业证书,年代在民国三十一年七月(1942年7月),当时的镇江还在沦陷中,但这年的6月,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惨败,成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 ...

  • 致中师同学:闲暇之余,拉拉家常,不忘师范三年,同学一场

    原题:我的中师同学们 作者:漯河艺术师范学校九八级 史飞 <中师生>公众号发了我一篇回忆中师生活的文章,我午后转发至早已沉寂不知几天几月的中师班级群里,霎时间拨动了大家的怀旧心弦,群内顿时 ...

  • 雷池诗社 || 是不是还在怀念 作者:琚宜龙

    是不是还在怀念 那年的天真 是不是还在回眸 那年的单纯 是不是心还停在 那个教室那张门 眼前总是浮现那些熟悉的人 老同学请你打开久违的心门 让我们一同一同把往事翻新 无论岁月如何 如何改变 那段青春的 ...

  • 路喆: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我的88.7班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我的88.7班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88.7班就是我读师范时的班级. 实际上是88级7班,也就是1988年入校的,排行 ...

  • 路喆: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校 园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校 园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按原来的设想,没打算写这一章.行文至此,想到现在的校园,和我们在校时相比,已经是" ...

  • 路喆: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收 成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收 成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作为专门培养师资力量的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小学教师,这是最基本的培养目 ...

  • 荐书 · 套装丨中华经典生活系列

    <中华经典生活系列> 作者:多人 -------------------- 内容简介 <一壶天地> <一壶天地>由<新纂香谱><格古要论>& ...

  • 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静享自己的幸福人生

    在流年里行走,静守岁月之清淡.生活如行云流水,要想优雅从容地活着,是需要不断地磨砺个性,不断地修炼心态,不断地沉淀思想,从而不断地改变心志.改变自我. 人这一生,是需要经历无数的艰险.无数的磨难.无数 ...

  • 心宽路就宽,心静生活安。欲少烦恼少,事少...

    心宽路就宽, 心静生活安. 欲少烦恼少, 事少身体好. 世事有顺逆, 有峰也有谷. 顺境要谦虚, 逆行更坚韧. 遇到且珍惜, 失去亦坦然. 凡事不苟求, 吃亏才是福. 人生本简单, 纠结要不得. 豁达 ...

  • 暖心生活系列最新的46个3D钩花片(1-20)

    ● 爱编织,爱生活 ● ---------------------------- 以下图解均来源于网络 仅供编织爱好者们学习参考 喜欢的织友请支持购买正版!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1)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踏上征途 1968年3月16日下午,汉口新江岸车站. 空旷.巨大的车场,几十上百条钢轨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金属所特有的冰冷寒光.这些铁轨近看起来相互平行,像上天使用巨大无比的直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三:初进新兵营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3.初进新兵营 3月17日晚,列车在桂林北站停了差不多整整一夜,直到清晨才继续开动.它几乎是以蜗牛爬行的速度慢慢穿过整个桂林市区,最后悄悄地停在一个叫做瓦窑的小站上. 站在车厢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