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讲药理-04

学习往期课程请往下拉!

第04 讲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大家翻在教材的第12页,总论的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因为中药一般都是以原生的药材入药为主,所以药材的品种的来源、产地、采集和贮存就是影响中药疗效很重要的因素,自古以来,医药界对此都高度的重视。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我们《中药学》的教材当中历来都有,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同学来讲,这些内容今后还有专门的一些专业课程,要学习很多的内容,深入地学习,所以对于中药专业的同学来说,我们在临床中药学当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原则上就可以不了解,以后会有机会全面地学习。对于中医专业的同学来讲,以后就没有专门这方面的课程来介绍,要成为一个很好的临床医生,对于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也要有这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给予充分的关注。所以在我们第二章就对这方面的内容作一些简单地介绍,但从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一章(从)总体来讲是作为了解的,就是比较次要,主要是同学们自己学习,在其他的中药教材当中,可能重点讲的是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就是中药的产地和采集这两个部分。这次教科书上增加了中药材的品种和贮藏,这两个方面更是供大家参考的,可能就基本上不属于考核的内容,没有考试点,在产地和采集当中,要求比较低,大家看了以后,可能会在有的考试当中会涉及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我讲到第二或者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把主要考点可以作一个稍微详细一点的介绍。

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种

  下面我们介绍这一章的第一节就是第一个问题,中药材的品种。因为刚才讲到了中药它主要是用的植物、动物或者矿物的一些原生的药材入药为主,就涉及一个它的品种来源的问题。因为中药古代在我们国家广阔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都在同时地使用,在使用的时候,它每一个地方,它可以根据这种植物或者动物的不同的特征,它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命名。中药它的品种是非常多的,而命名的方式相对来说非常简单,要么从它比如说植物的形态特征、或者它的生长特点、或者它的颜色气味、或者它的某些方面的作用、或者说医疗的、或者其他方面的作用等等,和众多的品种相比,命名的方式就显得比较简单,所以就很容易出现中药材当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自古以来非常严重。所谓同名异物,就是同一个品种的植物或者动物,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对它有不同的称谓,它命名的角度不一样,就叫做同物异名。同一种药物,同一种药材,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很常见的一些食品,比如说有的地方把旋花科的这种番薯,有的叫做红薯,有的叫红苕,有的地方叫地瓜,实际上它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个植物的品种,这种就是一种同物异名现象。我们教科书上在第二段里面以麦冬(作为例子),过去在本草文献里面叫做麦门冬,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最近把门字去掉了,所以叫麦冬,药作为例子,举了三国时候的《吴普本草》收载的它的不同的名称,因为这种植物它是常绿的,冬天也有绿叶,所以又有忍冬,忍凌、不死药,主要它就是从角度来命名的,因为它的叶片像疏菜里面韭菜的叶子,那种细长型的,在秦汉以前,比如说在秦的地区,就是甘肃这一带,把它叫做乌韭,楚就是湖南这一带叫做马韭,像浙江一带把它叫做羊韭,齐叫爱韭,或者叫禹韭,此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名称,这种现象在中药当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我们今后学利水渗湿药当中的有虎杖药,虎杖的来历就是因为这种蓼科植物的茎上有那种虎皮上的那种斑纹,那种花的斑纹,它的茎的粗细好像手杖那样的大小,所以可以叫做虎杖。同样的这种命名的角度,有的地方就把它叫做大虫杖,因为虎又叫大虫,比如说《水浒传》里面,武松打虎把虎称为大虫,因为它的滋味是苦的,有的又叫苦杖,因为它的茎上有这种斑纹,所以有的把它叫做斑杖,它的味是酸的,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酸杖,根据酸味,除了酸杖以外,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酸桶笋,竹笋的笋,酸桶笋,有的叫做酸杆,就是它的茎有酸味的,有的把它叫做酸通,由于它在某些功效方面,有类似于我们今后要学的凉血止血药当中的地榆,它可以治疗烧烫伤、可以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证,虎杖对于烧伤、烫伤也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有的地方把它叫做土地榆,因为地榆是比较经典的药材,它和地榆有相似的地方,把它叫土地榆这样子来称呼;因为它清热解毒,可以治疗蛇(咬)伤,所以有的地方把它叫做蛇总管,或者叫大叶蛇总管;又因为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的地方把它叫做大活血,能够活利血脉、通利血脉,有的把它叫做活血丹;它在清热方面又类似于黄连,有的又把它叫做野黄连。所以就在《中药大辞典》这本书上,不完全地统计,像虎杖就有将近40个别名。比如说同样的角度,它有花纹,可以像作手杖的那种竹的茎一样,所以有的又把它叫做花斑竹。过去我到过一个医院的一个门诊的药房,而且是个相当级别的,是一个市级医院的药房,我看到它中药的装药的抽屉,怎么左边有一个花斑竹的名称,右边有一个虎杖的名称,一过看来两个抽屉装的是同一种药,结果问他们配方的人员,他们在医药公司去买药的时候,写的如果是花斑竹,药回来放在一个地方,装的时候装到左边的抽屉里面,如果是写的虎杖,就放在右边抽屉里面,根据医生开什么名称,就这样对号入坐的从不同的地方来配方,其实是同一种药材,因为别名,引起了用药上出现的这种问题,就是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本草纲目》里面,李时珍在总论里面就总结了一物二名、一物三名、一物四名和一物五名,当然还有更多名称的,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在命名过程当中,它从某一个特征,很多植物都具有,它对不同品种的植物,可能后来命名是相同的,同一种名称实际上是不同的植物,也就是不同的药,或者不同的药物,或者药材,这种情况叫同名异物。名称相同,但是物质完全不一样。像我刚才讲的《中药大辞典》,里面被称为过山龙的就有二十三种不同的植物,称为土黄连的也有二十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当然它们的功效主治都完全不一样,所以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所以在中药当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这种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情况,经常引起用药的混乱。

  另外在我们本草文献当中,药物的名称随着历史时代的不同,很多品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说名称相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用的是不同的药材。比如我们书上在最后这一段,第12页最后一段,就提到了比如说我们现在常用的解表药荆芥,如果你要查阅文献的时候,在古代的文献可能就没有荆芥,正名里面比如说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它的正名就叫做假苏。香附,在古代的文献里面,它也不叫香附,叫做莎草根,一个草字头,一个沙粒的沙,不叫(莎)[sha]草根,读[suo],莎草根。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些,在查阅古代文献的时候很不方便。另外,在文献当中,名称相同而药材又发生了变化,比如我们书上举的木通,木通在唐宋时期,现在考证就是用的木通科的一种藤本植物的茎,现在一般把这种木通叫做白木通,这种木通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没有成为主流的商品?只在一些局部的地方使用,现在用的木通,有的地方是用的是毛茛科的川木通,有的地方用的是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近年来由于关木通对肾造成的肾功能损伤,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对关木通的使用作出了限制,所以名称和实物的关系不搞清楚的话,有的时候就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另外木通在医药文献当中,最早它不叫木通,比如说我们学《伤寒论》有个当归四逆汤,里面有通草,但是通草不是我们现在的通草,而古代的通草就是我们现代的木通,像这样的一些关系,药材名称的一些变化,就是在常用药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我们书上还提到了青木香,青木香在古代实际上是指的优质的木香,因为古代的木香是从国外进口的,是一个外来的药,它主要通过广州口岸进口,以广州作为一个集散地,所以叫做广木香,后来因为国内引种了,主要引种在云南的丽江地区,所以叫云木香,所以云木香、广木香就是古代的木香,这种木香如果质量比较好的,它是那种乌黑色的,或者那种黑褐色的,颜色比较深,所以在古方里面就把这种优质的木香就叫做青木香,我们今后学习很有名的一些古方,比如说像苏合香丸,这样的一些方里面,现在在一些方剂书上,仍然是青木香,青木香实际上是指的就是要用木香,而且是比较优质的,但是后来青木香是指一种马兜铃科的一种植物的根,它和木香从性能功效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我们现在开处方的时候,仍然把苏合香丸里面写上青木香,药房配方的时候可能就会给马兜铃科马兜铃的根,可能就会造成用药上的错误,就收不到应有的临床疗效,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在临床的时候,虽然我们不专门研究中药材的品种,但是对这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常用的药物,要注意它名称的变化和名词之间的关系。

另外,昨天也提到了,我们中药它的剂量的单位不是种,一般不称为种。称种,一种中药、两种中药并不错误,但是习惯上称为一味中药、两味中药。为什么称味呢?当时就讲,因为我们很多同一个中药的名称,它不只一种药材的来源,尤其是植物药,有的来源还很多,比如说我们常用的一个药,今后在清热解毒药当中要学的贯众,据过去的文献介绍,它大概来源于六个不同的科,大概有三十多种不同的蕨类植物,都作为贯众使用,现在在八五期间,国家资助对贯众的品种来源进行研究,它来源的这种植物的科远远不只六个科,而且种也不只三十个种,可能有一百种左右的蕨类植物,那是非常的复杂,比如说贯众过去认为有驱绦虫的作用,但是其中也只有一种,其他的作用都非常不明显,对于具体问题我们介绍到具体的药物的时候再说,根据目前对我们的教科书进行统计,六版、七版统编的中药学教材,多基原的中药,有将近三分之一,就是我们常用药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中药它来源不只一个品种,这些来源不同品种的中药当中,有的来源它的植物的近缘关系相差很远,科属完全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性能、功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说我刚才讲的木通,白木通它来源于木通科,川木通来源于毛茛科,关木通来源于马兜铃科,应该说功效性能有明显地不同,比如说毒性,关木通对肾功能的损伤就很明显,其他的两种木通就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相对用药比较安全一些。就是近缘关系很近的,比如说麻黄,一般的中药教材或者药典收了三个品种,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但是木贼麻黄含的有效成分它主要是挥发油和生物碱,含量明显要高,所以质量要好一些,就是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些情况,肯定对临床疗效会更好,尤其我们在进行科研或者新药的开发、研究的时候,我们使用的药物是哪一个品种,我们首先要确定,首先要找中药鉴定的专家或者老师,把品种确定下来,过去有过这样的教训。比如说我知道有一个医院的医生,他要研制一个新药,用了一个叫做红藤的药,我们现在的红藤它的正品就是豆科植物,一种藤本的,是大血藤,但是有的地方用的红藤是一种小的草本植物,小草本,结果他就写上红藤的名称,把药材买回来研究,结果都到了研究的中途,才知道品种出了问题,所以前期工作不但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而且浪费了科研的经费,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研究的目的,这样的例子也是时常都会发生。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是提醒我们在座的同学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虽然我们不去鉴定,我们不能鉴定药材的品种,但是要把药材的品种来源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加以注意,在我们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当中,逐步积累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这是第一节,简单就谈这样一些内容。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正如我们前面所讲,中药材主要是来源于植物,或者动物,植物类的最多,所以叫做本草,我们在讲本草的时候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植物的居多。我们都知道植物或者动物它的生长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说某一个地方,它的生态环境只适合于某一种植物的生长,这种植物可能就在这个地方出产。比如说我们中药当中比较名贵的冬虫夏草,但它不完全是植物,它是植物和动物的一种复合体,但是这种植物或者动物,它只产在我们国家西部高原的海拔三千多公尺的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比如说四川的西部,西藏、云南,或者青海的少数的地区,在其他地区,它生态环境不适合于这种药材的生长,所以植物就有很强的地域性。动物也是如此。有的动物像北极熊,它只能够生长在北极圈内,其他的就很难生存。我们中药当中使用的一些动物药,也有类似的情况。至于矿物药有没有地域性呢?也应该有,因为矿物在形成的时候,矿物它里面的主要的化学成分,可能在某一个地方,它形成的时候,它的主要的成分含量特别高,而且掺杂的杂质或者特别是(有的)有害的杂质非常少,或者没有,这样的矿物药也因为地域造成了优劣之分,那么(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有害的杂质含量少的,这个药材就比较好,相反、反之,这个药材可能就不好,或者根本不能够作为药材使用,比如说常用的矿物药石膏,一般认为湖北的应城石膏是比较好,它不但硫酸钙结晶水的这种成分含量高,更主要的是里面含的所谓的杂质的其他的矿物,比如说它的砷的含量、铝的含量就非常非常低,其他地方有的同样的纤维石膏,它含这类有害的矿物的杂质就很高,可能作为石膏来使用就不妥当。所以中药材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当然以植物的地域性最为突出,当然动物也比较明显,矿物药实际上也有,所以我们首先作为一个临床医生,要有这么一个概念,中药材有很突出的地域性。有些药材,比如说植物药,全国各地都分布,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它里面的内在成分是有明显的差异,比如说我们今后在清热药当中学的青蒿,现在发现它因光照和温度(不同)里面含的青蒿素的含量有明显不同,在南方,在气候比较炎热、温度比较高的地方,青蒿素的含量就明显地偏高,纬度比较高的北方,或者气温比较低的,含量就要低一些,质量当然就要差一些。比如说中药用的肉桂,一种温里药,温里助阳的药,最好的是产在越南,越南一般产的肉桂它里面含的桂皮醛这种主要的有效成分,现在测定可以超过百分之六,至少在百分之六以上。但是把这种越南的这种肉桂的品种引种到我们国内来,哪怕是比较南方的,比如说像广西这样子适合于肉桂生长的一个地方,桂皮醛的含量也只有百分之二点几,相差将近二倍多到三倍,质量是有区别的,所以中药材的地域性是中药当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要强调了它的产地,历代的本草都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我们书上还举了陶弘景或者陈嘉谟的《本草蒙荃》,在这方面对我们中医中药人员的告诫,比如说《本草蒙荃》提到了药材,因为“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同一个品种产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药效不同的,力量大小是悬殊的,《千金方》也说了用药必依州土,要强调产地,这个是大家要建立的一个概念。

  在这个部分当中,大家要重点了解的就是一个术语。这个术语就是第13页第二段,第二段第一行后面的引号引的这四个字“道地药材”。所以我们看见很多药店,在他中药配方的部分,都有写上什么道地药材这样的一些匾、牌,如果学了中药以后,有人问我们什么叫道地药材?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回答。简单地讲,什么叫道地药材呢?就是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优质药材,就叫道地药材。这个药材,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它只在某一个地方生长的质量好、疗效高,同一个品种,在其他地方去栽培,尽管它还是植物的品种,但是它的内在的质量很差,所以疗效也就不高。比如说川芎,今后的活血化瘀药,从唐宋以来,就认为四川,尤其是四川现在的都江堰地区这一带,是它的道地产区,这个道地产区的川芎一般质量认为很好,就把都江堰地区的川芎引种到甘肃,形状都发生了变化,四川产的川芎是一种不规则的团块状,甘肃种的成一种直根状,气味也比较淡,就(是)说甘肃那个地方可能不是很适合川芎的生长繁殖,所以它质量就要差一些。所以简单地讲,道地药材就是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优质药材;详细地讲,就是我们书上刚才那句话以后的部分,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因其品种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或养殖及加工的方法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比较大,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把它叫做道地药材。这个就是对刚才我们那句话加以了一定的说明,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优质药材,所以它具有明显的地域要求。为什么在这个地域里面生产的药材的质量比较好呢?因为它的品种可靠,它是一个优良的品种,经过了长期的栽培,或者变化形成的品种。而且地方生态环境适合于这种植物的生长,在当地有长期栽种、栽培的经验,比如说川芎在当地,从宋代就形成了道地药材,当地在栽培(方面)有一套特殊的方法,因为川芎过去在古代是有性繁殖,用它的种子,川芎它的根茎很小,而且有时候就是成直根状,到宋代四川当地的药农发现了无性繁殖,用它的茎的节来进行繁殖,这无性繁殖的就比有性繁殖的质量好,而且茎过冬要求比较低的温度,所以当地它有一个青城山,海拔高一点,比较凉爽,而且要把这个茎要从产地放在了山上去过冬,到了种的时候再把它拿下来栽种,避免品种的退化,所以他积累了很多的栽培、田间管理,甚至于加工的一些经验,而且它的产量相对集中,所以(数量)很大,影响也很宽,就形成了这种道地药材,就是我们要求大家对道地药材这个术语,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这样一个认识,道地药材这种说法最早是见于在戏剧里面,在《牡丹亭》里面,应该说在药材里面肯定比这个时间早,为什么要称为道地药材呢?因为早在汉代开始,把一些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行政区域就称为道,尤其是到了唐代,唐代最早把全国分为十个道,比如说昨天我讲的四川那一块就叫剑南道,到山西那些叫河东道,一共十个道,后来慢慢的十三个道、十五个道,比现在的省管辖的范围还要宽一些,这个道可能就是行政区域的划分,地就是产地,尤其是《新修本草》的编写,要求每一个道要把当地的产的一些药材要绘上图,还要采集实物的标本,把药材送到京城里面,可能慢慢地就形成了,比如说剑南道,哪些药材是比较有名的?比如说川贝母、川芎、附子等等,可能逐步地就形成了道地药材概念,当然具体的形成的时间可能不是很清楚,反正历史是比较悠久的,估计与唐代《新修本草》编写当时的行政区域以道为主,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可能还可以上朔到汉代少数民族聚集地以道来称谓、来划分。当然这些都还缺乏直接的证据。

  在这一个问题里面的考核点,那可能在有的考试当中,就会对临床医生涉及到一些常用药材它的道地产区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我刚才说的川芎,它的道地产区在什么地方?可能这个大家就要下一点功夫,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我们的教科书上在14页的第一段,举例地谈了一些,比如说第2行,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的地黄、山药、牛膝,甘肃的当归,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广东的砂仁,广西的肉桂,江苏的薄荷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品种。我们在学总论的时候,也就是学这一节的时候,大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记多少记多少?因为以后在讲具体药的时候,这些重点的道地药材,我们在药材的概述的时候还要提到,那个时候大家再可以重复来记忆,可以加深,而且以后在我们这里举的这些品种的基础上,可能还要扩大一些。比如以后讲,江苏的茅山的苍术,浙江于潜的白术等等,我们总论里面并没有举到,但是也是相对比较重要一点的一些,可能道地药材在我们书上涉及的品种可能还是有几十种,我们慢慢地记忆,大家今后如果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对上号,像川芎、川贝母的这个很简单,它本身前面就有一个川字,比如说有的没有,那么这个就需要记忆,因为我们在处方的时候,有时候是强调用道地药材可以保证临床疗效。

  然后在这一部分再讲一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就是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正确对待道地药材。第一,就要充分重视或者高度重视,因为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用药实践当中自然形成的,它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对于道地药材它不存在品种的混乱,而且药材的质量是可靠的,也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我们就要充分的发展,道地产区尽可能多的生产道地药材,来保护临床对道地药材的需要,这是第一个意思,要高度重视,或者充分重视。第二,道地药材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道地产区,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发生变化,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我们中药当中比较名贵的三七,在明代的时候,它的道地产区在广西的田州,或者田阳,就是现在的百色地区,所以又叫做田七,说明广西是道地产区,因为广西的产的三七产量不是很大,而且当时当地广西的西部地区土质不是很好,比较贫瘠的土地,后来发现云南它的生态环境同样的适合于三七的生长,所以后来云南大量地引种,而且它的土质也比较好,所以产量也比较大,后来居上,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听说的都是云南三七、滇三七,是一个新的道地产区,后来居上的一种产区,类似这种情况在其他药物当中也有。比如说人参,最早的人参,是产在山西五台山一带,所以在古代本草里面还有“上党人参”的说法,就在山西的五台山一带,由于山西五台山一带的森林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因为当地大量的砍伐,因为古代的很多建都,离山西都不远,比如说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所以到了明代初年,山西地方的人参就基本上见不到了,后来完全绝迹了,后来发现在纬度比较相同的东北地区吉林,同一个品种,所以古书上谈的上党人参,上党是道地产区,而现在是东北,东北人参、吉林人参,这个是我们国内的道地产区,它都是发生了变化的,所以它的道地产区是可以改变的,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有可以改变这样一个原因,所以有的道地药材在道地产区到目前根本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植物药来说,需要异地的引种,对于动物的药来说,需要人工的驯养或者驯化来繁殖,但是这种异地的引种,或者人工对动物药的驯养,要注意科学性,要以保证临床疗效为主要目的。现在有的地方引种的砂仁,没有砂仁那样子一个辛辣芳香的气味,出现了苦甜的味道;有的地方引种的人参,个头很大,但是内在的质量很差,这些都是因为引种的时候没有注意它的科学性,所以也是不行的。你不注意科学性,就不能保证质量,不能保证质量就不能保证疗效,那就不能保存道地药材的优势。

所以在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这一个部分,就是三个问题,一个就是认识中药材有地域性;第二个就是什么叫道地药材?主要的道地药材有哪一些?第三个,怎样正确地对待中药当中的道地药材?重点是在第二个问题,可能在考试当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道地药材的产地的问题。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集

  第三节,中药材的采集。这一节里面主要是讲的植物药的采集,因为植物药它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它在生长周期的某一个阶段,它(的)入药部位可能质量最好,也就是它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我们就要在那个时候及时地采收,主要就谈的(是)这样一个精神。我们书上分成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或者种子、根或根茎、树皮或根皮这样六个方面,讲了它的一般的规律,大家自己看一下,初步掌握一般的规律。比如说全草一般应该是在花前期,或者刚刚开花,也就是在植物生长的全盛时期,最繁茂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质量比较好一些;叶类,也是大致在这个时候,和采全草的时间基本上一样;花类,是根据需要在开花的时候依次采集,有的花类的药材只能用花蕾,已经开放了的花冠,质量就会明显降低,就要在花蕾的时候及时采收,比如说我们今后要学的凉血止血药槐花,实际上它只能用花蕾,已经开放了,它疗效就很不明显,质量就很差;果实或者种子,种子一般要成熟,果实根据不同的需要,有的要成熟了采收,有些接近成熟了采收,有的要比较幼嫩的时候采收,这是关于果实类的;根和根茎的,一个是早春,一个是晚秋,就是我们书上说的,古人说的,“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春天在早春的时候,它还没有发芽,也就是没有消耗它地下部分的养分,秋后它地上部分开始枯萎,也不再消耗了,它的主要的养分,或者它主要的有效成分,都贮藏在地下站,所以这个时候根或者根茎、或者块根这一类,质量相对就好一些;树皮,一般是在四到六月,就是春末夏初,容易剥皮,这个时候质量也比较好,这都是讲的一般的规律,但是每一类药材有一些特殊的,比如说叶类的,比如说桑叶,冬天的质量就好一些,而且它又不和养蚕发生矛盾,夏天是养蚕的季节,很多桑叶需要用来养蚕,作为蚕的一种饲料,到了冬天,不再养蚕了,而且质量好,这个就是一些特殊性,比如说叶类;全草也有,我们书上举的茵陈蒿,过去的书上就认为要幼嫩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好像老了以后就不好,但是现在研究有不同的发现,我们讲茵陈蒿的时候再说;果实类也是有(这样),比如说诃子成熟了,或者接近成熟了,就是中药的诃子,比较嫩的时候采下来它就是藏青果,两种不同的药,它的性能功效有所区别;比如说树皮类的,肉桂也是树皮,它就不在春末夏初,它一般也就在十月份,在秋后时候它容易剥皮,而且质量好,所以这些特殊性我们可以适当地了解。前面主要是讲的植物类的药物的采收,其实动物药,它也有一个生长周期,它也有一定的采收规律,只不过这个规律它没有植物药这么明显,一大类的一大类。它是某一种动物药,需要在什么时候,比如说阿胶用的驴皮,冬天皮比较厚,质量比较好;鹿茸它一般在春天,没有角化,没有骨质化,那个时候才能作为鹿茸用;桑螵蛸就是螳螂的卵鞘,它在产卵的时候,卵还没孵化成幼虫的时候,及时地采收。那就根据不同的动物药的品种,它有具体的要求,这一些我们都不详细地介绍。当然矿物药的采收比较随意一些,因为它埋藏在地下,可能质量一直都是恒定的,不容易变化,所以什么时候采收都可以。这里面如果说涉及到考点,那可能就是植物类的不同的入药部位,这些类型。它主要的原则是什么?如果有时候碰到一些特殊的,采收那就是比较难的一些问题了,当然对于临床医生作适当地要求,也有一定的意义。至于说这些特殊的采收,有的可能我们在讲具体药物的时候还会涉及到,比如说天麻、冬麻和春麻的问题,三七,春三七和冬三七的问题,采收的时间不同,对它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我们等以后相应的时候把它补充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