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科技手段诱变兰花艺草的归属
兰花中的艺草古来有之,宋代兰花书籍上就有金棱边艺的介绍,这是查证到最早的艺草赏培记载,那么为什么国人在宋代以后并没有对兰花叶片上的艺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赏培呢?这与王者之香、国香、祖香、天下第一香的认可定位有关,香是兰花的魂魄,色与型是兰花的外表,几项一叠加构成了兰花的无限美丽!因此古人在描绘与述说上讲到的兰花的幽香神奇,株形叶态的婀娜多姿,写入诗词与书画中,并以拟人手法来赞美兰花或喻志者不乏其人。兰花以神圣高洁印入大众的脑海中,皆为儒、释、道所称颂与推崇。
加之中国幽香型兰花资源丰富,人们的欣赏点依然是放在香味与花的形体上,这才诞生了兰花鉴别鉴赏体系“瓣型学说”理论。虽然如此,但在细花的入品定论上却把非正格的奇花排除在门外,艺草一样不被赏识,故在叶艺的鉴别鉴赏上就成了空白区。而邻国的日本由于地产春兰存在幽香的缺失,故艺兰人的重点则是放在色花与叶艺的选育与鉴别鉴赏上,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把玩知识。如今国内所流行的叶艺赏析全部是日、韩的一套理论,从另一面来解读就是,别人已经玩过时的,某些人联合起来进行炒作。日本兰家山本·猛先生如是说:“我们选择对色花与叶片艺向的选育是基于本地产的春兰幽香不足,故而才另辟途径。”
千百年来国人没有重视兰花叶片各种艺向显现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这不仅仅是如上所言兰花的香味这才是地球上万物不可比的,还有对素雅与工整的深层次要求。查证古兰谱并没有纳入多瓣或少瓣奇花,甚至于正格的蝶花都没有记载,更不用说叶艺了。兰花著作能够查证到蝶花与奇花的,也就是近百年内的。春兰皇后“绿云”能够很早地进入《兰蕙同心录》还是真是占了荷瓣的光,如若是细窄瓣子恐怕就不被录入了,因此说,叶艺与奇花、蝶花早就存在于大自然中,只是不被认可而已。
经查证叶片带有叶艺的传统铭品只有春兰“金镶翡翠”,据传这还是“翠一品”芽变而来,历史也不会太长,近百年的事情。
金镶翡翠:选育史:春兰水仙瓣名种。据查阅到的资料记载,1920年左右选育于无锡市。浙江省嵊州市周焕根先生收集保留之名种。其实该种源是来自于北京中山公园,早年由山东徐同吉先生与江苏卢益民先生互换品种,后来由卢先生转交周焕根先生培养,继而保种传承下来。
这是传统春兰瓣型花中唯一一品叶艺双全的珍品。
特征:叶姿呈斜立与斜垂相混,新叶略直立,老叶斜垂,株型收脚细,有浅叶沟,叶缘锯齿细锐,叶色浅绿,黄色边艺极细,呈后明性,时断时续,光照强易焦头焦边,多见老叶,属后明艺。 花苞水银红色,花梗绿白色,外三瓣长脚大圆头,主瓣紧边,浅兜捧心,捧瓣边缘有白边,捧瓣内侧顶端有鲜红点,刘海舌,舌上红点鲜艳呈元宝形,平肩,中形花,花开梅形水仙,花色翠绿,质地似玉。花葶细而挺拔,也就是常言说的灯芯杆。花之骨力十足,久开型依旧如昨,花守上佳,花姿飘逸,神韵清雅曼妙。在拂面的幽香中,让人不禁叹服,百看不厌。
江浙兰花传统铭传承几百年在近百年中只发生过春兰一例变异成若隐若现的金边艺,而蕙兰根本就没有。可见,自然变异机率是多么低。几年前我与何俊蓉女士曾经交流过兰花自然变异现象,她说:“在老假球茎为了求生存的情况下理论上是会发生变异的可能性,但这样的概率极低极低。”
如今,放眼春兰传统铭品出艺的比比皆是,甚至于蕙兰传统铭品的叶艺都悄悄地上市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早年日本、韩国对兰花诱变促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套技术如今被国内组织快繁者吃透,因此,各个兰种的传统铭品诱变艺已经不是稀有的事情了。
当下科技诱变艺已经普遍存在于各个兰种中,瓣型花叶片带艺更是司空见惯,鉴于此,还有什么珍稀可言?艺还有什么不可以突破的?所谓追求的叶花双艺只是未来收割韭菜的一种布局而已。再者,通过科技手段诱变的这些艺草其归属应该是非常清晰的,为什么当下却被当作原生种在营销却很少有人发出质疑之声?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浑水摸鱼的却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