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不掉的知乎“瘾”,这背后藏着哪些逻辑
王宁,每天上班打开电脑,通常第一件事是登陆他的知乎账户。“看知乎上瘾,有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王宁是做内容的,也喜欢用数据解决问题,他关注的领域有编程、数据分析、健身、美容、电商……
最近一年,王宁上知乎的频率更高了。每次同事遇到什么问题,他的第一建议是:你到知乎上去看看。甚至有同事要租房子,他都会推荐一个知乎帖子,详细的找房攻略。
王宁也很少到外地出差,但在知乎上,他会关注长时间坐飞机需要带什么东西;作为曾经的时尚博主,他也会在知乎上回答“贵衣服和便宜衣服有啥区别”这样的问题。
在知乎上,类似王宁这样的人,超过1亿,他们可能关注上百个人,会看帖子点赞、回答问题、发表文章,也会提问……
就是这样一个平台,知乎近日宣布了E轮2.7亿美元融资,腾讯、今日资本、创新工场等纷纷参与,投资机构都是重量级。这轮投资之后,知乎的估值大约24亿美元。
对知乎而言,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高品质的内容生态,正是试金石,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厚积薄发。
内容的含金量和分层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数据统计,电视观众看一小时产生的价值是20美分;而高质量的严肃杂志,一小时产生的商业价值高达1美元。
可见,内容的价值是有分层的。高质内容和低质内容之间的价值差,可以达到5倍,甚至更大。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各种内容的创造,是为了丰富这个世界的维度;而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内容的价值,在于让这个世界更简单。
知乎,从当年一个小众社区到今天一个内容服务平台,其诞生的第一天,就扮演着“筛子”一样的角色,把粗制滥造的信息杂质“屏蔽”或筛下来,尽可能留下更多精华,这是知乎的基因。
今天,当把注意力放在八卦、娱乐等各种内容时,很多时候,我们更多放弃了深度思考。问问题是一个带有思考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仅带来有价值的答案,也可能解决实际难题,同时吸引更好的问题提出。
知乎CEO周源在最近的融资内部信中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在老家,一个久未谋面的邻居来向周源致谢。原来是这位年逾古稀的叔叔遇到了一起房屋买卖官司,在知乎上查资料、问问题,最终帮助他和律师打赢了官司。
这是内容和平台的价值。
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说,知乎正在被用户以各种方式使用,除了知识问答,还有信息流、微博、在线教师、搜索引擎、大众点评、小红书,甚至天涯豆瓣。用户的使用时长和场景不断增长,从工作到生活到 娱乐,在这里解决问题,发现自己的爱好,探索新世界,丰富自己的认知。
风口和正确的事
7年前,周源在一份内部信中这样写: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这段话,在今天的这个时代看,更有感触,当年的那个一个小产品竟然有如此的先见之明和远见。几年间,风口一个接着一个,微博火了,头条火了,抖音火了……而知乎没有追风口,踏实做着一开始就打算做好的事情。
站在风口并不难,但被风吹大,还是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这是考验创业团队的。单风口变得越来越多时,坚持初心和本我,更需要定力。
最近几年,整个中国互联网一直在挖掘下沉人口红利,无论是抖音、微博、头条,都在忙着下沉和娱乐化,然后在中国的14亿人口里,有5亿是城市化的、受充分教育的城市人口,这5亿核心人口的一些向上的、有用的、工具化的需求,反而是在被忽略的过程中。但大家忙着追逐更容易的人口红利,知乎却在一个更难的领域里,勤勤恳恳地占据了一个稳固的角色。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如此说。
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简单的事。
在流量稀缺的今天,创造精品内容是简单有效但是不多人能坚持的道路,而知乎一直行进在这条路上。
AI时代的新连接
当然,知乎并非一成不变,围绕"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它一直在变化。
从最初的一个问答社区,知乎历经7年多时间,已经变成一个平台。
“知乎的核心,是以社区为土壤、以质量为导向,建立起的以问答为基础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机制。“知乎创始人周源说。
截至今年6月底,知乎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 1.8 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圈层和内容偏好的复杂性,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按今日资本徐新的观点,知乎的双边网络效应开始发挥效应,而且好像是两层,一层是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边网络效应,看的人越多,写的人就越多,写的人越多,看的人也越多;一层是话题和用户之间的双边网络效应,世界很大,总有我擅长的话题,内容消费者变成生产者,生产者的黏度更强……知乎上话题,是生生不息的大长尾。
因此,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打造智能社区,通过问题路由、推荐算法,超越原来的问答邀请链接机制,建立新的自动化、规模化的全平台问答连接。推荐对的人回答适合的问题,同时,把高质量的内容推荐给需要的人,这种新的连接,将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是知乎在AI时代的新“枝芽”。
目前,知乎的回答数超过1.1亿,话题总量高达25万。海量的内容,提供了深挖的空间。
比如“心理学”,有将近1800万人关注这个话题,一个”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的问题和回答,竟然有超过300万的浏览量,这个话题下”Sedio Lee“医生的回答,引来600多条评论。
比如“旅行”,有超过1400万人关注。一个“旅行时如何拍出不那么'到此一游’的照片”的问题,有超过5万人关注。
在知乎平台的“大众”中,仍然藏着一个个“小众”。这部分“小众”,如果进行内容的垂直话和结构化,那知乎俨然就变成一个孵化器式的内容平台的存在。
“结构化的知识,对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幸好大家开始认识到这一点。”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说,各行各业的用户开始在知乎上互通有无,解惑传道。
这是跟传统搜索不同的场景和用户需求,这里面蕴含着巨大潜力,未来可以衍生更多的商业可能。
知识时代的新商业
知乎创始人周源用三个词概括知乎的工作:智能社区、工具场景、商业矩阵。
“商业矩阵”压轴,因为前两个做好了,最后这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知乎从 2017 年正式开展商业化,并陆续成立了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事业部,并围绕知乎的优质用户群体和消费意愿,形成了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收入模式。
今年上半年,知乎的商业广告营收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40%。广告模式是一个被反复验证的好模式,无需赘言。
最值得关注的是,知乎的知识服务6月完成「知乎大学」战略升级,知乎大学如今已提供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生产者达到5000名,知乎付费用户人次达到600万;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次使用知乎大学。
用户也可以支付348元成为知乎超级会员,一站获取知乎站内超过3000场知乎 Live、600多本由知乎各领域优秀回答者所领读的“读书会”音频、超过700本热门电子书等。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加上今天移动支付的发展,知识付费的时代真正来临。
对内容创业者和平台而言,这场内容付费的大潮,正是一个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罗振宇的“得到”是要聚集头部资源,而在知乎的超级大长尾内容平台中,发现内容,并将其挖掘变成能收费的产品,这对创作者和平台生态,都是一件有趣、有价值、有空间的事情,也是知乎擅长的事。
8月8日,知乎就推出了一项“海盐计划”,其中包括两个核心产品,一是为用户持续提供良性讨论空间的“盐值”系统,一个是为优秀创作者提供多维度权益的“创作者中心”。
显然,对知乎而言,这是一个美妙的夏天。就像王宁会在知乎“上瘾”一样,越来越多的人,都可能在这个平台看到他想看、应该看、需要看的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