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人数不断上升,截至2017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状腺结节以及甲状腺癌患者总数接近3亿。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先天遗传、自身内分泌和情绪受到过度刺激等很多因素有关,微量元素碘和氟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属于卤族元素的碘和氟,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同时作为人类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两种微量元素,二者在水环境中又常有伴随关系,因此碘和氟对于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不仅有着各自独立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存在着联合作用。饮水是人体摄取碘和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水源性碘及氟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否存在竞争或协同作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碘的摄入量对于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呈现U字形的关系,碘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碘缺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国内外已经研究得比较充分,也随之出台了相应的补碘政策。但自1996年实行全国普遍食盐加碘以来,人们的碘营养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甲状腺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碘过量能使甲亢发病率一过性增加,使亚临床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加。碘摄入过量之所以会导致甲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与该地区补碘前的碘营养状况有关,在重度碘缺乏地区,补碘后甲亢会增加。Teng等发现,在慢性、重度碘缺乏地区突然增加碘的摄入会增加甲亢的发生,但在持续补碘3~5年后,甲亢的患病率又回落到基线水平。Wartofsky和Dickey发现,纠正轻度碘缺乏不会增加甲亢的发病。周永林等发现,长期慢性高碘摄入后,甲亢的患病率与适碘地区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另一方面,碘摄入量过多引起甲亢还与碘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影响有关。对于长期生活在碘过量地区的居民而言,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发生比甲亢更为普遍。因为如果长期保持高碘摄入量将会增加AITD的患病率.而AITD正是引起临床甲减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认为,亚临床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之所以不能恢复如初主要是因为在缺碘地区补碘太快太多。彭年春等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轻度缺碘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将碘量补至超足量状态时,成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依然保持较高的患病率。同样,崇巍等研究发现,碘过量是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大量研究表明,补碘后及高碘地区AITD的发病率升高。碘摄入量过高不仅会增加AITD的发病危险,还会促进AITD患者发生甲减。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科技委员会主席HansBtirgi博士指出。中国、土耳其、丹麦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了食盐加碘引起AITD患病率增加,临床表现为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或者自身免疫性甲亢。同时,在阿塞拜疆也有类似的报道,在其碘缺乏地区进行补碘后,儿童AIT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通常在严重碘缺乏地区过量补碘后对AITD有两种影响,一是会加重AITD的病情。二是可以诱发隐性AITD为显性。随着碘盐的普及,高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备受关注,目前全世界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李鸿和张嘉越发现,碘过量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进而诱发甲状腺癌的发生。而Dom等则认为,过量碘会降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水平,进而影响死亡受体和死亡受体配体(Fas/FasL)系统介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使得甲状腺细胞无限增生,诱发甲状腺癌。研究人员对同一地区投碘前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研究发现,投碘后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明显增加。马欣等发现,高尿碘水平是甲状腺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关海霞等对2006年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的病理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在补充碘盐后,乳头状癌的发病率上升,但是未分化癌以及恶性度高的滤泡癌的发病率反而下降了。他们认为这一结果是补充碘盐所带来的益处。在人体所有的器官中,对氟最敏感的就是甲状腺,它不仅具有较强摄取氟的能力,而且拥有很好的蓄积氟的能力。虽然氟过量可能会导致甲状腺肿早在1866年就被报道,但高氟对于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首先,氟对于甲状腺疾病的影响表现在氟可以造成轻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刘龋辉和马振江研究发现,氟骨症患者血浆甲状腺素(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耿雪等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时,发现饮水高氟可影响儿童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F3)水平。李建珍研究发现,高氟可损伤甲状腺细胞,降低细胞存活率,提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表达,降低T4水平。其次,氟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还表现在氟对甲状腺肿的作用。当甲状腺功能稍有障碍时,氟可以直接诱发或者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肿。最后,氟还会导致甲状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国内学者以鸡为对象进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氟可以严重破坏鸡的甲状腺组织结构,早期表现为甲状腺萎缩。中后期则出现了结节性肿大。刘洪亮等发现,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则可导致甲状腺形态和功能异常,且暴露时间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上述研究使氟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碘与氟对甲状腺联合作用的研究报道不多,任大礼等曾在1989年报道。如果同时存在高氟与低碘两种因素,这种情况造成的儿童智力低下程度将明显高于单纯的低碘地区。常青和李自成通过对小鼠的实验研究发现,高氟对亲子两代小鼠甲状腺的形态与功能均存在一定影响,碘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对缺乏可能促进高氟的不良影响,它们的共同作用还影响到子代发育,这与碘含量对甲状腺的影响有关,碘摄入量适宜时,高氟可严重损伤甲状腺细胞,碘过量摄入时,则以高碘的损伤作用为主。万桂敏等发现,在人或动物的甲状腺中,氟主要表现为与碘进行对抗,主要是通过影响甲状腺摄取和利用碘的功能来降低激素的合成率。此外,关于氟能够通过干扰细胞能量产生来抑制甲状腺激素和碘的转运,以及氟通过抑制机体酶的活性来影响甲状腺对碘的提取、有机化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等相关报道也表明了相似的观点。国秀娟等发现,单纯氟过量会引起甲状腺形态学改变,而碘与氟同时过量时则以碘过量损伤为主,但二者并未发挥协同作用。邹焰等发现,氟与碘对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影响可发生交互作用。目前,碘与氟对甲状腺联合影响的研究还不完善,也存在观点不一致的报道。归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碘和氟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中,对象较局限,研究范围较小,缺乏动物实验及大规模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因此,对于环境中碘与氟的过多和不足以及在甲状腺疾病中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周媛, 闫瑞霞, 许蕊, et al. 水源性碘及氟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3):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