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那最典型的大杂院――关城宅院故事系列

从小在后街大杂院里长大,临街一个普通的门洞拐进来,便是一个有9户人家居住过的大杂院。不大的院落里还有一人来高的破墙头分成里外院。也不知道墙头有多久的历史,反正一直有,多少年来也没有改变过,现在想想,可能就是为了在院里多磊个凉灶锅,便于夏季在出来做饭才磊了一个半截墙头,这样里院外院都可以盘两个锅台,这几户人家轮换着做饭。

      我家在里院的南屋,西屋是我爷爷我老祖,在这里住着我们四代人。对门北屋是发小张建旭家,里院就我们三户。外院张克忠叔叔一家和张小合爷一人是我们张家本族。现在小蛋的小卖部原本是两个屋,临街一间半就是张合的,一间小南屋和对面一间小北屋是建旭家的,但都是长期让其他人居住,比如小泉的妹妹和母亲,就在一间南屋住了不知道多少年。小北屋则长期有下乡知青居住,也住过卖醋酱油、卖粉条的外村人,都是白住,什么都不用给。挨着门洞临街的当时是东屋,郝小鸟、小渣、坤子兄妹与其父居住在此,另外一间北屋住的是刘章狗叔一家子。
      就是这么个小院子,就住了这么多户人家,涵盖了各年龄段,我老祖80多岁,是院里最年长的。这个院落里的人物与故事非常有时代的代表性,30多口人,除了生产队社员,还有地质工程师、远洋海员,能在外有正式工作的,全村都寥寥无几。
        人生最悲痛的事差不多都让张合爷当着了,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女!但这些不幸没有压垮他宽阔的肩膀,每天笑呵呵,说话堂音洪亮,属于乐天派。除了在生产队下地,与我爷爷搭伴经常卤酥鱼去外地卖。他家唯一女儿叫张克楼,印象中长长的大辫子,但20岁左右因病去世。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我都不敢再去张合爷屋里,老感觉克楼姑仍在,尤其张合爷家那个大“电匣子”唱过《白毛女》那句:大鬼小鬼进不来……就更不敢去他家了。
      对门建旭的爸爸是一名地质工程师,在张家口,武汉等地工作,院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家庭,对三个儿子学习抓的很紧,每次回家,连整个院里哪个孩子学习怎么样都得过问一下,十分注重对晚辈的知识教育。文革结束,天津知青“小矬子连合”二人返回天津后, 他家那间小北屋成了 小玉二哥奋发读书,刻苦自习之地,最终也成为院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也难怪,小玉二哥从小就聪明过人,而且勤快手巧。在安新一中上学,每次回家都要在途中拾两大捆柴禾用自行车带回家。dei tai 射箭 轱辘木子 玩四角几乎没输过。更擅长坐庄家玩一老崩、二老弹、三崩九、四拿钱……赢了杏核就分给我们。也给我和建旭做过很多玩儿的东西,除了大家都有的弹弓、推的那个铁圈、冰上玩的小拖床之外,他用一个小线轴、一截蜡、一个皮筋,一段高粱头上的秸秆,制成一个可以自动爬行的“老牛拉车”,只需像上发条似的要转动几下高粱杆,放在地下就能爬出好几米。当我和建旭一起上小学的时候,刚刚念初中的小玉哥又给我们制作了一个加减法“计算表盘”,教给我们怎么使用,按照他指点的规律,还真没错!
      我很早就能听港台流行歌曲,院里章狗叔因为是海员,经常去香港、新加坡、印尼、马拉西亚等这些好多人讲华语的东南亚地区,所以顺便带回了一些港台歌曲的录音带,但那时候来自港台的东西都是反动的,需要偷偷的听。课本里那20个字的锄禾日当午,不知道背了多久才会,流行歌曲联唱上千字的歌词我至今一字不落!
章狗叔家大女儿叫刘粉艳,与我同岁,但小纸阿姨把她当个儿子用,十来岁就去井房挑水,担杖勾子盘两圈,水桶才能离地,尽管挑回来的水只剩两半桶,那也帮家里不少。确实锻炼的挺壮实,有一次我俩干架,几个回合后将我 KO,  院里的坤子 大娟姑和克民叔等哈哈大笑,也不说帮帮我,哎!
 院里这些人家几乎家家不用锁门,因为从一清早就有串门的,整天院里来来往往的相互串门的特别多。每天谁家吃的什么都特别清楚,谁家买了块香皂、少了一个酱油瓶子也都清楚。日子虽穷困,但可以友好相处,彼此都没有脸红过。我家买了一个收音机,成了大院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每天傍晚,都来我家听刘兰芳的《岳飞传》,饭做熟了也没空去吃,都听得如醉如痴。待小说连播结束后,各自回屋吃饭。夏季,屋里闷热难耐,都端着饭碗出来吃,门槛上,梯子上,房檐上,到处都是吃饭的人。晚上有的织席,有的打扑克,有的聊天说话,朝阳会的郝家父子、我二爹三爹等一起吹笙念谱,好不热闹!
图文:张丑八
        ――【本村信息】――
2019年6月份申办门诊特殊疾病鉴定通过人员请携带医疗本、1寸照片一张到行政审批局二楼医保中心窗口领取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卡,7月份即可进入待遇期,享受门诊特殊疾病医保待遇。

联合诊所:张红宾

――【关城文苑】――

无题

香笺怕认淡无痕,呵手而今握未温。

漫任韶华如水逝,堪怜心事若云屯。

东君渐许来幽径,蝶梦何曾过野村。

最是与春同寂寂,风前莫作葬花人。

(作者:浮生若寄)

行香子·遣怀

漂泊经年,辗转天涯。汲汲然,贪恋名华。蓦然回首,暗自嗟呀。似日中梦,水中月,镜中花。

何妨放下,随缘随性,赏清风玉露朝霞。自娱诗酒,共话桑麻。愿身无病,心无事,品无瑕。

(作者:浮生若寄)

(0)

相关推荐

  • 有声散文 | 刘一达京味系列《四合院变奏曲》演播:洪伯

    "话是人说的,语言的根在民间.要想把北京话写活,不能绷着脸,不能玩儿纯学术."--刘一达 自1978年起,刘一达陆续发表了小说.散文随笔.话剧剧本.纪实文学等80余部作品,其中字里 ...

  • 天津平房老照片,大杂院和段儿房的回忆

    作者:白丁乔 天津人 在老天津人的记忆里,总有一排排的平房和大杂院,那里有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有五味杂陈的柴米油盐,有挥之不去的欢声笑语,更有永远也忘不掉的老街坊们. 那时候的人们都不富裕,但是真快乐 ...

  • 难忘童年的大杂院

    我出生在一个大杂院,也在大杂院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直到上小学三四年级我家修了新房子,才搬出这个大院.可以说,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都在这个大杂院里. 大杂院有个名字叫东院.据说是在什么地方东面的缘故.但 ...

  • 孙勇/老院儿

    立足郑州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老院儿 孙  勇 雨过天晴,墙头上的青苔闪耀着绿色的光芒.家院儿,在蓝天白云下,一身的清爽. 家院儿是老了,正如母亲所说,老房子一旦不住人,就荒了.母亲是舍不下 ...

  • 小胡同里的朱家大院――关城宅院故事系列

    朱家大院有点不好找到,深居村东南的小胡同里.最便捷的方式,得知道三村村委会在哪,村委会正东的小胡同进入几十米,看到胡同南面一个门板被铁皮包裹的大门洞就到了. 如今大院里有两户人家,北屋两间卖给了别人, ...

  • 买票看电视――关城宅院故事系列

    80年代初期,文化娱乐相对匮乏,但关城有两个地方可以买票看电视,一个是后街张克青家院内,前文已经提到过,不再多述. 除了后街克青家,最早买票看电视的就是西头张玉田家,他与修理无线电的张小国合伙买的电视 ...

  • 二龙店――《关城宅院故事系列》

    关城村由于是水陆交通都相对闭塞的淀边村,尽管是拥有一万多人口且商业门市较多的村镇,但外地过路的不多,所以,村内现在没有一家旅馆.曾经来过的两三家也早已淘汰不干了.以前来关城村卖腌咸菜.辣椒.臭豆腐.烟 ...

  • 后街故事最多的深宅大院――《关城宅院故事系列》

           后街十字路口往西路北,紧挨着张玉池家的那个大门洞,就是现在居住者张克青老宅院.这也是当年关城武术世家张华庭的故居.(张华庭,丈八大杆一绝,张克青的曾祖)       虽然经过了大几十年的 ...

  • 关城一团本部所在地――《关城宅院故事系》

    西头大过道里,迎着过道的那家宅院,便是当年关城河北梆子一团所在地.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探访.这所宅院已经快20年无人居住,有些倾斜的砖打斗青砖墙头和大门尚在,只是由于胡同里逐年垫高,让记忆中不算太低的墙 ...

  • 后街最热闹的大院――《关城宅院故事细列》

         三四十年前,朝阳会会头张小文家这两间多南房虽不算很宽敞,但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大院,以前是没有北屋的,东面与张克海家后院有一个低矮墙头之隔,院西侧还有一颗枣树和一颗桃树,西面临胡同是宝良家两间占 ...

  • 《都挺好》:苏家妈妈,苏家舅舅,典型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本文原题:<都挺好>:苏家妈妈,苏家舅舅,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电视剧<都挺好>自开播一来,一不小心就会上热搜. 昨晚更新了几集之后,苏家舅舅这种小配角也跟着上了热搜了. ...

  • (独家)典型主观题分类建模与各个击破系列(六)

    小说的标题.开头.结尾 中牟一高  胡记霞  独家整理 ★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作用的思考角度 散文标题的作用和小说标题的作用答题时的思考角度差不多,只是散文偏重于对"内容上".&q ...

  • 偶家仙奇遇记之大蛇的故事

    大蛇的故事 责编黄元大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音频录制 贰飞文传(微信公众号:贰飞说说说) 我家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地处伏牛山麓,是个典型的小山城.因为南召早些时候一直人祸不断,所以很多百姓为了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