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回忆】杨瑞龙

夏收回忆

文/杨瑞龙

我们那里管收麦时碾打晾晒的专用地块叫“场”,是不是关中平原的乡村都是这种叫法,不得而知。反正有关夏收的一切,都是由场开始,又由场结束。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夏收与场,留给我的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却又充满丰收的喜悦与从劳动中获得的成就感的回忆。
当田野里的小麦稍微上色时,大麦便走到了收割季。大麦比小麦生长期短十天左右,每家每户都预留一块田地作场地,场地里大都种生长期比小麦稍短的大麦或菜籽。菜籽难打理,所以一般都是种大麦。收割了大麦,除掉麦茬,平整了梁畔,场的雏形便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等下雨。若是不下雨,那就麻烦了,需要挑水来“泼场”。这不但是个苦力活,还是个技术活。因为人工泼水,完全没有天雨来的便捷和均匀。泼场时,水要洒到为止,泼多或泼少都不行。泼多了会形成水洼脚下泥泞,泼少了场面会松散压不瓷实。等潮湿度差不多了,一家人拖拽着几百斤重的青石碌碡,一遍又一遍地转圈碾压。边碾压,还得有专人边往滚动着的碌碡上撒炕洞里掏出来的草木灰以防粘连。整个夏收过程中,草木灰只用这一次,因为接下来只要碾一次麦子,也就有了“衣子”。衣子是麦穗上包裹麦粒的那层薄壳,它是后续“光场”程序里绝好的材料。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大半个晚上甚至更长时间,一遍又一遍,一圈又一圈来回碾压,直至场面瓷实平光。第二天清晨,趁着潮气,再来一遍。如此几次,几天后一个平整硬实合格的场才算完工。
“搁场”完毕,才是收麦这场战役里迈出的第一步。当村口人家的山墙上用白石灰写的“龙口夺食”、“抢收抢种”等夏收标语出现时,当“伴黄伴割”的鸟叫声越来越紧时,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便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开镰,是没有矫情的仪式的,干就是了!三夏大忙,绣女下床。农家少闲月,此时最是忙。一时间,全村老老少少全都行动起来了。夏收的天气,说变就变。所以天气越是晴好,人越是要干得起劲,龙口夺食与天气赛跑。一堆堆麦子在广袤的田野上拢起,又一点点蚂蚁搬泰山般的人拉车载被运往场里。麦熟一晌,早上看起来还有点欠火候的麦子,下午可能就到该收割的时候了。家家户户都在打一场激烈的夏收战役,分秒必争。几天下来,目之所及,金黄的麦浪不见了,田野里只剩下光秃秃的麦茬。困、热加上持续性的高强度劳作,人就这么一天天消耗着体力,又被丰收在望充盈着继续前行。
把所有地块的麦子运到场里集中起来跺好,预示着夏收工作完成了一小半。接下来,就是劳动强度最大的“碾场”。天麻明,趁着凉快,一家人便开始“摊场”。摊场就是把麦跺刨开,把麦子均匀支愣在整个场面进行晾晒以利碾打。一般晾晒两三个小时,中间需要翻弄一两次。等待完成晾晒的过程中,可以短暂休息,之后便开始进入“碾场”的关键程序。这时候的太阳最为炽烈,手扶拖拉机拉着青石碌碡,一遍又一遍转圈碾压。这活对拖拉机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匀速圆周运动不能卡顿灭火,还要边角俱到收拢茬口。碾一遍大概二十分钟,两遍过后,开始“起场”。这时候,男女老少都能派上用场。最不济,小孩也能拉“推耙”帮忙。当把碾得白亮细长的麦秸清理出去后,各种农具也陆续出场。有些农具,整个场活中可能只用这一次,但仅此一次,便足以彰显它的不可替代,例如十齿木杈,它与木锨一样,“限量版”出现。我老觉得它就是武侠小说里的洞中老怪,轻易不出场,出场谁也比不上。它的作用是把四齿杈和六齿杈奈何不得而后续工序里靠风力又吹不走的麦秸清理出来。紧张火热的起场中,麦秸跺越垒越高,人也越来越费力。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人像水中捞出来的一样。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和着灰尘,已看不清衣服本来的颜色。当带着麦衣子的劳动成果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丘时,预示着碾场的程序完成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就是“扬场”了。要是天气好,活路紧,这样“碾生麦”的劳动可能需要来两次。每一次,每一场,都是汗水与耐力的较量。
其他人可以回去吃饭休息了,经验老道的扬场手,观察好风向,开始“扬场”。这是辛苦一年,奋战整个夏收时节最动人的时候————劳作一年的果实呼之欲出,金灿灿的麦粒将要呈现眼前。
老手扬场,花样繁多。有满天星、天女散花、一条龙等,无论哪种花样都离不开技术与体力。在那全靠老天脸色搞夏收的年代,如果没合适的风力和风向,就只能干等。运气不好,等到后半夜或者天亮是常有的事。
当拖着疲乏的身子到家时,母亲的“出锅面”早已在等着我们。整个夏收的半个多月,天天都是繁重的体力活。这段时间,家里的伙食也比平时好很多。摊煎饼,烙油馍,包饺子等等母亲都会都会换着做,但我最爱吃的还是母亲做的出锅面。这种面食制作时面、汤分离,吃的时候却又合在一起。薄筋光、酸辣香,解渴又充饥,三碗不够,一盆不多!
碾生场结束后,还有一道程序是“腾笕”,即把碾过的麦秆再碾一遍。这已是夏收尾声了,重视度、劳动强度大不如碾生场,当然,收获也与生场相去甚远。
碾场结束后,晾晒就成了重中之重。晾晒结束,收拾入囤,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颗粒归仓。在连续三四天的大太阳晾晒之后,一袋一袋肩扛手提,趁热捂进囤里,撒上防虫剂,盖上囤盖,一年一度的三夏战役才算彻底结束了。
终于可以歇下来了。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挖场”————把场地恢复原样。当初费尽力气把它侍弄硬实,如今又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再把它还原回去。要把碾得瓷实得如同马路的场恢复成庄稼地,只能等几场大雨之后,稍有松软,挖敲耙耱好几遍,才能达到再次耕种的条件。这没窍道,只有使出浑身力气蛮干。这活也最费手,手上的血泡起了又塌,塌了又起。当血泡最终变成了老茧,田野也就恢复了宁静,等待下一轮的播种、收割、碾打。
社会飞速发展,当联合收割机一壶茶的功夫完成整个夏收的一切工序时,搁场、摊场、碾场、起场、扬场都走进了时光深处,夏收的一切辛劳便成了历史。父亲常常念叨,毛主席把话说绝了————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机械化!机械化后,“吃饭最好老两口,干活最好十八口”的人力耕作时代过去了。如今年过花甲的老两口,借助机械化,可以耕作进城务工儿女们的十几亩地。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三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更是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在每到夏收时节,我和同龄人聊天时说的最多的就是,时代变了,我们由夏收的主力军变成了旁观者。在感叹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幸福感也随之爆棚。
当一切都成为过往时,那金黄的麦浪,那高高的麦跺,那沁人心脾的麦香,甚至那大太阳下汗流浃背的奔忙,都变成了深深的怀念。此生,那宽大平整的麦场,那高强度的劳作,那余生都不会再有的出锅面,都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早晨阳光

作者

杨瑞龙,又名杨水龙,陕西富平人,七零后,现居西安。中共党员,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与写作,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热爱生活,以文会友。

(0)

相关推荐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打场”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44期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打场" 文/杨传勇 打场无疑是整个麦收的重头戏. 此时,麦子被不断地运回,在妇女们梳麦秸的同时,"猴子" ...

  • 高 涛:颗粒归仓 ​

    颗粒归仓 高涛 每次看到"高陵场畔"的石槽碌碡.犁耧耙耱.织机纺车和那些马灯.门礅.木龛等农耕器具,都勾起了我儿时熟悉又模糊的记忆,似乎闻到了苜蓿草的香甜味.摔得噼啪响的泥瓦炮声, ...

  • 【于小奇】每日心经 儿时记忆中的场

    儿时记忆中的场 场字在百度里的汉字解释是根据发音的音调来解释的,发音发为三声的解释有三种,一是: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场所,二是:量词,多用于用于文娱体育活动:三是:比赛地:舞台.发音为四声的解释也 ...

  • 新书预订|高海平:我的高原 我的山(上款签名)

    一曲北方农村传统文明的最后挽歌     我的高原 我的山/高海平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该书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尤其是对乡村的民俗风情描写具有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作者笔力雄健,目光老辣 ...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散文:麦收记忆

    作者:魏青锋 每到麦收季节,便不由自主的就回想起儿时的夏收经历,风拂麦浪.金色的麦秸垛.喜人的麦粒山--生动的画面若放电影般在眼前闪过,每一刻都让人难以忘怀. 轧场 随着不断抽取麦秸秆烧炕烧灶,麦垛越 ...

  • 杨瑞堂谈书画

    推一.自己的作品特色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这样说:"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的感想,此所谓文人画." ...

  • 杨瑞芬工笔花鸟作品欣赏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9-11-13 04:37:00

  • 专访远毅资本杨瑞荣:2020年是数字化医疗元年,提升效率、精准触达和优化支付将重塑医疗健康格局

    "我们投的项目多少有点'另类'." 在生辉与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见面后不久,他就这样笑着介绍道. 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成为资本追捧的 "宠儿",新药研发更是其中 ...

  • 杨津龙 | 思亲两首(新韵)

    05 窗外黄昏细雨时,半拥罗被长相思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题 作者简介: 杨津龙,望江县麦元中学语文教师,学科组长,学校"茗香"文学社负责人.望江县首届教学能手,望江县先进教研个人 ...

  • 潮剧《欲拒无力》演唱:王文娴 杨瑞明

    <欲拒无力>选自潮剧<王熙凤>演唱:王文娴 杨瑞明 <欲拒无力>选自潮剧<王熙凤>演唱:王文娴 杨瑞明 展开

  • 当代“陶行知式”的教育家杨瑞清: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爱的达成,是有规律.有原则可循的.这些规律.道理并不深奥,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些已经深深地融 ...

  • 杨义龙佳作《​七律•诗狂》外二十首

    诗狂 竹尖顶月尚难眠, 满脑词令尽找全. 耕地农家皆起早, 休翁熬夜弄诗田. 七律·油菜 初花串串夏金黄, 壮期灿灿满田光. 蜂蝶翻飞唱春曲, 路人埂上嗅花香. 一胞多子衣细长, 粒粒黑圆闪亮光, 壳 ...

  • 陈务定:回忆杨宝忠先生的三把京胡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来源:润昌京韵集) 日前从<夜光杯>上读到楼庄栋的文章,谈及杨宝忠赠琴黄铭新的事,因有所思.在我的记中,类似此琴,本人曾见过三把. 第一把想说的即是楼先生谈到的那把 ...

  • 范瑞龙医师的“异想天开”

    山西临汾市中心医院的范瑞龙医师在工作中有一个小发现: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结节时,患者说话或咳嗽,此时取样框内显示的花色伪彩,能够更好地勾勒出肿物中午的边界和轮廓.可能会对结节的性质判断有帮助. 范 ...